突出部战役中,几辆美军的M10坦克歼击车正在行动。但细细一看,这些M10好像大了那么一点,而且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哪个炮口的制退器和交错式负重轮是什么意思?这便是当时德军精心策划下的产物——“伪装豹式坦克”,简单点说就是豹式坦克,将自己整成了美制M10歼击车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豹式坦克与M10歼击车

把德国人为什么这么做放在一边,先来看看这两辆坦克。豹式坦克是在1943年才开始投入使用的武器,经过对之前战斗经验总结,德国的工程师终于向倾斜装甲妥协了。计划中它将充当德军的主力坦克,虽然防火和火力都有明显的提升,不过可靠性上却远不及之前生产的坦克。但这又有什么办法,面对逐渐紧张的局势,性能尚不完善的豹式坦克就这样投入了生产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看看美国的M10坦克歼击车,本质上和豹式坦克很像,都是火急火燎下投入生产的武器装备,毕竟在二战前夕美国的装甲部队相当落后。M10的底盘基于谢尔曼坦克,武器方面是一门76.2mm的反坦克炮(没有炮口制退器的那一款)。火力是比谢尔曼的M3坦克炮强了不少,但也仅限于此了。因为嫌弃M10威力太低,英军部队将主炮换成了17磅炮。话虽如此,这辆坦克歼击车还是盟军不可或缺的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和谢尔曼底盘相同,但在车身结构上面M10歼击车要显得有棱有角一些。顺便一提,它身上的突出物不是铆钉,就是单纯的“钉”,没事挂个东西或镶层附加装甲。也就是因为这比较方正的结构,德国人盯上了这辆坦克。虽然谢尔曼才是西线盟军使用最多的车辆,但要让豹式变得那么圆润,那可能会扩大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军的格里芬行动以及伪装豹的诞生

德国人将自家坦克伪装成盟军坦克的样子,自然是有想法的。常见的说法是以此来躲避空军的袭击,其实不用刻意地去伪装,空军本就不一定能看出来你到底是哪伙的。抛去这个因素,那伪装豹就是德国人想给盟军的一个惊喜了,混在敌人的队伍中,然后出其不意地给上那么一炮,想想都刺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归正传,伪装豹是突出部战役中格里芬行动下的产物之一,其行动目的,就是渗透西线盟军后方,然后能搞出多大破坏就搞出多大。根据被俘的德军声称,他们还准备俘获艾森豪威尔。至于渗透的方式,自然是让士兵穿上盟军的衣服,然后再改说英语。与此同时,德国人觉得光让士兵渗透还不够,我们的坦克也要渗透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伪装豹就诞生了,它的制作方式并不复杂。首先需要一辆豹式坦克,再按照M10歼击车的样貌给它镶一层厚度为3.5mm的附加装甲,这还顺便提升了防御力。远远望去,伪装豹和M10还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在细节上德国人也很注意,比如M10车身上的凸起物,再或者就是那颗白色的星星。同时,车里面的乘员也进行了全方位的伪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文章开头那样,再完美的伪装也会露出破绽,更不用说坦克这种庞然大物了。交错式的负重轮、胖了一圈的身材以及Kwk42L/70炮的特殊外观,这些都是暴露出真相的因素。要是爬上车顶,那豹式坦克的炮塔顶盖更是赫然呈现在你面前(M10炮塔没顶盖)。在德国人眼中,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战场环境错综复杂,就算车的问题被眼神好的盟军发现,还有会说英语的乘员“这是我们新研制的坦克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行动中的伪装豹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伪装豹在迷惑盟军的同时更容易迷惑自己人,毕竟与坦克的外观相比,更多人喜欢直接看坦克上面的标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军又在伪装豹后面画上了一个三角形标记以作区分。另外,在行动前还提前商定好,伪装豹的炮管会统一朝往一个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之后,计划还是没有赶上变化。突出部战役并不仅限于渗透行动,正面交战比比皆是,因一系列的原因,几辆完成的伪装豹还是正大光明地上了战场,原因多半是德国坦克不够用了。就这样,盟军在战场上看见这些车后,先是迟疑了一会,然后该怎么打就怎么打。而整个格里芬行动,也因盟军不断地反渗透,最终以失败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Battle of the Bulge》、《Ersatz M10s – Panthers in Disgu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