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提到的这款直升机,可以说是直升机界的“NO·1”,它的载重量可以媲美一架中型运输机,在物资运输、救援抢险等方面,人们都能看到它巨大的身影。当它在飞行时,其硕大的螺旋桨旋转起来好像卫星的光环,因此该机也就有了一个“光环”(Halo)的美称。它就是苏联/俄罗斯制造的米-26,一架天生就为了运输而存在的大型飞机。

一、闪耀的“光环”

苏联时期,为了保证自己的军事力量能够大规模进行投送和调动,官方由此决定研发一款可以装载大量人员和武器的大型直升机;除了可以军用外,该直升机也必须适应民用物资的输送,满足自身国民经济建设需求。为此苏联官方将这一重任交给了著名的直升机生产商——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米里设计局。

在接到该任务之前,米里设计局已经推出了米-6和米-12直升机用于解决相关的运输问题。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米-6暴露出机身过重和扩展能力差的问题,而米-12因为技术问题只能停留在试验阶段,无法真正列入部队和民用领域,因此米里设计局只能重新研发一款新的重型直升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为米-12,右为米-6

按照规定,新直升机的载重量必须是米-6的两倍,还要有足够的动力和飞行速度,同时飞机自身重量必须小于其起飞重量的一半。这对于设计师马纳特·季什琴科( 下图)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不过作为设计师米哈伊尔·米尔的徒弟,季什琴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和自己的团队对之前的米-6和米-12进行了多次研究,在吸取其优点的同时,改良解决了不少缺陷和问题。

在多次论证和设计之后,1977年9月14日,新款直升机正式进行了首飞,期间飞机优异的性能受到了验收人员的一致好评,之后该飞机开始进入试验量产阶段,1980年10月4日,编号为“01-01”的首架飞机交付使用,此时这架飞机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米-26(Ми-26)重型运输直升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3年,正在起飞的米-26

1984年,米-26首次在范堡罗航展上亮相,其硕大的外形和超强的运输能力一下子就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次年米-26开始正式进入苏军中服役,主要负责装甲车、弹道导弹等重型物资的运输工作,同时也负责人员的转运和投送,是当时苏军吨位最大、载重量最多的重型直升机。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与演变,米-26累计推出了十余款不同版本的机型,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使用价值,例如运输油料的米-26TZ、增加电子设备,有利于侦察的米-26PP、完全货运版本的米-26TM,以及专门负责抢险救援的米-26TS型等等。这些机型无论在民用和军用领域,都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闪耀在天空中的“光环”,让苏联和俄罗斯在直升机领域确实硬气了许多。

那么这款苏联和俄罗斯军方爱不释手的大家伙,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米-26的内部,来看看这个大家伙究竟暗藏了什么玄机,力大无穷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来支撑着它在天空中翱翔。

二、大块头有大智慧

在设计方面,米-26的机身全部使用金属进行铆接,机身长度为40米,高度为8.145米,空重为28.2吨。其最大起飞重量能达到56吨(全运输版本),内部货舱能够装载连辆步兵战车和20吨的标准集装箱;如果是运输人员的话,则是可以收纳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是60张担架床和5名医护人员。机身后舱门配有折叠式装卸跳板,方便人员和物资进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在货舱顶部装有导轨并配有两个电动绞车,起吊重量为5吨。其机身底部为固定式三点起落架,其中主起落架的高度还可作液压调节。飞行时,米-26自带的摄像镜头可以实时监控货舱内部的情况,方便机组人员对货物姿态进行观察,防止因为天气情况造成货物摆放发生偏差,影响飞行稳定和安全。

操纵米-26的机组人员共有五人,包括两名驾驶员、一名飞行工程师、一名技师和一名货舱管理员。最新版本的米-26仅需要两名驾驶员,驾驶舱内部也进行了调整,原本的数字仪表盘被更先进的液晶显示屏所取代,方便驾驶员进行操作,并且仪表盘上也更换为俄英双语操作界面,目的是方便其他国家的飞行员进行操纵,人性化设计更为直接。

新老驾驶室的对比

动力方面,米-26使用了两台乌克兰“进步”设计局制造的Progress D-136涡轮轴发动机 (下图),每一台发动机能为机身提供8500kw的动力,为了适应冬季漫长的严寒天气,该发动机配备了电子加热与热空气兼顾的防结冰装置。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米-26自带的稳定系统可以帮助飞机继续飞行。

米-26共装有10个油箱,最大载油量为1.2万升,均采用油泵为每台发动机独立供油。一旦供油发生故障时,飞机还可以靠重力自行给发动机供油,保证飞机的平稳行驶。搭配如此强劲的动力,米-26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95公里,最高爬升距离为5500米,当全部油箱加满的情况下(包括四个副油箱),米-26最远可以飞行1920公里(海平面标准大气压条件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米-26最让外界称道的,就是其硕大的旋翼,该机也是世界上叶片最多的单旋翼直升机。机身上方的旋翼共有8叶,尾桨共有5叶。每个旋翼叶片为管状钢结构大梁与数十个玻璃钢叶形状的组件构成,转速能达到每分钟132转,尾桨由复合材料制成,桨毂为钛合金材质......种种优秀的搭配,让米-26成为了一架可以自由翱翔在天际的超级直升机,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令人称赞。

三、巨型的油老虎

自投入运营以来,米-26参加了许多军事与民事方面的行动,得到了一致称赞: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时,苏联军方就派出了可以抵御核辐射的米-26S型运输机,向四号反应堆投放了大量的碳化硼和沙子;在石棺吊放顶盖时,苏联军方派出了一架拆除了全部设备和配件的米-26来进行吊装,由著名试飞员阿纳托利·格里申科亲自驾驶。

1999年10月,俄罗斯的科研人员使用米-26成功将一块重达25吨的内含猛犸象遗骸的冰块送往目的地进行检验;汶川大地震时,哈尔滨飞龙专业航空旗下的四架米-26T进行了救援和抢险装备的运输(下图),累计吊运了800吨以上的物资,保证了地震救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转移受灾群众时,一架米-26T仅用了2架次就将230名村民成功地进行了疏散,表现得极为出色。

虽然工作表现非常出色,但米-26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耗油量极大,每小时就要消耗2.5吨的燃油,25分钟的往返路程就要3万人民币。一次森林消防作业时,米-26每小时飞行总费用就达到13万人民币,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油老虎”。但即便如此,遇到紧急情况时,米-26也是优先想到的机种。

结语

功绩卓著的米-26,自诞生以来就成功完成了多次运输和救援任务,深受使用者的好评。除了俄罗斯和中国外,白俄罗斯、柬埔寨、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也都装备了一定数量的米-26。属于“光环”的时代也将继续飞行下去。

参考资料

1.《世界航空器百科全书》

2.《简氏航空百科2003-2004》

3.《米里设计局的重型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