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亮与小桐是亲兄弟,小亮4岁半,小桐3岁,两人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要上演抢玩具大战,一会这个哭,一会那个叫,搞得妈妈头都大,可不管怎么训斥孩子,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要在家里发生好几次。

后来,妈妈就将玩具进行了分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专属的玩具,让他们各玩各的,可还是打得不可开交,甚至会因为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打起来。

家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一定对孩子争抢玩具的行为不陌生,也是让很多家庭头疼的事情,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孩子的自我意识以及物权法则说起。

孩子争抢玩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过三山实验,实验材料是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来做,并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让儿童从四张图上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六岁以下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看到的“山”就是玩具娃娃看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看到玩具,只要想要,就认为是自己的,他们常常把“我的”挂在嘴边上,别人不给,上去就抢,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小亮和小桐才三四岁,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是导致他们争抢玩具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孩子早在18个月的时候,自我意识就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很多家庭会发现孩子到了一岁半之后,特别不好看,要什么东西不给就哭闹,只要有一点不顺心,就发脾气。

这就是自我意识形成的结果,要判断你家的娃自我意识是否形成,交给大家一个好办法,你可以在宝宝的脸上点一个红点,然后把他放在镜子跟前,如果他用手触摸镜子,说明他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得到发展,如果他会触摸脸上的红点,说明他已经有自我意识了。

除了自我意识发展之外,三四岁的孩子的物权概念没有建立起来,也是导致争抢玩具的一个原因。妈妈们会发现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孩子,偶尔会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不要把孩子这种行为看成是“偷”,因为孩子还没有建立物权概念,他们不明白幼儿园的玩具与家里的玩具有什么不同,只知道“我的玩具别人不能动”,但对“你的”“他的”概念很模糊。

小亮和小桐妈妈在孩子没有建立物权概念的时候,让孩子只能玩自己的玩具,他们是做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巧妙解决孩子争抢玩具的问题

要解决孩子争抢玩具的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孩子的物权概念;第二,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一般孩子两岁左右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其表现可以通过一首儿歌来形象地表现出来,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
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感到高兴,自我意识的发展代表他的成长又进入了一个里程碑,我们要保护他的独享权,同时要让他知道别人的东西,未经过他人的允许,是不能动的。

当孩子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把孩子的玩具分类,并给他们每人一个专享的储物箱,让他们把属于自己的、别人不能动的玩具拿出来,然后给他们准备一个分享箱,将愿意分享的玩具放在里面,当然拿对方分享箱里面的玩具,也需要经过对方的允许。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阻止孩子们争抢玩具,倘若发生争抢,妈妈就要将玩具没收,并规定一个期限,多长时间不能动这个玩具。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逐渐在规则中学会拥有和分享,既保护了孩子的物权意识,又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