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华北事变,民族危亡!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拒绝抵御外敌,继续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并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杨虎城率第十七路军“围剿”已到达陕北的红军。

把各种要求抗日的力量汇合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这一使命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西安事变 扭转时局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根据日本加紧侵华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对张学良、杨虎城及其所部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事变纪念馆外景

民族危亡之际,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三方确定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各守原防,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密切联系,共同为抗日做准备工作。

1936年9月1日和17日,中共中央先后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和《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提出“逼蒋抗日”的总方针。

12月11日晚,张学良、杨虎城达成一致,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按照他们二人商定的计划,东北军一部包围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第十七路军同时控制西安全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探索发现》 陕西抗战纪实(一)

“共赴国难”片段

事变发生当天,张学良、杨虎城等18位高级将领署名发表《对时局通电》,说明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被迫发动事变是为了敦促蒋介石进行抗战。通电提出“停止一切内战”“释放一切政治犯”等八项抗日主张。

兵谏亭旧址

扣留蒋介石后,张学良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吾等为了中华民族抗日利益,不顾一切,今已将蒋等扣留,兄等有何高见,速复。”

接到张学良的电报后,中共中央紧急开会商定,对张学良、杨虎城积极援助,力促实现抗日主张。一面于15日和19日先后两次致电南京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和具体建议;一面应张、杨之请求,集中红军主力南下西安附近的三原、泾阳等地,向东北军、第十七路军靠拢,准备随时迎击国民党对张、杨的“讨伐”。同时,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到西安和谈。

12月17日下午,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飞抵西安,经过与张学良、杨虎城分别谈话,三方面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12月23、24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宋子文、宋美龄与张学良、杨虎城谈判。最后达成六项条件,其中包括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

西安事变纪念馆会议室复原

12月24日晚,周恩来在高桂滋公馆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但他要求不采取签字形式,而以人格担保履行这些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局面基本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促成了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成功实践。它粉碎了国民党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事变纪念馆内景

“七七事变” 共赴国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怒火,吹响了中华民族抗战总动员的号角。这里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卢沟桥的石狮子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与抗日的革命者,应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的最前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为惨烈的战争,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赢得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由此开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入口大型雕塑

《铜墙铁壁》

炮火连天日,将士百战死。

8月,党的洛川会议即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张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在国共两党彻底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原件图片

百团参战 威名远扬

“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各路突击部队简直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聂荣臻元帅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形容八路军当年破袭正太路时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团大战纪念馆大厅中的浮雕

1940年8月20日晚,八路军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对日军控制的华北交通线发起总破袭,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由此打响。

1940年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侵略者一面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一面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妄图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据点为锁,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除去其“南进”的后顾之忧。

“中国抗战当时面临着空前危险。”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苏小平说,面对如此形势,中共中央发表时局宣言,号召全国加紧团结起来,克服这种危险。更重要的是,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华北战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八路军总部决定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东方主战场》节目片段

1940年7月22日和8月8日,八路军总部先后下达《战役预备命令》和《战役行动命令》,并上报中央军委。“百团大战最初叫‘正太路破袭战’,我军共出动了22个团的兵力。八路军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囚笼政策’,参战积极性非常高。”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说,陆续参战的八路军主力和地方部队达到了105个团20余万人。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听取战报后说,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百团大战好了。由此,正太路破袭战正式命名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纪念馆里的半景画:

狮脑山战斗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仅第一阶段就使日军在华北的所谓“钢铁封锁线”正太线三分之二被破坏,有力阻断了日军的交通优势。到百团大战结束时,八路军共作战2174次,歼灭日、伪军50967人。遭到痛击的日军惊呼“损失巨大”“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主峰上的

百团大战纪念碑

百团大战胜利的消息让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各大报刊纷纷刊发评论称,“真是要兴奋感动得流泪”“它以无限的鼓舞,兴奋了广大抗日军民”。百团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沉重打击了其嚣张气焰,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和必胜信心,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主题为百团大战的油画作品

正是因为依靠人民群众、动员人民群众,在之后极其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牵制、消灭了大量日军,成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的最重要因素。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随着抗战形势发展,敌后战场逐步成为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实际承担起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务。到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民兵发展到260余万,收复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1亿。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各解放区立即组织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从8月11日到9月2日,收复县以上城市150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支撑起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历史充分证明,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坚强政治领导核心。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面对国民党的挑衅,中国共产党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联合、求团结。“纵观抗战始终,之所以能够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佑新说。

党史知识小测验

01

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派________为全权代表到西安和谈。

A、周恩来

B、王炳南

C、南汉宸

A

02

1938年5月,毛泽东撰写__________,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思想,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论持久战》

C、《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B

03

(多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B、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D、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A、B、C、D

编辑 | 马闫书洋

视频剪辑 | 许超元

二审 | 孔维薇

三审 | 高羽

稿件来源 |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