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国皇帝名叫杨坚,这世人皆知晓,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普六茹坚,为何姓普六茹?这一听就不是汉姓。
《隋书》记载“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杨坚也就叫普六茹坚。史书上的确用过“普六茹坚”这个名字。
《隋书·帝纪一·高祖上》记载道:
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
直到杨坚权势越发巩固之后,才恢复杨姓。“大定元年(581)春二月壬子,令曰:‘已前赐姓,皆复其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周属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政权,但当时北周并非北方唯一政权,在北周的东面还有一个叫“北齐”的政权,北周和北齐分别是西魏和东魏的延续,而西魏和东魏又是南北朝时期盛极一时的北魏分裂后的产物。
然而北魏所分裂出来的东西魏在当时已经分别被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所控制,高欢是汉人,但他却推行鲜卑化。而宇文泰是鲜卑人,但他却重用汉人和汉文化,所以本质上来讲东魏以及后来的北齐是鲜卑化的汉人政权,而西魏和后来的北周是汉化的鲜卑政权。

即便宇文泰重用汉人,推行汉文化,但他的身上流淌着的依旧是鲜卑人的血统,所以他的政策并非一味地去鲜卑化。而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宇文泰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政治家,历经北魏末年天下大乱的他,非常清楚北魏是因何而消亡的。他深知当年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改革就已经埋下了北魏灭亡的种子。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并没有错,汉化是大势所趋,然而汉化之后,孝文帝及后来的北魏当权者并没有妥善处理遗留下来的六镇军民问题。北方六镇军民都是鲜卑人,他们不仅担负着守卫北方边疆的重责,更是北魏帝国重要的军事组成力量。汉化意味着北魏当权者抛弃了六镇军民,自然也就失去了六镇军民的心,因此北魏必将大乱。
宇文泰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他在重用汉人推行汉文化的同时,又必须加强对原六镇军民的控制。基于此,他以鲜卑原有的部落组织形式建立了府兵制,府兵制下的军官一律使用鲜卑姓氏。这样一来,士兵们便能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而军官与士兵的关系也被拉近了,如此,府兵制下的原六镇军民便会对宇文泰更加忠心,而汉人在得到宇文泰的重用后也不会排斥使用鲜卑姓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宇文泰为加强自身的统治,设立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这也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关陇贵族集团的前身。杨坚父亲杨忠就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史书称其胡须漂亮,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艺过人,见识精深,器量极大,有将帅的才能谋略。
必须一提的是八柱国之一还有个人叫李虎,他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网上曾有传言李世民原名大野世民。

《古今姓氏书辩证》:“李氏唐朝之氏族,其先本为赵郡李氏,因佐周室,伐魏有功,赐姓大野氏,至隋文帝时才复本姓。”因追随宇文泰平定叛乱,抵抗东魏,被赐姓大野氏。大野氏也是鲜卑族姓氏,到了杨坚掌握北周的大权时,李渊家族才改回李姓。
“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所以说李渊是叫过大野渊的,但李世民出生时已经是隋朝,李家已经恢复李姓,不可能叫大野世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