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明了很多有意思的武器,它们有的在战场上发挥了大用,有的则引出了己方士兵的一片哀怨。这其中就有一个叫74号反坦克手榴弹的武器,很不幸,它属于后者,一款英国在危难之际的应急产品,也是一款思路清奇的反坦克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战役失败后英国的行动

74号反坦克手榴弹的诞生,跟英军在法国的失利有着很大的关系。敦刻尔克撤退之际,英军为了尽可能地撤回有生力量,选择丢弃掉坦克、火炮一类的重型武器,数量巨大。但战争可没有就此结束,法国战役结束之后,英军极度缺少重型武器,在反坦克火力上则更为紧缺。与此同时英国的本土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德军的威胁,英国人决定战斗到底,并组建了国土警卫队,以便德军打到本土的时候进行全面反击。但就像前文说的那样,现在英国军队都缺少反坦克武器,更不用说这些由平民临时组建起来的士兵了。不偏不巧,海对面的德国人正在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坦克开到英国。在此情形下,反坦克手雷就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长在了英国的脑海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点来理解,反坦克手榴弹就是大号的手榴弹,这其中也要为能有效击穿装甲做出一些改动。至于手雷和手榴弹的区别,不用强行找区分(像什么有破片的是手雷,圆润的是手榴弹),它俩就是叫法不同的关系。至于英国的反坦克手榴弹,就是74号,它从一开始就被认定是一个失败的产品,不过时任首相丘吉尔在看完之后,决定生产他个250万枚(实际的大致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4号反坦克手榴弹的诞生与结构

74号手榴弹的想法最先由米利斯·杰弗里斯少校提出,当时他想制造出一种抛出后可以黏在坦克上的手榴弹。原因也很简单,这样爆炸物就不会在抛出后滚来滚去的了。早期他用塑胶炸药做了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不是不好投掷就是爆炸接触面太小。思来想去,他决定使用硝酸甘油、玻璃球和强力胶的组合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外观上来看,74号反坦克手榴弹主体是一个球,上面有一个握把。握把上面有两根拉环和一根杠杆,拉掉第一个拉环,球体的外壳就会脱落,并露出里面另一个裹着胶的球体。至于为什么是球形的?是因为杰弗里斯少校认为球形是最好的抛掷形状。另一个拉环和杠杆就是它的引爆结构了。使用的时候远程投掷,也可以近距离地给它粘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面的“胶球”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有一定的结构。起到支撑作用的是一个玻璃球,内部装的是硝酸甘油,外部先是套了一层纺织物后再裹了一层强力胶。这么做目的是为了投掷的时候让炸弹保持球形,接触到坦克之后,利用玻璃易碎的特点,使炸药像饼一样贴在坦克上面。可能有人会好奇硝酸甘油不会淌出去吗?“硝酸甘油”就是个代称,不等于硝酸甘油炸药(诺贝尔的成就之一),所以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糟糕的74号反坦克手雷

在测试的时候,74号反坦克手榴弹就暴露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强力胶是可以让它粘在坦克上面,但战场环境都是以恶劣著称的,坦克往往布满了灰尘。这就导致,就算胶很粘,它也没那么容易粘在坦克上面,尤其是在远距离投掷的情况下。在一点就是,它确实很容易粘到自己,而且这也是极为致自己命的一种情况。据说,英国国民警卫队在训练使用这种反坦克手雷的时候,就有人将已经拉了引信的手雷粘在了自己的裤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计划中,74号反坦克手榴弹只是国土警卫队的装备,但在北非战役中,还是有前线部队使用了这种奇葩的武器。在1943年2月,就有英军使用74号反坦克手榴弹击毁德军坦克的记录。同时这一武器也大量分发给了各地的抵抗军。毕竟这个东西的保有量不小,从1940年开始生产,到1943年结束,期间一共生产了250万枚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反坦克手雷在二战的时候也算是一种常见的武器了,苏联也曾经大量使用过,同样不是很好用。为了能让它有理想的破坏效果,使用者往往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好在这本质上只是一种应急产品,换一个角度来想,像74号反坦克手榴弹这样糟糕的武器都能被量产了,可见英国当时确实很急。

参考文献《British anti-invasion preparations of World War II》、《Anti-tank weapons: "sticky" bo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