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开始,经济大萧条席卷美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吃不饱饭了,而此时有人却发现了商机。鉴于家家吃不起肉的情况,一个叫杰伊·荷美尔的美国人发明合成的肉类罐头,因其比正常肉类的成本低,价格自然也降了下去。用我们熟悉的叫法,这就是午餐肉,而在它诞生后不久,二战就爆发了,午餐肉更是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文已经提过,午餐肉诞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杰伊·荷美尔是用一少部分猪肉加上香精、淀粉等添加剂混合而成,期初颜色并不是很理想,甚至还有点让人作呕。因此杰伊·荷美尔又加入了少量的亚硝酸盐,让这个混合物保持了鲜亮的粉色。至于为什么会被翻译成午餐肉,是因为当时吃得起午餐的人才会接触到这种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最初的时候,午餐肉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欢迎,毕竟它和真实的肉有着不少的差距,而且口感也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不过凭借40美分一罐的价格,它很快在穷人中得到了推广,起码也有肉的成分,而且不用天天吃土豆了。当然也没说非要空口吃这个东西,经过烹调之后,午餐肉别有一番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开始之后,大量美国士兵开赴前线,后勤便成了一个大问题,新鲜的肉类不易保存和运输,标准的肉罐头是不错,可是价格在那里摆着呢。最初的解决方法是大量配给咸肉,已经腌制过的肉类,可长期保存。缺点是坚硬到可以去充当武器。而午餐肉的到来,则改变了这一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午餐肉作为战时口粮简直再合适不过了,经济实惠而且还可以长时间保存。在美军还没有前往欧洲的时候,午餐肉已经率先一步抵达了。英军与德军鏖战之际,午餐肉就已经成为英军队中不可或缺的补给品。他们的海军再也不用吃19世纪遗留下来的咸肉了。同时,在英国午餐肉也成为了大众美食,而且也得到了英国高层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末,美国正式参战,当然跟随他们上战场的还有午餐肉,准确点说是斯帕姆午餐肉。根据美国的预判,这场战争起码要打5年以上,这期间如何有效地填饱士兵的肚子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因此生产斯帕姆午餐肉的荷美公司被要求加大生产量,同时可以适当地降低生产标准。经过改良之后,原先的猪肉成分更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淀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缩水版午餐肉下发军队之后,抱怨声瞬间就涌了出来。鉴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已过,这些美军士兵在来到战场之前又养成了挑食的毛病。吃惯了正常饭菜之后,再面对午餐肉难免有些难以下咽,而且还是缩水版的。更主要的是,后勤为了图方便,大量给士兵配发午餐肉,这个时候,它已经不单单是午餐肉了,也是早餐肉和晚餐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换着法的去加工,成天吃午餐肉一般人也受不了,尤其还是淀粉含量占了一大半的午餐肉。甚至就连将领都有点看不下去了,直接向当时荷美公司的抱怨了数次,希望他们往午餐肉里面多加一点肉。其实当时下发部队的午餐肉也并全是残次品,配发给海军和空军的午餐肉就实惠了许多,不过以海军和空军的优厚条件,他们也不屑于吃午餐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美军的抱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盟友甚至是敌人们对这个东西可是爱不释手。英军就不用说,在苏军中午餐肉可是救命的口粮。乌克兰被德军占领后,苏联的粮食供应一下紧张了起来,在只有掺了木屑的黑面包的时候,每一个午餐肉罐头是“发着光的”。可以做成糊状,然后再涂抹在黑面包上,这就是在战场上最好的慰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被午餐肉折磨久了之后,美军并没有选择束手就擒,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会拿午餐肉去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换,换一些正常的饭菜来吃。虽然不会太好,但起码能换一换口味了。同理,对于战争地区的平民来说,这好歹也是肉呀。就这样,午餐肉成为了一个常见的交换物,进而传遍了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一个角度来看,后勤保障对于战争来说至关重要。美军对午餐肉嫌弃的同时,在世界上的另一些地方可能连肉是什么都不知道,再严重一点的连午餐是什么都不知道。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战争,所以还希望大家珍惜眼前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Spam – Postwar Popularity》、《SPAM: A story of love and h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