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妈妈

不少妈妈生完孩子后因为奶水的问题十分发愁。

抱着一定要喂母乳的心愿,奶水却不够给力,全家一起努力,做各种下奶汤,希望能够给宝宝提供足够的口粮。还有很多地方,即使是奶水不算少的宝妈,也要接受来自家人“下奶汤”的攻势,每天喝汤,都快喝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下奶汤真的有用吗?

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下期中比较特殊的一种下奶方式,月子酒下奶。

不少地方都有这样的风俗,比如广东的“客家娘酒”,江浙的“月子水”,以及用米酒或者黄酒做成米酒鸡蛋、米酒汤圆,还有酒酿圆子羹、米酒鲫鱼汤等月子菜,让宝妈喝。

但是不少人都应该知道,怀孕和哺乳期间,孕产妇是不能摄入酒精的,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还专门用月子酒来下奶呢?

月子酒,一般指的就是黄酒或者米酒,以稻米为原料酿制而成的粮食酒,酒精含量通常低于20%,可以直接饮用,有些地区的美食中经常会用黄酒米酒来做配料,还有不少人家会自己酿米酒。

从前可能由于月子里吃到了加入米酒黄酒的饮食,发现好像加入米酒黄酒可以之后奶水好像多了一些,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产后月子酒下奶的经验总结。

那么,月子酒下奶,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医生是不建议产后食用月子酒的。

月子酒含酒精,虽然含量低,一般是在3度-10度,但是既然是酒,就都含有酒精成分。

有的人会说,月子酒是加到食物中去的,像米酒汤圆,米酒鲫鱼汤这些,经过烹饪加热,里面的酒精就挥发出去了,所以没事的。

如果这样说的话,那就更没道理了,既然认为月子酒经过烹饪酒精都挥发了,那为什么还非要用月子酒来下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加入酒精的食物经过持续沸煮,仍然会含有酒精。煮沸时间越短,酒精含量就越高,持续时间小于一个小时,酒精含量会剩余25%-75%,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仍然有20%的酒精残留,持续煮沸时间超过3小时,酒精才能全部清除。

孕产妇忌口这件事,好多传说中不能吃的都能吃,但唯独酒精、咖啡因是有科学依据证明不能吃的,因为它们确实可以通过血液及母乳影响到胎儿、宝宝。

哺乳期间产妇喝酒,可能会出现“酒精奶”,对宝宝造成危害。

喝完月子酒,酒精会在摄入后的30~90分钟,在血液和乳汁中到达高峰,如果这时候给宝宝喂奶,宝宝就就被动摄入酒精。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而且其他身体器官尤其肝脏,对酒精的代谢功能是零基础的,如果宝宝摄入了酒精,就容易出现睡眠紊乱、异常兴奋、神经麻痹,甚至影响宝宝智力,造成宝宝大脑发育缓慢,对宝宝是永久性的伤害。

饮用了过量的“酒精奶”,宝宝肝脏功能损伤,甚至会造成酒精中毒,这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这些你不相信,还有一点需要告诉宝妈们的是:月子酒并不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酒精是可以够抑制催乳素分泌的,催乳素分泌减少,那喝多少汤都不容易补回来了。

酒精不能真正促进奶水分泌,它只是可以加速乳汁流出,造成下奶的假象。

所以现在好多人还是会相信,月子酒下奶是有效的,老祖宗的传统是有道理的。

但是经常喝月子酒,就会发现一开始有用,但是时间长了奶水不增反降,让人不知道什么原因。

不过宝妈们别灰心,下奶需科学,我们要用更健康的方式来下奶。

要知道,泌乳过程需要在各种激素的配合作用下完成,尤其是泌乳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宝通过吮吸刺激宝妈大脑分泌泌乳素,泌乳素刺激乳汁生产,等宝妈赶紧奶涨之后,压力升高,大脑会释放泌乳抑制因子,停止分泌,直到下次宝宝吮吸,吸空奶水,刺激奶水继续分泌,如此循环。

所以说,泌乳过程少不了宝宝的吮吸,分娩过后,最好的下奶方式,就及时让宝宝吮吸,刺激泌乳素分泌。如果奶水少,宝宝吸不出来,也要给自己和宝宝一段时间,让宝宝多吮吸。

另外就是,每次喂奶要让宝宝吸干净,或者是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干,这样下次奶才会更多,不然容易出现回奶现象,因为大脑觉得宝宝不需要那么多奶水。

其次,多喝水,多喝汤。

下奶汤很重要,不仅是因为其中有乌鸡、猪蹄、排骨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还因为它可以让宝妈多喝水。毕竟乳汁中80%的成分是水。

如果宝妈是涨奶严重,排不出来,则有可能是堵奶了,可以找专业的通乳师来帮助,一通百通,奶水就丰沛了。

最后,如果尝试过多种方法,母乳还是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那就采用混合喂养或者奶粉喂养吧,配方奶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奶水不够的妈妈为宝宝提供尽可能的营养。

放下心理负担,反而更容易帮助下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