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省份,之前一直默默无闻,这几年突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开始占据我国经济增速前几名的位置。这个省份就是贵州省。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截至2019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3622.95万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2009年末,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

一说起贵州,许多人第一反应要么是贵州茅台要么就是老干妈。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有名了。茅台酒自不必说,老干妈已经是开拓了国外市场,真正的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州茅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干妈

要知道贵州这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我们先来看我整理的贵州省近16年来的GDP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贵州在2015年之前一直是排在全国第26名,而在2020年已经上升到了第19名。其中,2017年贵州经济增速为10.2%,为最近几十年来首次独自增速第一。此前在2013年贵州与天津经济增速同时为12.5%,为并列第一。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变化,这背后有深刻的背景。其中2002年到2009年,是中国重化工业重新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内蒙古借助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发展煤电重化工业,持续实现经济增速第一。到了2010年2013年,天津借助发展滨海新区,通过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速第一。再后来是重庆通过向西部开放,通过承接沿海加工工业转移的轻工业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最近几年,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贵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利用自身条件积极发展大数据和旅游业,实现了无中生有的经济发展新优势。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北盘江第一桥

北盘江第一桥是连接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普立乡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镇的特大桥,位于泥猪河之上,为杭瑞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于2016年12月29日竣工运营。

全长1341.4米;桥面至江面距离565.4米;北盘江第一桥因其相对高度超过四渡河特大桥,刷新世界第一高桥记录而闻名中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2020年1月11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

2021年4月1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高速铁路

从2014年12月贵州开通第一条高铁——贵广高铁,短短3年多,截至2018年3月,贵州省内已经开通的高铁有成贵高铁、沪昆高铁、贵广高铁等,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2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州高铁运营线路

4.大数据产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产业上相互竞争,共同发力,2016年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同意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这也是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地处西部内陆的贵州,地质稳定、气候凉爽、电价便宜,对建数据中心来说是一个优势,意味着安全、绿色、节能。2014年以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及苹果、华为、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把数据中心业务布局于此。

“藏在山洞里”的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目前已完成基建施工。不久,总面积超3万平方米的隧洞将存放5万台服务器。

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大数据战略发展报告,贵州已成为全国大型数据中心集聚最多的地方之一。

2018年,科大迅飞等12家知名大数据企业和200多家成长性好的企业与贵州相继签约。截至去年底,贵州省大数据相关企业达到9551家。

二、旅游业

近年来,贵州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举措,积极探索山地旅游发展新路,推动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式”增长。2016至2019年,全省接待外省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跃居全国第3位,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增至11.6%,初步实现了做大旅游业的要求。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00~1300毫米,年平均日照1200~1600小时,平均无霜期270天。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

贵州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最有特色的省份之一,既有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又有历史悠久和极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拥有黄果树、龙宫、红枫湖、织金洞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威宁草海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遵义会议会址、遵义杨粲墓、安顺府文庙等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竹海、凤凰山、瑶人山等7个国家森林公园。此外,还有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及一批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多彩的贵州正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果树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江千户苗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里杜鹃

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

三、脱贫攻坚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累计投入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808.4亿元,建成近8万公里农村通组硬化路,解决279.5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改造农村危房45.65万户。全省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23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30.83万,贫困发生率从26.8%降至0.85%,57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

相信贵州未来会继续深挖潜能,发掘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