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字数/4026 阅读时长/8分钟)

最近我发现了一些怪圈:

我们明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就是不喜欢学习,下了班只想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

我们明知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但就是不愿意积累,只想报班7天背会2000个单词;

我们明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一看到商家打折降价,就忍不住“剁手”;

我们明知道“社会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但上班的时候就想干最少的活拿最多的钱。

不知道你某一刻会不会对自己很无奈。自己明明听了很多道理,也懂了很多道理,但为什么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今天小明就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个话题。

01情绪脑比理智脑更强大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控制行为,你做出的每个行为都是大脑发出的指令。比如说玩手机这个行为,就是你的大脑发出拿手机这个指令,你的手才去拿手机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大脑控制行为,大脑明明理解很多道理,但为什么还发出指令让我们做出很多不理性的事呢?

比如说你本来打算在图书馆看一上午书的,结果微信响了一声,回完朋友消息,你却刷起了微博、看起了知乎,把看书的事全忘了。

到了午饭时间,早上翻开的书在第几页,现在书还停留在第几页。这说明大脑主管行为的不仅仅是你的“认知”模块,还有其它模块。

而这个模块就是你的“情绪”模块。为什么情绪模块这么厉害,能阻挠“认知”模块做出反应?

因为情绪脑比理智脑更强大啊。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这不说的正确的废话吗!这还真不是废话,这是事实。

情绪脑在各方面都比理智脑更加强大。

从进化时间上来看,情绪脑有约2亿年的进化史,而理智脑只有约250万年的进化史。如果把情绪脑比作一个50来岁的中年人,那理智脑就还是个宝宝。

从发育时间来看,情绪脑在婴儿时期就比较完善了,而理智脑要等到成年时期才基本成熟。比如小孩子从婴儿时期就会根据情绪的不同而哭闹和微笑,但一个人开始变得理性往往在大学毕业之后。

从神经元个数来看,我们的大脑里有大约860亿个神经元细胞,本能脑和情绪脑拥有近八成。

从运行速度来看,情绪脑的运行速度可达11000000次/秒,堪比世界上运行速速最快的计算机,而理智脑的最快运行速度仅为40次/秒。

发现了没,从各方面来看情绪脑的实力都是可以碾压理智脑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多数决策其实都是基于情绪而非理智。

比如说当你犹豫晚上是打游戏还是看书的时候,你的情绪脑果断告诉你打游戏,你的理智脑反应了半天告诉你应该看书。

这时候他们意见不合了,于是打了一架。最终理智脑势单力薄败下阵来。虽然败了,理智脑也是要面子的呀,于是和情绪脑协商“那就只玩一个小时吧,人也是需要休息的,我也能理解。但是一个小时后就要看书哦。”

情绪脑为了能摆脱理智脑这个多事的家伙,敷衍的答应理智脑“行行行”。结果到了时间,情绪脑根本说话不算话。

理智脑生气的冲着情绪脑吼“你快停下呀!说好的只玩一个小时呢!”结果情绪脑红着眼告诉理智脑“快走开!!少管闲事!!!信不信我弄死你!”

弱小的理智脑在情绪脑面前只能退下阵来。等情绪脑嗨够了,累到躺下的时候,理智脑出来了,开始责备你,“看你还听情绪脑的,玩脱了吧!”

这时候理智让你意识到刚才不该打游戏,于是你开始责备自己,后悔刚才不应该冲动。说的是不是你?

这其实是很多人做决策时的心理状态,刚开始还有点理性,但情绪一上头,就直接缴械了。

所以,你经常做非理性的事,是因为你在用情绪做决策。这也是很多人,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的原因。

02人天生喜欢精打细算

每个人其实都是天生的经济学家,我们喜欢精打细算,喜欢确定的收益。比如说大部分人喜欢刷短视频而不是看书学习,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从回报周期来看,刷短视频带给我们的快乐是即时的。你只要手指一滑,立马就会得到反馈。也就是说付出与回报几乎是同一时间发生的。

而学习呢,你看了半天书也不一定记得住,就算记住了你也不知道啥时候用得着,更不知道啥时候能为你带来收益了。也就是说学习的反馈周期不光长,而且还不确定。这对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来说就是风险投资。

从成本来看,刷短视频根本不用费脑力,也就是说0成本就可以得到收益。而看书学习呢,我们都知道是十分费脑力的,收益也是有限的。如果遇到一些难题,你思考了半天甚至想不出来答案,也就是说是0收益。

一句话来说,刷短视频是对眼前的投资,收益确定;而学习呢是对未来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

你当然会选择眼前的确定的收益,而不会选择未来遥遥无期的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明白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但在娱乐活动面前也会优先选择娱乐。

03人类钟爱稳定

之前我在文章里也提到过,人是钟爱稳定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大部分人都喜欢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相对稳定的单位。

当然了,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是喜欢稳定的。回想一下你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是这样的,遇到问题——回忆旧经验——匹配旧经验——解决问题——获得增强。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本质上是受大脑的奖赏机制驱动的,也就是多巴胺-奖赏回路。

当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要发生改变的时候就要打破这个回路。这就意味着你要放弃原有的奖赏回路,走一条反馈更少,探索时间更长,更加费力的回路。

但人性是趋易避难,乐于享受的,你要让他做反人性的事,他当然会极力的排斥。

就拿减肥来说,正常人的行为是感觉到饿就要开始吃东西。而减肥的人感觉到饿的第一反应是忍着。

这个过程就是反人性的,所以很多人减肥的时候下不了决心或者中途就放弃了。

改变本质上是打破旧习惯,养成新习惯,进行自我重塑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痛苦的。因此,很多人即使懂了很多道理,但仍然很难做出改变的行动。

04风险滞后性

人在遇到危险时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举个栗子,你正在客厅看着电视呢,你妈喊你去写作业。结果剧情实在是太好看了,你没有理会她。你妈喊了你几遍你还是不动弹。于是她口头威胁,再不去写作业我要打人了哈。

结果你还是不动弹。最后,你妈拿起扫把就朝着你走过来了,于是你乖乖去写作业。为什么?

因为刚开始口头威胁是看不见的威胁,你感觉不到。等你妈真正动武的时候,你看到了,你感受到了威胁,所以你赶紧起身去写作业。

但是很多时候危险并非及时发生的,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曾经有这么一幅卡通漫画,画的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推倒左边的一个大骨牌。

他告诉自己“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骨牌不会倒下来压倒他。而他没有看见那骨牌正在倒向另一个骨牌,而后又倒向下一个,一个接一个,骨牌最后形成一个圈,从他的右边击中他。

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生活其实就是无数个多米多骨牌组成的,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做出改变就是因为多米诺骨牌的倒下具有滞后性。

风险的滞后性,让我们对未来的风险估计不足,消极应对。

这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在喊狼来了,但狼一直没来,我们就对风险产生了免疫,丧失了敬畏。等真正狼来了的时候,就只能惊慌失措。

就拿大学生来说,每个老师几乎都告诉大家挂科是毕不了业的,但很多同学还是成天打游戏。

为什么?因为毕业很遥远,毕不了业这个风险是滞后的,你现在根本感觉不到,只有在四年时间结束的时候失业这个风险才会兑现。

所以很多人明明知道不好好学习,毕业的时候会失业,但仍然在大学里荒废时间。风险的滞后性,也是我们“我们懂了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一生”的原因。

05方法技巧

那这样说,我们就不能突破“听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怪圈了吗?当然不是,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听了很多道理,并能过好这一生的方法。”

  • 停顿法

虽然我们的情绪脑天生比理智脑强大,但大脑是遵循用进废退原则的,我们的神经是具有可塑性的。

你在生活中做选择的时候多用理智脑少用情绪脑,理智脑就会越来越强大,而情绪脑会越来越弱小。

关于这一点,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也有相关的研究。

他告诉我们大脑有两个思维系统,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是无意识的、快速的、非理性的,凭借直觉做决策,而系统二是有意识的、可以主动控制的、凭借理性做决策。

所以我们平时做决策的时候多用系统二,就可以让自己的选择更理性。那具体怎么做呢?很简单,每次在做决策的时候停顿几秒,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比如说,你在马路上走的好好的,突然有人踩了你的脚,你的系统一第一反应是想骂“你瞎吗?”但你稍微停顿了几秒,系统二告诉你万一他是不小心的呢。

于是你脏话没骂出口,而是回头看了一下踩你脚的人,结果你发现他是个拄着拐杖的盲人。所以在做决策的时候,停顿几秒,多给系统二一些思考的时间,我相信它会帮你做出正确的决策。

  • 收益放大

人类不是喜欢精打细算吗?当你不想去做一件具有长期价值事情的时候,你就想象当你把这件事情做成的时候会带来哪些好处,想象的越美好越好,去放大这个行为带来的收益。

情绪脑是非理性的,它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情绪脑在利益的诱惑下,就会刺激你做出改变。

  • 程序化思维

人脑钟爱稳定状态,我们可以保持状态的稳定,去让大脑做出改变。这个方法就就是使用程序化思维。

比如“只要……就……”。只要你看两个小时的书,就可以打一个小时游戏。这种方法让打游戏的习惯可以继续有,学习也同样不耽误。这个方法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没有打破大脑钟爱的稳定状态。

  • 风险前移

比如老师规定交论文的时间是6月30日,那么要求自己在5月30 日就完成。如果完不成,一个月不能打游戏。

这样和自己达成一个契约,就可以把风险进行前移了。最后即使你5月30日还没写完,你也肯定已经写了一部分了。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头都开了,你后面再难能有多难呢?

06写在最后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的力量虽然是强大的,但我相信只要有裂缝的地方阳光就一定照的进来。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就一定可以克服人性的弱点,让“道理”变成获得美好生活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