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是军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是这样,以前也是这样。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工兵很少会直接面对战场,一般都是干一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活。但总是有那么一些特殊的,比如苏联的突击工兵,身穿重甲,手持波波沙冲锋枪。同时身为工兵的本质也没有被抛弃,主要任务依旧是开路,不过是在战场上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激烈的巷战,以及突击工兵的组建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爆发了史上最惨烈的巷战。因地理位置的重要,德军势必拿下这里,而对面的苏军也决定与这座城市共存亡。利用残存下来的建筑物,双方在此进行了激烈的鏖战,所付出的伤亡让人不敢相信。因为处于防守方,苏军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而对面的德国也没有闲着,大口径臼炮、突击坦克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研制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从1943年开始,局势发生了变化,德军失去了以往的优势,由原先的进攻方变成了防守方。往好了看,就是德军这个时候不用再为怎么“进房子”而发愁了。反观苏军,之前的战况历历在目,就算有大型的支援武器,士兵贸然进入德军在城市里的防区也会面临大量的伤亡。为此突击工兵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5月,苏联开始组建15个突击工兵旅。先声明一点,他们不是工兵学习了战斗技能,而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又点了工兵的技能点。战场上,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坦克无法抵达的地方,为大部队突破敌人的防御工事,就像“人肉坦克”一样。换一个角度来看,他们和一战时期德国的暴风突击队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的突击工兵

将工兵用在前线并不是只有苏联一家,比如英国的工兵部队,也常常使用装了臼炮的丘吉尔坦克来摧毁敌人的碉堡。不过在众多工兵部队中,很少有像苏军这样进行全副武装的。穿戴上,突击工兵配备防弹胸甲,据统计,小口径武器以及弹片难以对其造成有效的击穿。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就研制了多款防弹胸甲,进行量产的型号只有SN-42,这也就是突击工兵大量装备的那一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器方面,除了冲锋枪以外,每个士兵还携带了大量手榴弹、燃烧瓶以及LBK-43反坦克手榴弹。班级、排级单位亦有轻机枪、反坦克地雷和炸药包一类的配给,尤其是炸药包,别忘了他们依旧是工兵,面对敌人顽强死守的房屋时,就将其当成障碍物清除掉。如果这还不够,那就呼叫后方的203mm口径的B-4增援一发。从1944年开始,每个突击工兵旅还加入了喷火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近战武器也是突击工兵不可获取的装备,这就怎么能少了工兵铲,没事的时候挖个坑铲个地雷什么的,如遇突发情况,那它就是一柄强有力的战斧。型号什么的就不用多介绍了,只要顺手的铲子都可以用。在配置中,每个突击工兵旅下属还有一个军犬连,这些人类最好的伙伴,如今也跟着上了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砾废墟下的突击工兵

1943年8月,突击工兵迎来他们的首轮实战,目标是德军踞守的233.3高地。在德军的预想中,这个高地是坚不可摧的,就算是苏军的坦克上来也无计可施。而让德军没有想到的是,在几轮炮火攻击下,冲上来的竟然不是坦克,而是一群身穿重甲的步兵。虽然还是有大量的战士倒下,但防弹胸甲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大量突击工兵冲进了战壕里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下,德军在惊愕之后也开始了反击,可是面对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突击工兵,近战几乎毫无胜率可言。而充足的补给也是这支部队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1944年的一次战斗中,突击工兵发现一处地下工事里有德军,然后反坦克手雷就灌了进去,而且还是成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就像前文已经提到过的那样,战斗工兵在当时还是很常见的,更何况工兵本意就是有战场作业能力的士兵,而苏联则是将“士兵”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支挂着工兵名头的精锐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一次次的爆炸中,通向胜利的道路就这样被扫平了。战争结束之后,突击工兵旅被取消了,不过好在突击工兵这一兵种被保留了下来,也算是对他们英勇作战的纪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Soviet assault engineers - elite infantry in bodyarmor》、《List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by body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