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被关起来,这个字念“囚”字,四面都是墙壁;如果门打开了,这个字念“闪”,闪闪发光,能够让自己像明星一样闪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于此,一字就犹如一人生。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开智,但我们有多少人,读来读去,反而囚禁了自己,落入一知半解、迂腐的窠臼。

《知否》中盛老太太曾告诫自己的孙女,读书不是让我们变得迂腐的,而是让我们能活得更畅快的。

世上的道理很多,每一条都有它的道理,但拿到复杂的人世生活中,没有一条是绝对正确,一成不变的,各有各的局限。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一个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雪芹笔下有一个丫鬟娇杏,曹公对她的批文是: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下棋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一着错,满盘输”,而曹公笔下的娇杏,因偶然一着错,反而实现了人生逆袭,这讽刺和反转,似乎大有深意?

这是一个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这年,穷书生贾雨村,落魄寄居在姑苏一葫芦庙中,结识了乡绅甄士隐,士隐观雨村不俗,一来二去混熟了,邀他到家里做客。

谁知席间又来了客人,士隐不得已,只得前去招呼,留雨村一人在书房看书。

一阵咳嗽声吸引了雨村,他抬头望向窗外,只见一妙龄女子正在花园掐花。

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

当时贾雨村就看呆了,少男少女之间,有些情缘总是不期而遇,呆呆的,就入了心了。

这个女子就是甄家的丫鬟娇杏,似若有所感,她猛一抬头,一个仪容不俗的男子,就跳进了她眼里。

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

双方都在打量对方,看的时间还不短,所以入目才如此仔细,这也算是双双越矩了吧,人和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候很奇妙,刹那就似有某种直觉。

娇杏一瞬猜出,他就是老爷常提起的穷书生贾雨村,娇杏这丫头品性作者没细说,但不以“敝巾旧服”低看人,而观面相知其“必非久困之人”,已可见不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子见着外男,是要回避的,所以娇杏知礼,立马避开,只是在往回走的过程中,又忍不住回眸多看了雨村两眼。

当然,这个行为甚是出格。古时候,礼教教人“非礼勿视”,女子私顾外男,是封建礼法所不允许的,看了就是错,所以曹公说娇杏“一着错”,她或许只是忍不住心中的一丝萌动,无意识的回头再看两眼,谁知这一回眸,就牵出了一世情缘。

彼时的贾雨村,穷困潦倒,见惯了他人的眉高眼低,突然被一个动人的丫头青睐,这在我们今人或许不觉得有什么,但在古代,女子从来都只能低头视人,看人时眼神也要虚着,不能看实,方不失礼。这般重视的眼神,在贾雨村看来,就是这女子对他有意思了,内心狂喜,志大的青年龙困浅滩,最在意的就是于微末处的一份高看,这一回眸极大满足了贾雨村的虚荣心,立马将她当作了“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从此上了心。

两个本来陌生的男女,就这样有了牵连,虽然此时的娇杏,或许未曾想过将来。

贾雨村得甄士隐资助,连夜上京赶考,中榜官拜县太爷,而甄家也因为女儿失踪,一场大火,家破人散,不得已回岳家讨生活。

这日,娇杏出门买线,路遇新来的县太爷,其实这时娇杏差不多已经忘记了贾雨村,但坐在轿中的贾雨村却一眼认出了娇杏。

人在落魄时的情缘,总是更难忘怀吧,于是娇杏一顶小轿,给贾雨村做了二房,成就这段佳话。

命运的反转还并没有结束,次年娇杏就生下一个儿子,又半载,贾雨村嫡妻因病去世,便将娇杏扶正,真正成为了当家主母,可不就是人上人了嘛。

英莲与娇杏,两个甄家的女子,命运却完全相反。知礼守法的小姐英莲,辗转成了奴婢香菱;而奴婢娇杏,却因大胆出格的两次回眸,反而成为了主子。所以甲戌侧批:

“守礼俟命,终为俄莩。”

作者的调侃寓意讽刺,内中深意令人心思顿开,难道规矩就是用来破的?

所谓错有错着,谁又能料得到呢?

世上的事,看来真没有绝对,就看自己如何去把握取舍。

守礼固然重要,但一味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又陷入了固步自封的怪圈。

曹公给这个人物取名“娇杏”,有“侥幸”之意,或许也有“浇醒”之意?(呵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职场上,那些小有成就的人,多数都是敢于突破现状,敢于挑战陈规的人。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打破一切条条框框,因为过度的自由也会付出惨重代价的,就像司棋,她越矩与表哥私通,最终撞柱身亡,她一着错,换来的是满盘输。

有些底线是不能越过的,那是为人基本的操守,也是保护自己的最后屏障,但有些规矩却不能一味死守,要懂得合理变通,以免反被其束缚。

如何把控,这其中的“度”,只能自己衡量。

就像打孩子犯法一样,为了保护孩子,免受无良家暴等的伤害,所以律法规定不能打孩子,违者受法律制裁。但是有多少父母,因此管教孩子反被制肘?又有多少孩子,不听管束有恃无恐?这其中的轻重缓急、利弊得失,也只能自己掂量,自己费心,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嘛。

所以,规矩要学,但不要越学越呆,书也要读,但不能越读越迂腐。

End-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