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的结婚率持续走低以及单身人口数量的日益增长,让很多人开始反思,什么原因让中国的结婚率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女性意识层面的觉醒与当下社会中能够给予的女性的权益的矛盾。

在大部分中,日,韩家庭中,女性在婚姻中总是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并且在婚姻中总是更加失望的那一位。本篇文章主要从心理学家武志红的角度来讲述,为什么中国女性有很大怨气、她们的怨气是怎样出现的以及怎么做才能缓解她们的怨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传统文化影响下女性的主体地位一直在被剥夺

其实武志红老师中所说的主体性,就是人是作为自己而存在的,是为自己而生活的,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女生是不允许为自己而活的。

纵观历史,女性的主体性被剥夺最多的时期,也就是程朱理学发展的最鼎盛的时期,当时的贞洁牌坊以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一系列明显压榨女性权益的价值观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取向。

这种主流价值取向在当时的程朱理学的推动下发展的尤为兴盛,对于女性的家人来说,对于女性的丈夫来说,此时的女性更像是一种交易商品,而不是一个有主体性的人。

这种来自社会的压迫和主流价值取向的影响,让很多女性也不得不成为自我压迫的一份子,最可怕的是,当她们成为主体性被牺牲的那一部分人时,她们又开始逼着其他女性和她们做一样的人生选择。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女性主体性牺牲的一种表现,就是当女性作为一个母亲时,才会被歌颂,也才会获得一定的地位。

好在,在后的国外的一些思潮和国内的一些思想运动,慢慢解放了女性被禁锢的一些思想,同时也要理性意识到了自己应该作为一种有主体性的人而存在。

二、女性地位的提高与意识层面的觉醒并没有帮助女性拿回牺牲的主体性

时至今日,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很多女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应该作为一种具有主体性的个体而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还是有很多老一辈人觉得女性没有生孩子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女性这一辈子的任务就只是为了繁殖。

经济层面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提升,相应让部分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也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层面的觉醒,但是这种思想层面的升华与现在的社会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矛盾。

那就是新兴的女性思想与老一辈女性思想的抗衡,现代社会虽然不像以前一样,女性有着明显的剥削与压迫,但是在很多领域也会存在着无声无息的压迫与歧视。

就表现在很多男人甚至是一些思想比较封建的女人,会给一些比较成功的,但是没有结婚生子的女性贴上一些标签,比如大龄剩女,比如女强人。

这些标签显然都是带有一定的歧视意味,甚至在很多父母眼中自己的女儿只有嫁人了才算人生完整,也就是说,现在的女性依旧被捆绑在生育,结婚,家庭上面。

其实不只是女性被捆绑,很多男性也会被捆绑在这三个方面,那为什么女性的怨气更大呢?因为女性的牺牲比男性更多。

女性不仅要工作,不仅要照顾好家庭,还要养育好自己的后代,但凡有一件任务没有完成好就会被其他人诟病,这就是很多女性恐婚的原因,以及对婚姻失望的原因。

与其说中国的女性怨气比较重,不能说她们对中国的婚姻有着更多的失望,大部分女性在付出如此大的生育成本以后,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三、怎么缓解怨气?

在本次访谈之后,武志红老师大概讲了一下,要如何缓解中国女性的怨气以及中国女性的恐婚思潮,

这就需要在法律层面和社会层面更多的认可女性的付出也更多的尊重女性的一些权益,那么我们又回到了题目上就是维护女性的主体性。

要知道主体性是作为人的一种基本权益,也是作为一个人可以拥有独立人格,独立情感的重要标志之一,拥有主体性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首先就要摒弃把女性作为一种商品作为一种交易物品的一种思想,其次,就是尊重女性对于自己人生的选择,最后就是重视女性在生育层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