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妈妈

一个小女孩很想吃哈根达斯冰淇淋,但她的家庭本来不太富裕。妈妈完一个球的价格,踌躇不已,尽管她本想给孩子买,却没想到这么贵。

于是妈妈借口说,冰激凌太凉了,吃了拉肚子,不让吃。

孩子依然不想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看着服务员等待的眼神,压力倍增,又想着满足孩子的欲望,于是就买了给孩子吃。

但孩子吃了两三口就开始不吃了,母亲就生气了,批评女孩说本来家里就没那么多钱也给你买了,你就只知道浪费。

小女孩被骂哭之后,就很急地一口口把冰淇淋吞了下去,默默地流眼泪。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想法:父母负责赚钱养家,孩子负责上学读书。明明分工好的责任,也会因为小冲突而产生金钱价值观的问题。

就像这个没有跟妈妈要哈根达斯的小女孩儿,这貌似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只是,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无疑已经造成了孩子的伤害。

小女孩因为母亲的大声吼叫先是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再因为母亲的一句“大人都舍不得买,还愿意为你花钱买”的理论,给孩子意识到家里穷是因为自己造成的,只因为一个雪糕,以后,她有可能在心里立志,长大不用家里的钱,全部靠自己。

之前网上还有一则新闻:母亲因为儿子弄丢了一张五块钱的地铁票而对儿子暴打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母亲边打边哭穷,说自己每个月才赚900块钱,小男孩没有父亲,家庭条件又不好,独自一人养家特别的辛苦。

经过这么一闹,估计孩子以后肯定对地铁票产生了恐惧感,不仅对地铁票恐惧,对穷更甚。

其实,父母这样的一种“哭穷”态度很容易让孩子的内心匮乏,处于焦虑和不安之中,长大之后,她们只有通过银行卡上数字的增长来填补内心的平衡感。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家里不富裕,究竟要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

回答的人很多,也有很多人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前段时期,《奇葩说》上,也就这个问题,双方的辩手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一场辩论。

其中,作为反方的辩手的席瑞的一段话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他表示,父母表面上的哭穷,虽说是种发泄,但是这种发泄孩子听多了,会误导孩子认为自己是导致家庭不富裕的原因。

父母一句简单的抱怨,在孩子看来就是一场债务,这就让孩子充满了对父母的亏欠感,影响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直接导致亲子关系的进一步僵化。

现场很多观众都十分赞同并感概万分。

不难看出,在这样的金钱理念教育中,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哭穷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其实,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想让孩子明白金钱来源的不容易,也希望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避免孩子胡乱花费。

但是,父母却最喜欢用赚钱不容易,供书教学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孩子要懂事来教育孩子,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根本就是在向孩子施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的抱怨和错误的引导下,自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和对父母的愧疚感。

那么,如何给孩子正确诠释家庭富裕问题?

1)家庭的贫穷或富裕,父母的态度是关键。

首先,面对贫穷心态必须要摆正,对待贫穷需要乐观一点。

在面对贫穷的时候切勿沮丧抱怨,面对富裕的时候也不要沾沾自喜。

不论贫穷或者富裕,父母需要教会孩子的是努力上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勇往直前。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我是比较认同的:最可怕的并非贫穷,而是你在对贫穷的固定思维方式上上了一把枷锁,看到的只有短期的利益,而完全忽略掉长期的发展规划。

2)合理有效的沟通进行正确引导

一味地在孩子面前抱怨哭穷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反向思维会起到很好的补救作用。

其实家里不富裕也是可以换一种方式告诉孩子,比如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家庭现在的确不富裕,但是自己的父母已经尽力了,孩子也是属于家庭的一部分,他应该可以为这个家庭付出一点点的绵薄之力。

又或者,告诉孩子,虽然爸妈给不了你一切,但爸妈会努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

父母教育孩子并非要将生活的担子往孩子身上扛,也不是要求孩子重走父母旧时的道路。

教育孩子的本质跟富裕与否无关,父母应该要让孩子明白物质条件无论怎么变化,孩子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自信满满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