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地方县域普通高中优秀教师、优质生源不断流失,教育质量不断下滑,陷入恶性循环,甚至局部出现了“县中塌陷”现象。很多县中由于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流失,成绩越来越差,陷入了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寻数据的背后

有调研显示,某县中考前500名的学生几乎没有人在当地高中读书。其实不单是学霸不在县城上中学了,还有一般学生但凡有点家庭势力的,都不愿意在县城上中学,少数小学生都要往大城市跑了。

数据的背后,是近10年来,不少地方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情况下,出现了高中跨区域招生现象,这一现象,随着各种新体制学校的扩张而愈演愈烈。当然,也出现了毛坦厂中学模式,但它的成功并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都是按学籍就近入学,当然也有转学,我就是转学的学生。以前教育资源基本上平衡,也就是说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县城也有,但是现在极少,原因就是学习好的基本上都去大城市上初中、高中,所以就很难有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

教育资源和模式

在衡中,干活儿的老师永远是学校里最受重视的人,只要肯努力,有能力,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衡中第一期教师住宅楼建成后,最好的楼层、最好的位置,都给了一线骨干教师。

只要教得好就能得到尊重,就有前途,就有收入,老师们当然有干劲,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教学上。

大城市的虹吸能力越来越强。优质资源,包括居住环境、医疗、教育等等,都一个劲儿地往大城市集中,这对所有人都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而小城市,特别是县城,人口流失的速度和规模也是肉眼可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中塌陷”深层原因

同样是县中,为什么有的越来越强,有的却一天不如一天?这里面有大环境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纵观那些成长起来的名校,走的都是类似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路子,奖惩公平,多劳多得,按劳分配,让能人有展现自己的舞台。

而在很多县中,还存在官本位的那一套,把当官作为人生的追求。同时,人情因素横行,干得多挣得少,成绩好晋升慢,老师们怨气冲天。为啥学霸不在县城上中学了,虽然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是却隐藏深层次社会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关注,国家应该重视。

“县中塌陷”如何解?

教育资源高度集中以及垄断,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教育部也没有更好的政策。这也就是为啥清华毕业生选择美国深造的原因,以前出国基本上都是国家公派,毕业后大部分回来报效祖国,父亲的师弟可能是自费出国,可是近几年我看到他经常在国内有讲座,确实为自己选择的专业服务,值得敬仰的科技工作者。

说到底,“县中塌陷”的原因还是地方教育的“地基”没有打牢,教育资源下沉亟需政策倾斜。只有让“县中”留住优秀老师、优质生源,通过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才能改变千万县城学子的命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爱桐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