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35岁是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而如今却成了中年人的“休止符”。

学校不留作业,给学生减负,毕业生有了应届头衔被赋予极大的优势,那么为什么中年人这个群体就没人给减负呢?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中间,苦不堪言,而35岁又人为的制造了职场淘汰线,到底35岁是什么梗?又为何能够如此坚挺的持续几十年?

今年两会人大代表蒋胜男提出消除35岁职场线,从公职类考试做起,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热搜榜首位,直接超越了延迟退休,房价和教育等等一系列话题,引起全民大讨论。直接说明这项提议的重要性,在延迟退休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阻击下,35岁的职场枯荣线显得尤为格格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材料,这个建议不是第一次提出了,在12年,15年和17年分别有人大代表提出过相同的议案。

35岁职场线是近些年才有的么?显然不是,国内某知名手机制造商,裁员34岁以上近7000名员工,理由是不适合企业发展节奏,让整个社会为之哗然。也有网上的段子手给这样的现象下了定义,割青春的韭菜,一茬又一茬。

网上还有一个段子也非常有意思,8月31号之前是孩子上学的规定,那么9月1号的孩子则不能入学,所以很多家长宁可“挨一刀”也要赶在9月1号之前把孩子生下来,一天之差,天壤之别,多年后,35岁的人可以报最后一次公职类考试,而36岁的人生机会将戛然而止。这就是硬性规定。

在此提出一个灵魂拷问吧,35岁和36岁的人有什么区别?45岁难道就一定比25岁的人差么?

在职场求职中,这是硬性规定,35岁就是标签,别说差一天,就是差一秒,你也进不了35岁的圈子中。屠呦呦年岁不小了吧,你能说35岁以下的年轻人就一定比她强么?

不拘一格降人才,那么这个格是什么?不就是突破一切形式主义,广纳天下英才而聚之么?国家提出“四不唯”,其中之一就是不唯年龄,可是在实际现实中,年龄依旧是硬杠杠,遴选是35岁,换句话说,你也只有在30岁之前进入体制才有一次机会遴选,大于30岁进入体制,你连遴选的机会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未来的两种结果,开放和不开放。

消除35岁职场线,让中年人也能进入起跑线。

开放35岁,呵呵,无非就是公职类考试和一些国企央企等等,这样的决定确实会让人们感觉到平等待遇,让社会公平进一步凸显,而此举也能体现出政府的表率示范作用,那么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如果开放,是不是会加剧年轻人的失业率呢?本来竞争就激烈的公职类考试,如果开放年龄的话,那么考录比可就不是几十比一那么简单了。

其次,假设开放35岁了,那么社会上的企业会不会也跟着开放呢?其实大概率不会,因为还是那句话,青春的韭菜一茬又一茬。你40多岁去求职面试,人家是不规定年龄,走个过场还是可以的吧,你又能奈何?

那么开放就有针对性了,公职类开放,社会不跟着改,尴尬不?

延续35岁职场线,又与延迟退休和人口老龄化冲突

如果继续35岁这条职场线呢?在人口红利几近消失枯竭,延迟退休又提上日程的情况下,这条线如果继续如此坚挺的情况,是不是会加剧中年人的求职恐慌,也未可知。

拿东北做例子,人口出生率低迷和人口老龄化攀升,那么企业的用工红利会发生转变,以前可以招聘35岁以下的,可是年轻人流失比较多,企业又招不到年轻人,是不是会转移到35岁以上的中年人呢?除非是企业没有办法,不然绝对不会去招聘35岁以上的,一是用工成本太高,二是担心“老油条”,出工不出力。

35岁以上的中年人给你开5000块工资,肯定挑肥拣瘦,而20多岁的年轻人,脑袋削个尖的往里钻。甚至在东北这样的地方,5000块钱的工资可以招两个年轻人了,何必去招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呢?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无非就是用人改革问题,诚如很多媒体说的那样,不拘一格降人才,公职类招聘应该是比拼的是能力才干,而不是用年龄去划分,拒绝“唯年龄论”,打破固有思维,任人唯贤,广纳贤才,这才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只要身体允许,并且各方面都优秀合格,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把人才“格”在外面呢?

年龄不是门槛,而更应该是经验丰富,广纳有识之士的敲门砖,盘活人力资源。

笔者认为,35岁这条线应该消除,我们应该凭能力去比拼未来,而不是划线区分,这样对于一些优质人才是一种遗憾,也是浪费。世界上公认的黄金年龄是25-45岁,而35岁就让黄金期缩短,这不就是大大的在浪费和挥霍优质资源么?

请给中年人一个机会,也希望能给中年人“减减负”。

本人专注写人间百态,职场类和公职类文章,感谢评论与关注。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