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但是同样有一个人为了新中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把中国从偏离的轨道中拉回正轨。他就是邓小平,这个平凡却又伟大的人。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历经起起落落、千辛万苦。是改革开放的启航人,是“一国两制”的提出者,更是恢复了高考,让我们的生活得以回到正常,得以继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出身并不高,却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大家对其成功的原因还是比较好奇的。

其实只要仔细看一下《邓小平传记》就会发现,原来一个人的成功真的是有原因的。这是一位脚踏实地,从实干中逐渐成长的人民领袖。

从土地革命到全民抗日再到解放战争的打响,再到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施,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都少不了邓小平的影子。他立下了无数的功勋,成为我国的开国肱骨。无论是多么复杂的情况下,邓小平总是能把握住时机与发展方向,每次在历史转折点上演最强扳手。那么这些他又是靠的什么呢?是他长期在实践中积累出来的毒辣的眼光以及丰富的经验。他也是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实事求是,完成自己的雄才大略

邓公,一位毛主席的“铁杆粉丝”

再来说说主席和邓公的关系。其实,邓小平同志一直是毛泽东的理论追随者。

邓小平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就被眼前这个人的气质所吸引,可能这就是强者之间的惺惺相惜。甚至在毛主席受到打压的时候挺身而出,全力支持毛主席,不惜自己被撤职,也要支持毛主席。也为了这件事,邓小平同志的妻子也和邓小平离婚了,而邓小平为毛泽东做的这些事情,毛主席也一直记在心里。

毛主席与邓小平最初的结识是在“八七会议”上,但是会议过后二人就奔赴各自的战场,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毛主席前往湖南组织秋收起义,邓小平也前往上海。知道四年后两人才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相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邓小平作为瑞金县委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汇报,让毛主席非常满意。并且邓小平作为县委书记的本职工作完成得也非常好,这让毛主席对于这个同志不免另眼相看。这个27岁的县委书记,仅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让瑞金县人民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中,创造出如此佳绩。这在毛泽东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人的缘分则就此展开。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便被毛主席调到中央进行工作担任了许多重要领导职务,成为我国新一代的重要领导集团的重要一员。

邓小平是一名军政兼备的人才、是一名上能击胡马,下可定国邦的国之栋梁。但是起草的工作报告、总结的文章等都是邓小平亲自动手,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在文章方面深受毛主席好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极高。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也非常高,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初期,邓小平大大小小的主持过多次战斗,实战经验极其丰富。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已经统领一方,与刘伯承一起指挥过上党战役、挺进大别山等重要的战斗。

习主席曾经说过:“一生中都跟我共事的是罗荣桓,再有就是邓小平。”在毛主席后期,多个重要职务一直都是邓小平任命,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对邓小平的信任。邓小平也不负众望,在我国各个经济领域全力整顿,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即使后来毛主席与邓小平有些矛盾存在,毛主席还是力排众议保下了邓小平的党籍,这也是对邓小平的信任。而且毛主席也清楚地知道,在自己去世后也只有邓小平能保中国安稳,结果苏联这个外患。习主席力排众议,在那个环境中保下了邓小平。

邓小平也没让习主席失望,他把中国变回正常,让中国人重新看到了光明与生活的希望。这一点是无需置疑的。

回想那个时代的中国,那些改革现在看起来非常容易实施,但是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想要贯彻执行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而邓小平先生的出现,把亿万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想想在这种情况下拯救百姓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出山后的邓小平却没有退缩。他认真分析形势,脚踏实地,带领我们全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美好生活。

邓公二次复出,重回北京参政。

自从失去邓小平这个良将以后,毛主席也因此大病一场。1971年邓小平预感到中国或许有新改变,于是立即向毛主席写信承认错误同时也汇报了一些自己在江西的情况。

由于毛主席始终在邓小平的事情上是有余地的,所以在收到信件后,做出了回复,他认为邓小平同志犯的错误是有挽回的余地的,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意味着邓小平的政治生活的重新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周总理的安排下,邓小平在1973年接到党中央让其返回北京的通知。毛主席也对邓小平的回归表示批准。邓小平回来后先会见了周恩来同志,见面中二人亲切地把手紧紧地抓在一起。

次日与毛主席见面,正式交谈后,毛主席问邓小平这些日子里是怎么过来的,邓小平思考过后回答了两个字:“等待。”毛泽东听后久久不语。之后二人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这次交流过后,周恩来在会议上提议恢复邓小平在中央的职务,得到了党重要领导的一致通过。就这样长达7年的等待,邓小平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党中央正式恢复了工作。

邓小平先生77年复出,全力主持中国各项事务

主席去世后,国际上的明争暗夺愈发激烈。苏联和越南也加快了对中国的逼迫步伐,面对如此不受控的国际局面,中国需要一位主持大局的人,而这个人非邓小平先生莫属。

77年邓小平先生复出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紧张的局势,邓小平先生开始大规模调整工作。军事上开始准备用武力反击越南的不断挑衅。国际外交方面开始与美国进行友好往来;经济上也开始与邻国做好经济贸易往来。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也为后期终止我国阶级斗争以及改革开放、实事求是的思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复出后,邓小平同志对中国作出的第一贡献就是解决了苏联的威胁。抗战时期我国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在和苏联保持着友好关系。苏联也一直作为我国的“好大哥”但是哪有永远的朋友。看着我国的经济前景一片光明,苏联也开始咄咄逼人,试图想要中国重新屈服于中国。于是连同越南在中国边境示威,从我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中国施压。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邓小平同志认真分析情况,勃列日涅夫不仅仅联合越南,甚至在也在联合非洲一起挑衅美国,美国也希望联合中国一起来抗衡苏联,于是两国都希望尽快建交。虽然建交也是必然之事,但是邓小平仍然冷静分析利弊,向美国提出三个条件:就是美国与台湾段交并且废除与台湾的条约并从台湾把军队撤出。美国总统卡特一开始当然不同意,但是邓小平先生只是平静地告诉卡特自己的分析,苏联只希望我们重新低头与他,我可以等你的答案。

就在中美秘密进行谈判的时候,越南开始出兵柬埔寨和老挝,想要和和苏联一起南北攻击中国,越南的出击也让卡特这个一流的政治家知道,当前的情况下必须和中国一起合作了。毕竟如果越南攻陷柬埔寨和老挝后,中国可能会因为种种压力重新站队苏联,这对美国是极其不利的,最终卡特答应了中国的要求。这时邓小平也行安排妥当,立刻出兵越南,由于行动太过迅速,越兵来不及反应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苏联一看事态失控宣布要进攻中国,卡特出手警告勃列日涅夫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勃列日涅夫也是很懵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中美竟然合作起来,更加惊喜的是中国在毛泽东以后竟然有邓小平这般厉害的人物。因为有了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越南一时无可奈何,虽然苏联也在援助越南,但是实际上苏联也自顾不暇。美国在背后支援非洲,这样一算,明面上苏联是在与中国对抗,实际上苏联在六场战斗中周旋。

本来苏联当时的经济发展就有问题,再加上战争这个消耗力极大的项目,苏联也逐渐扛不下去了。这时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在与苏联的对抗上,里根明显比卡特更加强势直接作出详细的计划,想直接搞垮苏联。这时的苏联已经没有往日的硬气,开始向邓小平放出信号想与中国重新缓和关系,本来邓小平是置之不理的状态,但是里根却签署了对台军售协议,这让邓小平非常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始向外说可以考虑勃列日涅夫的建议,可以重构和谐关系,这让勃列日涅夫松了一口气,但是里根却紧张了起来,立马取消了对台军售协议。在与苏联的建设中,我方表示想要缓和中苏关系,必须解决三个障碍:从中苏边境开始撤兵、停止入侵阿富汗和柬埔寨。对于第一个条件,勃列日涅夫立刻答应,但是后两个条件都无法答应。对此邓小平表示: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勃列日涅夫对此也是操碎了心,身体方面也不如以前就这样一病不起。之后上台的戈尔巴乔夫虽然大力进行改革,但是却效果甚微,苏联的大众也长期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为了让苏联能从战争中抽出身来,戈尔巴乔夫屡次向邓小平示好,希望两国关系正常化,邓小平也表示还是要满足三个条件。思索过来戈尔巴乔夫决定发行条件,撤兵退出战场。后来我国与越南也成功建交。邓小平在后来表示,苏联这种一直把自己当作大哥,中国当成小弟的想法是不对的。这不利于两方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邓小平先生成功地缓解了中苏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平和的国际环境。

邓小平的第二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一则全新的提议,结合中国实际的提议。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关乎国家命脉的产业上,仍是交由国家管控,同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释放了经济活力。邓小平和毛主席一起提出了“黑猫理论”。1962年,邓小平先生在大范围推广农民工社,小范围内实行“包产到户”,并且提出“管他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可以看出邓小平一直认为经济可以产生不同的发展模式。本来这只是高层会议中的言论,不能在外发表,但是毛主席却不这么认为。最后在毛主席的促成下“黑猫理论”正式成立。

邓小平先生是伟大的,在政策的实行前期,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邓小平用自己的智慧把这条河过得很好。他在延续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大力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改变了中国方式暂时落后的局面。在我国被苏联压迫的时候,帮助我们摆脱压力,找回属于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重新找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邓小平人生的大起大落并没有打垮这个坚毅的人,反而是为他丰富了人生的履历。让他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邓小平传记》

《有自己的路:邓小平道路自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