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的《小说课》,是一本很优秀的文学评论。毕飞宇思维活跃,妙语连珠,让我拍案惊奇。让我明白了写作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文章的大与小,二是写作的细节,三是理性写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咱们先说第一个方面:文章的大与小。

《红楼梦》是一篇长篇巨著,结构相当复杂。毕飞宇在解读时说,《红楼梦》它的硬性结构是倒金字塔,从很小的“色”开始,越写越大,越写越结实,越来越虚无,最终抵达了“空”。

也就是从小到大,再到空,空,其实也就是无穷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宏伟的大,又感受到了细腻的小。小到一个丫鬟的言谈举止,一件细微的起居小事。正是这些极细腻的小事给了我们最真实的感受。

然而,如果只有小,没有大,那么小就显得凌乱,就像没有骨架的人,不成人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促织》则相反,它微小,它只描写了一只普通的昆虫,但是,它却是从大处入手的,一起手就是一个大全景。

从宫廷入手,然后写写写,写到社会的最底层。如果不写大的宫廷,仅仅写小,写民间的促织,就不会出现原文如此扣人心弦的效果。

文章中的有大有小,就像人体,有身体有脚,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相得益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第二个,写作的细节。

在《故乡》里面,鲁迅给杨二嫂起了两个绰号:“豆腐西施”、“圆规”。“豆腐西施”用于刻画小市民的恶俗,“圆规”用于刻画杨二嫂的算计。

鲁迅给杨二嫂起的这两个绰号,是根据杨二嫂不同性格特点来起的,更深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这两个绰号是鲁迅的原创,起得特别妙,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亮度。

读者因为这两个绰号,一下子记住了鲁迅和他的文章,至于文章的内容,有可能忘记,但绝不会忘记这两个绰号。

这是鲁迅很了不起的地方,他的幽默造就了他的伟大。

其实,写故事起绰号并不鲜见,很多小说都有,就看你起得是否传神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再来看鲁迅的一个细节。

鲁迅写闰土喊他老爷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分明地叫着”,这几个字很妙。

一个“分明”说明鲁迅听得很清楚,也很扎心,让鲁迅一下子产生了距离感,也把闰土的奴性表露无疑。鲁迅就是这么牛,一字千金。

前几天,阅读《文心》,我看到文中多次强调用词准确,既要准,又要狠。

一个准确的用词,能够产生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来说第三点,理性写作。

毕飞宇在《小说课》里,说了这样一句话:

康德在总结启蒙运动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极为重要的话,什么是启蒙?就是“勇敢地使用你的理性”。

仔细品品这几个字“勇敢地使用你的理性”,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

信息时代的今天,只要一打开网络,自媒体文就铺天盖地而来。

但大多数是人云亦云,有的是直接转发,有的是把别人的文章删减拼凑而来。

想找到一篇“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性”的文章,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国家已经出台政策,提高抄袭、洗稿打击力度。这是向我们释放出一个信号,作为自媒体人必须做到 :

1.一定要理智写作,要有自己的立场。

特别是热点问题或事件,很多刚曝光时是一回事,等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又会来个大反转。所以写的时候要小心点,不要把自己带沟里。

我很少写热点,因为我觉得自己敏感度差,怕看不清事实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一定要原创。

哪怕写得不好,也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原创作品。越是原创度高的,越是不用怕被人偷去。如鲁迅的“豆腐西施”“圆规”,就是鲁迅的专属,永远贴上了鲁迅的标贴。

所以,我们要想长远发展,原创是唯一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