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爱的理想生活》开播,看完四集多,我长叹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一部主创自以为掌握财富密码、靠东拼西凑搞出来的女性群像剧。

自从《欢乐颂》火了+“淑女的品格”梗在微博爆了,资本就自以为掌握了什么了不得的财富密码,开始批量炮制女性群像剧了。

这两三年里我可试过太多这样的剧了,《北京女子图鉴》《青春斗》《谁说我结不了婚》《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亲爱的自己》《正青春》,甚至可以算上《了不起的女孩》……

可除了人设和故事线看得出下了功夫去做的《三十而已》外,其他均哑火。

工伤不能白受,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剧,到底为什么不行。

1 人设排列组合

在微博上聊国产女性群像剧时,很多人不约而同提到多年前那部《好想好想谈恋爱》

这部剧有李樯编剧,有一群大演员参演,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回看,也是非常经典的剧集了。但在当年,这部剧被指责借鉴过多,甚至导演自己都承认,就是照着原版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原版,就是美剧《欲望都市》,它可以与朱德庸的《涩女郎》漫画一起,被视为国内几乎所有女性群像剧的灵感源头。

季均9.0分的开山之作

我们现在来看,《涩女郎》也好,《欲望都市》也好,人设都搭配得极为典型精炼。

《欲望都市》:专栏作家文艺女+放浪形骸公关女+事业心强律师女+憧憬婚姻中产女。

《涩女郎》:要爱情不要婚姻的万人迷,要事业不要爱情的男人婆,什么男人都想嫁的结婚狂,什么男人都搞不懂的天真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一番后资方觉得自己悟了:不就是性格各异、背景不同、人生目标迥异的一群女的凑一块儿吗?这还不简单?!

于是我们就在满坑满谷的女性群像剧里看到形态各异的排列组合,听起来各个有梗有爆点,拍出来各个单薄不似活人。

常规人设还没玩明白呢,又开始忙不迭做创新搞反差萌。《爱的理想生活》里,非要把原著漫画好端端的人设改得无比扭曲,让风情万种万人迷怼天怼地,让一心工作男人婆美艳无比,让焦虑结婚狂出身白富美……恐怕主创还觉得自己特别有创新呢。

我不是说,人设先行或做人设搭配本身是有问题的。但这显然要基于一个前提:

你想做怎样的表达?

在每个人物身上你寄托了怎样的表达主题?她的出身与背景决定了她的性格吗?她的终极渴望源于何处?她身上最大的痛点从何而来?又会走向哪里?她自洽吗?会成长吗?如何成长?这种成长是她想要的吗?

在近几年国产女性群像剧里,我很少能在人物身上,读到这些清晰的问题与设计。

如果一切只是拼凑游戏,那又怎么能怪观众毫无触动地弃剧呢?

2 故事热搜榜上扒

比人设拼凑更糟心的,就是热搜榜上扒故事了。

什么情节能在大众的敏感神经上翩翩起舞,就给角色安排什么情节。

什么重男轻女伏弟魔,什么催婚二胎全职主妇,什么出轨小三绿茶白莲,什么阶级差异凤凰男……流水的角色,铁打的热搜话题。

我们当然要承认,社会热议话题之所以能引起热议,能时谈时新,甚至能引发群体割裂,当然是因为它戳中了大众的痛点。

但还是那句话,它与你想表达的主题,到底有什么关系?

举个例子。

重男轻女梗,在女性题材的国产都市剧里,应该是最容易煽动观众情绪的设计了。

在《欢乐颂》里,樊胜美第一次戳伤了观众。即使抛开新鲜度,以现在的眼光回看,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亦是合情合理的,她潜意识里“女人就是该找个条件好的男人嫁了”这种观念,自然可以溯源到家庭的潜移默化,而她与家庭的每次冲突、撕裂和妥协,都能看到人物真实的血肉与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都挺好》里,观众再一次与苏明玉感同身受,以她的视角去复盘原生家庭对她本人深远的影响。我们在整部剧里看到,已逝母亲为中心的这个家庭对她的漠视、歧视甚至是无视,铸就了她的性格她的事业和她荒芜的内心,她注定要用一生去寻求自我和解。

但到了《安家》时,房似锦家庭的重男轻女与她本人呈现的状态,却多少有些割裂。面对毫无温情且多次毁掉自己前程的母亲,房似锦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退让,屈从于完全无理的要求。家庭线上的狗血,让她和母亲像是为了挑动热搜话题而刻意往极端走的两个工具人,观众很难看到角色活在身边的可能性。

等到了《亲爱的自己》时,主创给主角之一安排了一个重男轻女的婆婆出来搞事情。阚清子饰演的张芝芝已婚有女,还有一个逼着她生二胎求孙子的婆婆,极端到每天盯着她喝“包生儿子”的补药。但在她的这条故事线上,重男轻女的婆婆仅仅是激化矛盾的工具人,整个情节不过是用来堆砌她糟糕婚姻状况的一根稻草,作用大概就是用来冲了一下热搜。

同样还是这个张芝芝,剧中还给她设计了望女成龙的鸡娃妈人设,她一门心思让女儿上贵族幼儿园,努力打入富豪家长阶层。可这根本就不像是性格唯唯诺诺的她能做出的事情,更与她距离富豪阶层十万八千里的家境设定严重矛盾,由此而生出的所有烦恼与困境,都像是张芝芝本人的自作自受。

但在《三十而已》的顾佳身上,这个设定就无比贴服。出身优渥,高学历,辅佐丈夫创业小有所成,家境中产以上,本人能干又要强,她向踮一踮脚就能够到的富豪阶层发起进攻,和她笃信教育能稳固甚至提升阶层的鸡娃思路,完全符合所处的社会位置与本人性格的设定,所以观众才会与她一起焦虑一起受挫也一起欣慰。

你看,同样是重男轻女,同样是教育焦虑,同样是阶层跃升,同样的热梗,效果截然不同。

所以,选择共性的社会议题设计故事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的人物是否真的能活出这样的故事,或者,能由这样故事活出。

可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女性群像剧,故事线还没搭好,播出时上热搜的词条都想好了。这样的拼凑怪,是能打动谁?

3 优秀女性群像的共性?

买货才是挑货人,我们如此嫌弃当下这些女性群像剧,完全是因为我们渴望看到能真正触及心灵的女性视角与女性群像,而不是被这些拼凑组合所糊弄。

我心中的韩剧top1《我亲爱的朋友们》也好,内娱引发女性群像热的《欢乐颂》也好,去年唯一大爆的《三十而已》也好,除了用心做剧的基本操守外,它们身上,还有一个共性吸引着观众:

触碰系统性问题。

《我亲爱的朋友们》里,真正的主角是一群六七十岁的女人。她们中有主妇、明星、小生意人、富婆和真正的穷人,她们是妻子、母亲、姐姐、外婆、女儿……

但无论有钱没钱,无论已婚未婚,无论生子生女,无论婚姻成败,她们好像都没能拥有令人羡慕的人生。

在描摹上一代韩国女人的生活方面,这部剧已经非常克制,可你依然会在心中泛起无边的苦涩,它无法形容,却会戳到每一个敏感的东亚女性,因为里面的苦难感,是如此共通,它并不会因你的出身、阶层、性格不同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它是东亚女性从出生起就要面对的系统性问题。

能引发这样的观感,才是真正的女性视角。

《三十而已》其实也做到了一些。

顾佳这个无论学历、能力还是秉性都无可挑剔的完美主妇,依然要在退居家庭后婚姻触礁,强一点就是给男人压力,软一点直接被社会抛弃,苦心经营+嗅觉灵敏仍于事无补,看着她的婚姻一步步走向末路,多少女性观众心有戚戚焉。

而钟晓彤的鸡肋婚姻,也隐隐向婚姻制度发起了拷问。

《欢乐颂》触碰的,是不同阶层女性间的摩擦与冲撞,五美经历了彼此的偏见、歧视甚至嫉妒,却依然走向女性间的扶持与互助。

多部剧想玩却没玩好的重男轻女梗,即使狗血泼上了天,都不如《摩天大楼》里富家女李茉莉轻描淡写的事业家庭经历令人泛起的苦涩——因为那呈现了无解的系统性。

三八妇女节写下这篇推送,倒不是为了应景,是近来有感而发。

一边是货拉拉用户跳车、福原爱离婚风波、成年女性被父母否定至轻生等女性社会事件一桩接一桩;一边是贵圈流水线炮制出的精致样板房般女性群像剧持续辣我的眼睛。

试毒是我自愿承担的工作,只要跑得足够快,烂剧就恶心不到我。

但当现实向女性题材剧集不仅未能反映现实,还着力粉饰和美化女性处境时,当它们不仅缺乏切实的女性视角,甚至还在不自觉地重复男性凝视,加重偏见时,我真的有点生气。

不要再炮制那些空洞、扁平、标签化的女性角色了,给我看女性真正的美丽,让我看她们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却依然能咬牙追寻美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