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心理撰稿人:刘刚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对我而言是一个很棒的事情。我想我会一辈子做这件事。

在2020年12月13日中午12点,我完成了2018-2020这3年来的第1000场心理咨询。

我激动得发了一个朋友圈纪念一下。虽然离我心目中的专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1077天里的1000场心理咨询,也是我从新手到熟手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的心理学人,本科阶段接触到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着迷了。到现在为止我依然很喜欢我大学时期的专业,法学专业的学习,也为我心理学的学习提供了的很好的基础。研究生期间是我我在学校接了人生的第一场心理咨询,30元/小时/次,也是整个学生时代的唯一的一次执业,这还是我努力从导师那里争取过来的。

我到现在的都记得我当时在准备咨询时局促不安的样子,咨询中心的老师说不用那么紧张,放轻松点。我心想着:心理咨询啊,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可能放松下来!

来咨询的是一对父子,也就只来了唯一的一次,我当时的感受是,我努力的想要听懂他们的问题,想要帮助他们,但是好像并不有什么变化。事后我有想过是不是我“学艺不精”或者水平有限,但是也没有机会去改正了,因为他们在没有来过,那是2009年。

快毕业的事后要做论文,本科阶段法学专业的学习,让我做数据的能力确实显得很“弱鸡”,直到现在也是我不太能够拿得出手的一部分;加上自己是一个不太努力的人,就想着那就好好的写个案吧,这样至少不用做数据。

一个机缘巧合,接触到了一个家庭,进入到他们所经历的事件当中,前前后后历时1年4个月,也完成了我的论文,因为这样的关系,反倒对做个案(个体咨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许是自己能力有限,论文写的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满意,但是对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认识却一直在加深。

还是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说一句做个案分析的论文、一点不比数据分析容易,各有各的不容易,当年的我还是太年轻、太天真。那是201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的几年里,做了很多和心理学教学和培训的工作。现在回想起来除了讲课还是在讲课,一两门专业课算是讲的能够拿的出手一些。我非常感谢这样的一段经历,能够一遍一遍的把知识点讲明白,讲到别人听得懂,对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而且每讲授一遍,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遇到的事情,都会有新的体会。

除此之外就是培训工作,关于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的每一门课程都讲过,从讲的囫囵吞枣到能够生动清楚的讲明白,前前后后差不多经历了5年。

那个时候心理咨询更像一个兼职工作,是排在讲课这件事之后的,基本上每年的咨询量都在30场以下,有的时候告诉别人我是心理咨询师我自己都有点尴尬,自己心里都是不信服的,别人也觉得你是个“赝品”。而很多人对我的印象是那个教发展心理学的刘老师、那个教绘画心理的刘老师、或者那个心理咨询讲得还不错的刘老师,并没有多少人因为心理咨询这件事想要找到我做些什么。

那时候也接一下考研培训的工作,每年都有机会把当年考研学过考过的所有科目在那来熟悉一遍,算是也把我没学明白的知识一遍又一遍的学得更清楚点了。所以我很相信这句话:现代心理学是建立在严密的统计分析基础上,没有学过心理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课程的,心理学的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心理咨询师国家考试的改革,心理咨询师的国家考试培训工作按下了暂停键,培训这件事变少了,各类的心理学科普课程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些影响,毕竟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还是希望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取得一个什么的。

15年的时候我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一年3万元的房租,当时还担心能不能够经营下去,我当时的女朋友也是我现在的妻子和我讲:我相信你!再说赔了,就赔了。

就这样算是正式开始了我自己小事业。

一年接了差不多35场心理咨询左右,已收费300-500一次来说,算是入不敷出,还好有一些培训讲座、心理沙龙在支撑着。就这样跌跌撞撞的走过了第一年。这期间算是学会了心理沙龙,如果说的专业点,每周六固定时间的开放团体心理辅导。

断断续续的几年来做了几百场,每周一个主题,限15以内,一起分享一起互动,当然也要感谢我曾经在大学期间当过商业主持人的经验,在控场、把握会谈的方向上有一点小小的经验。

这种团体心理的开展,也算是对心理咨询基本功的反复练习,为我后来的心理咨询工作打下了很好的经验。写着写着有种想在咨询师考试中自我成长报告的感觉。

但是这样的梳理一下,对自己是一个回顾,也希望能够带给像我一样热爱心理咨询这件事的年轻的伙伴们一些我走过的经验,希望帮助他们更好地执业。

上学的时候听到老师讲,心理咨询工作和咨询师个人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热爱生命、尊重生活、经历丰富的人,从人格魅力上就能够和别人产生共鸣。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这句话的合理性。在15年结婚前,我能开展的心理咨询基本上都是些青少年的咨询。这些青少年和家长找到我做心理咨询,不是因为我擅长,而是年龄占优势。

25-30岁这个年纪,又像叔叔又像哥哥,能够和青少年有比较好的沟通。那时候推动我心理咨询顺利开展的,不是我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多高,而是我的占优势的年纪和我真诚的态度。

随着结婚生子,人生有了新的经历和体验,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变得不一样了,或者这样说,看待很多问题的角度看变得多元化了。

从2016年起,接触到的心理咨询的问题类型也变得丰富起来,对待婚姻、情感问题的理解也变得更深刻,处理起来也更有方式、方法一些。在自己有一定经验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领域,处理问题的角度也变得更灵活。

以前坚信99%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家长不改变,孩子好不了。现在则更愿意相信,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合适,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了很久,需要得到更科学、更适合的的方法重建亲子关系,解决过去的遗留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团队兼职加专职心理咨询师共有5位,全年完成了170场心理咨询,我个人完成了87场。

根据零星的记录,从初中到海外留学生都有。咨询总结和反思写的也是零零碎碎,我既没有做好一个“技术工人”、也没做好一个“记录员”,更没做好一个小团队的领队。如果说有什么积极的变化,就是我深刻的感受到前来做心理咨询的都不是什么一般心理问题或者严重心理问题,至少都是一个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像我研究生期间写的和PTSD有关的内容,很多人、包括许多心理咨询师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咨询记录没有统一的格式,网上能找到的也是有经验的咨询师们自己制作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我也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会了制作了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用表。其实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该重点记录些什么。我当时就在想那就尽可能回忆来访者讲的事情,也算是详细记录了。

这样一个举动,感觉我的记忆力都增强了。刚开始,能够记录的东西是有限的,慢慢的记录的东西变得丰富了起来,其中有一个咨询从开始到完结,搜集了来访者的50多份心理绘画作品、40多天的绘画心理日记、35片心情日记,还有4万多字的咨询记录和反思。

我个人觉得这些工作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基本功扎实了,很多东西做起来就从容了。

我最长的一个心理咨询,从开始到终结经历了几十次,一共写了14万字左右。对思维检测表,来访者自我记录追踪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同时也尝试着用数据的方式呈现一些内容。所以我现在也要求团队的每一位咨询师,要写咨询总结、要写咨询记录,及时复盘才能找到问题,也才能促进自己进步。

虽然没有人会检查你心理咨询做得好不好、咨询记录有没有认真写,但是时间会给出答案。用心付出的总会得到意外的收获。从业的这十年看到过很多比我有天分,比我有能力的人,最终没能在这个行业大放异彩,更让我明白笨鸟先飞的重要性。既然没有别人的天赋,那就要一点的一点的、脚踏实地的让自己做得更好,毕竟这是我愿意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回忆的过程,是一个重新梳理的过程,详实的记录下来访者描述的事情,也让我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咨询过程,反思自己在咨询中做对了什么,以及错过了些什么。慢慢形成了一个事件一段话,光数段落就知道这场咨询中来访者说了几个方面的事情。

而且在这个期间,我一边上着在职心理学博士的课程,一边报了北大的心理学自考本科,收获还是非常大的,也算是身体力行的实现着终身学习这件事。在职博士最大的收获是研究方法上的新思路、特别是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丰富了我对学科的认识。

最、最、最重要的是把我从考研就没学明白的一部分心理统计知识搞得无比清楚。所以说名校、名师对于愿意学习的人而言真的是太重要了,三言两语让你茅塞顿开。在这期间也认识了一些很棒的同学,给我新的思路和工作、学习的机会。

而自考心理学本科的学习和考试更像是查遗补漏,把一些知识重新过一遍,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业务能力还算抗打,一个心理学的理学学位也能够让自己有机会朝心理治疗师的方向前进。

北大自考的过程,前后用了4年,让我把心理实验这件事搞得比之前清楚很多,心理学史整整考了4次,每次都是差几分,还好最后91分的成绩通过。

每年两次去北京考试,也有机会感受一下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和见见朋友。都是一种方式,把自己曾经做过的事请拿来再做一遍,告诉自己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毕竟形象好、气质佳这件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离我渐行渐远了,但是至少我希望我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心理咨询的能力还是要“扛打”的。

读书的时候老师总是说,做数据要冷冰冰,不要那么多人文气息,我看着我写出来的东西确实不能算是严谨,顶多算是科普吧,希望我还有机会读完一个博士学位,让我的孩子们看到们的爸爸是一个努力的人。

这里是硕博心理,我是刘老师,虽然我们只是心理学界的一颗小树苗,但是我们努力做到我们的最好;用真诚的态度、客观、专业的方式向每一个愿意关注我们的人,分享一切你想知道,而我们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学知识。
请记得不管你在哪里,世界和我陪伴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