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字数/2206 阅读时长/4分钟)

最近有同学咨询我“小明哥,我今年大三了,身边的同学都开始准备考研了,我想问一下你,我应不应该考研?”

说实话,考不考研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因此我没有给这个同学具体建议。

01

虽然建议没有,但我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言辞世界不等于外向世界。

这句话怎么理解。要明白什么是言辞世界不等于外向世界,那就要搞清楚什么是言辞世界,什么是外向世界。

那什么是言辞世界?言辞世界是指通过言辞学到的世界。简单来说,就是道听途说来的世界。比如说小的时候你妈妈告诉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虽然现在苦点累点,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关于“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认知就是你的言辞世界。

那什么又是外向世界?我们直接知道的或是能由个人经验而直接知道的世界叫“外向世界”。简单来说外向世界就是你自己直接体验、感知到的世界。

比如说,你确实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你听妈妈话认认真真学习,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十八岁那年你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

考上大学的那一刻你心里想老天爷终于可以让我松一口气了,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睡懒觉了。但没想到的是你考的是医学类大学,上了大学后你发现,大学生活并不像妈妈小时候告诉你的那样“上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一点了”。

反而,大学生活给你的感受是比高中的时候还累。你每天上完课就去实验室做实验,做完实验就去写实验报告,写完实验报告就得准备学年论文。

这些你亲自体验到的大学生活就是你的外向世界。

你发现了没你妈妈告诉你的世界和你亲自体验到的世界是不一致的。

02

如果你理解了我刚说的言辞世界和外向世界的话,你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言辞世界和外向世界不一致的情况其实非常多。

就拿考研来说,很多同学看到身边同学都在考研,心里就不淡定了,心里想到底要不要跟身边同学一样去考研。

考吧,你内心并不爱学习,你担心准备了结果又没考上那多丢人;不考吧,身边人都在考,况且就业压力这么大,考研可以暂缓面对就业压力。

为了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就想方设法找个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咨询。

结果学长学姐自信满满的告诉你“考研很简单呀,只要你认真准备,随便上线没问题。”

你一听学长学姐这么一说,立马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考研的信心暴涨,于是一头扎进了考研大军。

然而你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成功者身上一般都存在“知识的诅咒”。所谓“知识的诅咒”就是一旦我们掌握了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我们就会高估别人同样可以掌握的概率。

举个栗子,你在给弟弟妹妹讲题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批评他们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中了知识的诅咒。

同样,学长学姐在告诉你考研很简单的时候也可能中了知识的诅咒。也就是说他当初考研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那么顺利,考研试题也并没有像他说的那么简单,他现在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已经过了考研这一关而已。

换句话说,每个人的经验都会先由他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背景选择节略一番,因此我们大家所得到的经验一开始就是偏倚的。

而你呢,对于学长学姐的话根本不加辨别,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考研的内在需求,不考虑自己是否有真的喜欢学习,不评估考研的真实难度,对于学长学姐的话照单全收。

结果由于你本身不怎么爱学习,也就是说缺乏学习的驱动力,铺天盖地的知识点让你身心俱疲,几个月的备考让你感觉异常的煎熬,好不容易熬到了最后,结果考下来的成绩也并不理想。

最终不仅研究生没考上,还错过了校招,于是你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你开始不断反问自己我是不是比别人差,我是不是比别人笨。

这种负向归因,让你不断怀疑自己,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很多人考研的心路历程。

03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大部分人对于言辞世界和外向世界的认知是存在误区的,他们往往把言辞世界默认等同于外向世界。

他们内心的逻辑是这样的,父母说的都是对的,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成功者说的都是对的,只要我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就一定能输出同样的结果。

比如,学长学姐说考研很容易,那我就去考研;父母说当公务员稳定,那我就去考公务员;同学说自己创业挣到了大钱,那我就去创业。

这种不加辨别的盲目行为,简直就是对他人人生的强行复制粘贴。

那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盲目信任的情况呢?这要源于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人类之所以能够相互合作,聚成一个社会,靠的就是相互间的信任。

诚实守信被定义为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基础,一旦有人违反这一原则就会受到大家的排挤和打压,无法在社会上生存。

在这样的约定俗成下,大家普遍认识到欺骗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于是长期的交往中大家都默认自己身边的朋友是诚实守信的,越亲密的朋友这种信任度就会越高。

加之成功者自带光环效应,也就是说成功了的人你会觉得他说的什么都是对的。所以他们给出建议时,你往往会倾向于无条件信任。

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让你丧失了理性思维,失去了对信息真实性的警觉,直接把言辞世界等同于外向世界。

04

最后,我希望你心里默念三遍:言辞世界并非外向世界!言辞世界并非外向世界!言辞世界并非外向世界!时刻提醒自己,当向别人寻求建议时一定要明白建议只是建议。

如果更确切的去定义建议的话,它的前面应该加上“参考”两个字。也是说所有的建议都只是让你来参考的,并不是让你复制粘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