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马桥老师傅的由来

小时候经常见到有人喊鹿马桥的人为“老师傅,”因不知其中原由,有时也跟着别人喊。总认为是一句礼仪上的称呼,也没有去深究这句口头禅是何含意。

但凡在乡里,对从事各行各业的手艺人都称之为“老师傅。”

但正宗的鹿马桥人,对老师傅这句称呼极其敏感。若是碰到脾气暴躁的年纪人,说不定会跟你急,甚至拳脚相向。我觉得非常纳闷和不解!一句最平常不过的称呼,为何招致鹿马桥人这么强烈的反响呢?莫非这其中有啥“猫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试着向知情人打听,但都无果而终。有些人问得他不耐烦了,脸上露出极不自然的表情,并一脸的坏笑,骂我“小屁孩”一个,不好好读书,人小鬼大。也有故意吊胃口的,告诉我这是“荤段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直到上高中,才终于知晓了“老师傅”的前因后果。这完全得益于教我物理课的唐老师,他是土生土长的鹿马桥人,被我们几个寄宿生缠得没法,极不情愿地道出了鹿马桥老师傅的由来,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听完老师的讲述,一时间“忍俊不住”,个个笑得“前仰后翻,差点岔了气”。

步入社会后,因我是做手艺的,免不了要跟同行艺人打交道,有时工作之余,闲着无聊,时不时开开玩笑,搬出老师傅调侃一番鹿马桥的工友。

记得有一次,一个鹿马桥的工友见我老师傅长、老师傅短嚷个不停,忍不住问我,你又不是鹿马桥本地人,怎么晓得这个典故?

我这人一向爱出风头,正事不足,败事有余。天生一张利嘴,凡事经我的口里说出来,大半都变了味,明明是死的可以说成活的,人送外号“蒋寡嘴!”

见到有这种好机会,我若不好好表现一番,对不住我这张“利嘴”。我当即清了清嗓子,做了个极其夸张的表情,开始即兴表演。各位听众,且听我蒋某人言归正传,慢慢道来。

相传许多年前,鹿马桥一大户人家,请了两个师傅为其房屋捡漏。两个是师徒关系,师徒俩倒也尽心尽力,替东家捡瓦。时至半响,碰巧屋前的大路上来了一群狗,来了又来了呗,可那群狗不干正事。却偏偏不知羞耻干起了“男欢女爱”的勾当。

起初是一只半大不小,还没成年的狗,此狗试着爬到母狗背上,因其经验不足,瞎折腾了半天都失败了。惹得母狗恼羞成怒,呲牙咧嘴回头对着背上的小狗狂吠。好像在说,行不行啊!不行别占着“毛坑不拉屎”,庸者下,能者上!别耽误了老娘的时间。小狗倒也知趣,知道自己欠缺火候,只好乖乖的落荒而逃。

好戏还在继续,那只大狗心里在想,关键时刻还得我上场。只见它一个标准的虎跃动作,稳稳当当的爬到母狗背上,三下五除下完成了使命。母狗不再咆哮,乖乖就范。这扱其精彩的场景,被房顶上的师徒俩尽收眼底。徒弟太年轻,还没成家,见到这龌龊的一幕,忍不住问师父,那一大一小两只狗的差别乍那么大呢?师父毕竟是过来人,悄悄告诉徒弟,人家大狗是“老师傅咧,”经验足,当然能成事,说完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干活。

谁料隔墙有耳,师徒俩的对话被房东的两个女儿听见了。那姐妹俩也偷看了狗交配的全过程,只是女孩子一向矜持,羞于出口,被捡瓦的师傅一语道破天机,解了心中之惑。

到了中午时分,当家的叫女儿去喊屋顶上的师傅下来吃响饭。姐妹俩扯着嗓子大声叫道,老师傅,下来吃饭了!

房顶上的师傅听这么一喊,心想坏了事,知道姐妹俩剑有所指:估计他和徒弟的对话被人听见了,不由得伸出舌头,扮了个“鬼脸”,暗暗叫苦不迭,今日这丑出大了,恐怕“老师傅”这个头衔要戴到死那日去了。

“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老师傅经好事者添油加醋一番鼓惑,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响彻了十里八乡,成为家喻户晓的笑谈。只是苦了鹿马桥人,躺着也“中枪”!平白无故被人嘲讽了千百多年,并且只能打脱“门牙往肚里呑”,自认“霉气”。

对于民间传说,世人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好新时代的鹿马桥人抛弃世俗偏见,将老师傅与奋战在各行各业的民间艺人联在一起,不断光大“工匠”精神。不仅搜集整理民间传统工艺,并且建起了第一座“鹿马桥老师傅文化园,”园里陈列着各个时代的制作工具及制作工艺。如今的鹿马桥已今非昔比,随您走到鹿马桥的大街大巷,一声甜甜的老师傅称呼,反倒觉得更加亲切。

粟蒋草于二零二一年三月八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东安:鹿马桥老师傅的由来(民间说法)

▲鹿马桥老师傅宣传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