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公布之后,重庆、成都引领的成渝城市群,瞄准经济第四极,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

而此前同样提出竞争经济第四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日前也有新动态——远景规划《草案》提到,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此外,多位人士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商解决城市群一体化的重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早在2015年就获得了批复,它也是新型城镇化规划文件出台后,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以及其他多个地级市。从覆盖范围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总面积达到32.6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总量在1.3亿人左右,是19个城市群中面积最大的,约等于1.5个长三角。

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大区域中心城市的GDP分别是,武汉15622.95亿元,位列全国第9位;长沙12142.52亿元,位列第15位;南昌5745.51亿元,位列第40位。

对比成渝双圈,论经济规模,重庆加上成都,要远高于武汉加长沙加南昌。不过就城市群的总量来说,长江中游城市群不管是GDP还是人口体量,都要大很多。

但城市群建设之间的较量,毕竟不是经济总量的机械相加。长江中游城市群之所以错失了竞争第四极的良好时机,除了区位等外在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城市群内部的经济联系和一体化融合程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要落后很多。

像重庆和成都,本身就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历史相通,人文联系也比较紧密。在双圈战略提出之后,从交通到社保等不断打通。相对来说,武汉、长沙、南昌更多还是各自为阵。

其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这种松散的关系,跟它过于庞大的面积也有一定关系。加上跨区域的合作涉及到湖北、湖南和江西三个省份,所以需要破除的壁垒也更多。

不过在城市群时代,行政边界或者空间距离的阻隔,都不应该成为一体化发展的绝对障碍。在这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可以提供借鉴。

早在多年前,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即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覆盖城市已经拓展到了三省一市的全域范畴,所以在一体化上,它达成了很多优质成果。像上海的地铁很早就延伸到苏州。

当然,在城市群建设提速的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意识到了危险,开始加速融合。比如去年8月,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城市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推进省会城市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合作的看点在于,安徽的省会城市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同样也加入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中来。

联手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的加入,一方面,确实会增加磨合的难度,毕竟涉及到四个省份;但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合作范围,提升了资源集聚配置的广度,让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像一个巨无霸式且拥有更高上限的超级城市群。

蓄势待发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打造新增长极上,未来仍然大有可为。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