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上网shopping的小伙伴应该都很懂,真正万能的购物平台不是淘宝,而是它的堂兄弟闲鱼。

毕竟闲鱼作为二手交易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做卖家,不用交什么保证金,拍个照上架宝贝,等待买家来交涉就行。

总之在卖的商品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卖什么奇珍异宝都见怪不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小雷最近发现,有一些闲鱼用户在卡BUG,他们卖的商品确实是不违法。

但获取商品的途径是否合法合规就有待商榷了。

喏,比如这个滴滴10元快车券,小雷觉得肯定有不少滴滴老用户买过。

只花三块钱就能换10元滴滴快车券,怎么看都是稳赚不亏的生意对吧。

但仔细想想,小便宜都有蹊跷,那么有没有可能是骗子呢?

小雷特意从网上查了一下,很多人都通过这种10元无门槛券成功白嫖滴滴,看来这些闲鱼卖家并不是空手套白狼的骗子。

无论从哪儿来,买家买到的券都是真实能抵扣优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简直震惊小雷100年,滴滴啥时候变成慈善大亨了,10块钱无门槛券搁这仙女散花,清仓补贴大众?

派券就算了,为什么没派到我小雷里,要小雷去闲鱼找卖家购买?

小雷也是个滴滴老用户,滴滴确实会根据节假期派发金额不定的乘车优惠券,但这么大批量的10元无门槛券肯定是有问题的。

继续往下扒,果然找到了不妥的地方。

有位网友因为打车贵,就去闲鱼买了滴滴10元无门槛券,买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了,因为对方需要登录卖家账号。

但网友以为是搞什么内部兑换码,就没多想。

最后是成功优惠打车了,但却收到一个通知,表示投诉订单已处理。

打开一看才发现,是自己的账号被对方拿去投诉司机了...

这闲鱼卖家投诉了好几次,投诉理由包括“司机迟到、拼友多带人”等。

一次不行就投诉两次,直到投诉成功为止,所谓的10元无门槛快车券,就是滴滴用来补偿用户体验发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伙伴们平时网购或打车都知道,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只要自己态度强硬点,商家或客服都会有所妥协。

这些卖券的咸鱼买家就是利用了平台对消费用户优先照顾的特点,恶意薅羊毛。

他们薅的是平台的羊毛吗?并不是,说他们在吃滴滴司机的血汗钱也不为过。

滴滴司机被投诉或打差评,虽然不会直接扣钱,但会掉分,就像我们平时花呗逾期会掉信用分一样。

高分的司机会被平台派发更多订单,分低的司机则接到的单会更少。

为了拿到优惠去恶意投诉司机导致他们扣分和订单量减少,和断人财路有什么不同?

从豆瓣网友放出的截图能看到,买这些黑心优惠券的人还挺多,光是一个卖家就有好几百个用户点击“我想要”。

四百多条评价也说明了有四百多名司机被无缘无故投诉,夺笋呐。

如果每位司机都因此受到扣分惩罚,这些卖家破坏的可不仅是司机收入这么简单。

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兢兢业业做滴滴,对乘客态度友好,服务也到位,但就是无缘无故被投诉几单,然后罚款,搁谁心里受得了?

司机被恶意投诉后,平台如何处理也是一个大难题,误判了会打击司机心态。

值得称赞的是,滴滴收到网友反馈后迅速给出回应,小雷划几个重点给小伙伴们瞧瞧。

1.积极和二手交易平台沟通,下架涉事商家。
2.对于这种严重损害司机和乘客利益的行为,滴滴零容忍。
3.滴滴不会只听取乘客或司机单方投诉内容,根据订单记录、轨迹、录音等进行综合评估。
4.司机被误判后可以及时向平台提起申诉。
5.投诉无法核实的情况下,不会对司机师傅进行处罚或管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雷在码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去闲鱼看了下,那两个商家确实被安排上了。

但是这些卖家像是杀不死的小强,要么换个小号继续卖,要么找人接手。

总之搜索相关关键词还是能搜到这种快车券,有不少人点了“我想要”。

这时候滴滴和闲鱼两个平台的监管尤为重要,目前来看监管有跟上,但力度显然不够大。

除了滴滴被恶意卡BUG,饿了么也被薅得很惨。

比如美团任意半价的优惠券,同样是通过投诉商家得来。

美团都遭殃了,隔壁的饿了么也没躲过,某些无良网友恶意投诉饿了么商家获得平台补偿的无门槛优惠券。

卖家赚的就是这种缺德钱,除了良心上会受到谴责,他们一点都不亏。

因为他们用的就是客户的账号,即使司机和平台知道有人在恶意薅羊毛,也只能找到账号本人。

不少客户自己都不清楚那优惠券是怎么来的,平台和司机在吃哑巴亏,而无良卖家则躲在暗地里数钱偷笑。

归根到底,还是监管上的问题,二手交易平台虽然比较自由,但这样明目张胆的恶意薅羊毛行为应该按关键词屏蔽掉。

知道这种套路的小伙伴,在各种交易平台买优惠券时还是问清楚卖家是用什么手段搞来的券比较好。

毕竟,打工人何苦为难打工人呢。

延伸阅读

二手平台售卖的滴滴优惠券,背后居然是一条黑色产业链

你是否也在二手交易平台买过滴滴优惠券呢?但如果当你知道这些优惠券是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借用或盗用他人滴滴账号信息,以虚假投诉等方式所获得的,你还会买吗?

近日,在经过滴滴官方调查取证后发现,确实在部分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些不良商家或者个人正干着这个“恶心人的勾当”,并以此长期谋利。

对于这种行为,在滴滴看来,自然已经严重损害到司机以及乘客的权益。如果说,商户是通过盗用他人账号骗取优惠券,滴滴表示将会主动与二手交易平台沟通下架涉事商家。但如果是个别用户为了不正当获利而进行恶意投诉,从而骗取平台补偿,那么滴滴也会进行严厉惩处,毕竟这种行为是对辛勤服务的司机师傅们的严重伤害。

当然,透过“二手平台滴滴优惠券”这个事件,二手平台本身所存在的各种乱象同样令人更加揪心。

二手交易平台乱象丛生,买家踩坑已成常态

根据不少调查显示,部分二手交易平台掺杂着不少交易乱象。虽然很多平台已经对一些违规行为发布了明确的抵制和禁令,但是漏网之鱼仍然大把大把存在。比如此前在江苏省消保委对12家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的调查中,就有发现在个别二手平台上,存在售卖奢侈品空盒和空瓶的行为。

而对于这些原装的空盒和空瓶,一些不法分子或者商家,可能会在造假售假上谋求不正当的获利。比如将一些“复刻”、“原版”等仿冒品放入其中,以此来冒充真品、正品。但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差距何止千里,但是由于利润空间巨大,所以一些商家不惜铤而走险。再加上,随着仿冒技术的提升,一些“山寨货”在外观跟细节上,也已经非常接近专柜品质,所以一些专门的鉴别人员也不好辨别。

除此之外,去年还有媒体报道称,在某平台上有人以低至0.6元/条的价格出售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号码、电话住址。并且,部分平台上还有可以查询他人身份信息的查询服务,显然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尤其已经严重侵犯到个人隐私权。

再有一些更过分的卖家,还试图通过一些类似转手“学习资料”、“网课视频”等售卖服务打掩护,实际上私底下却是提供代找低俗视频的服务。其他方面,更不要说一些以烂充好、以次充优的欺骗行为了。

此前,我们也专门报道过,有个别消费者因为贪图便宜,而陷入到一些不法商家的陷阱当中。比如有些商家将2009款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在经过一些“加工”后,当成“2019款苹果笔记本电脑”售卖,并且以低价吸引消费者通过其它交易方式(非平台上正规交易方式)进行支付,等用户前脚刚把钱转过去,商家后脚就把用户拉黑了。

平台责任不容脱卸,放任不管只会殃及自身

虽然二手交易平台当中的乱象,很多都是出自卖家,但是平台仍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比一手电商平台,二手交易平台对用户的约束力并不如前者。比如说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上,店家想要开店,首先需要进行流程繁杂的实名验证,包括上传本人双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同时还要交纳一定的押金,所以说,电商平台对B端商家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

但是大多数的二手交易平台,对C端商家几乎没有实质性的约束措施,像是某些平台用户,只需要用实名手机号进行注册,就可以发布商品了。而这些实名手机号,可能也是从一些非法渠道获得的。这样一来,这些不法商家的犯罪成本就进一步降低了。

因此,在一些业内资深人士看来,二手交易平台中的乱象,其背后原因主要还是平台监管不力、营销不当、保障不足等等。毕竟在二手交易过程当中,不管是“回血”的卖方还是省钱的买方,二者实现目的都离不开中间的平台。所以,平台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想要保障二手交易的质量和体验,那么平台自然不可避免需要承担起资质审查、商品监管和事后维权等职责。

但是有些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创造更多日活量,不惜放任平台上一些灰色或者黑色产业链肆意发展,有些私底下见不得光的买卖行为,在某些二手交易平台上居然大量存在。这说明一些平台要么是监管不力,要么就是根本没有承担起监管的职责。

对此,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宋培健表示,部分二手平台发展初期存在为迅速扩张而弱化甚至放弃监管的问题。对一些不法行为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只是把做大平台当成第一要务。但是专家提醒,如果部分平台为扩张而失去口碑,那么消费者最终将会“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