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王美苏 通讯员 祝燕彩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加大力度传承和弘扬中国戏曲,有利于文化自信的建立和文化强国的实现。目前,学习戏曲艺术已逐渐成为青少年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学校、学生对戏曲的重视和积极参与,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建议把戏曲纳入美育中考可选科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

建议以北京、广东等地作为试点,

把戏曲纳入美育中考可选科目

在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曾小敏便提出推进戏曲社会化考级的建议,得到了文旅部的关注。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2020年曾小敏率队启动粤剧社会化考级工作,成立了“粤剧考级委员会”进行首部规范化、系统化的粤剧社会化考级教材的编撰,2021年将在广东多个城市启动粤剧社会化考级试点。

“近年来,戏曲呈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戏曲进校园已成为常态性的普及教育,教育部推进‘京剧进课堂’,粤剧也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成立戏曲(粤剧)进校园基地,广东部分高等院校把粤剧作为必修、选秀课程,广州市小学校内兴趣班也开设了粤剧兴趣班。”曾小敏代表说,学习戏曲艺术已逐渐成为青少年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戏曲等纳入学校美育课程。

“这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曾小敏进一步建议,应支持各地根据地方剧种特色编撰系统化、规范化的戏曲普及教程,培养专业化师资团队,把戏曲纳入高中小学美育教育课堂,并作为初高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科目之一。

与此同时,把具备教学及推广普及的地区作为试点,把戏曲纳入美育中考的可选考试科目,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建议以北京、广东等具备戏曲普及教学的地区作为试点,在2022年开展美育中考,并把戏曲纳入美育中考可选科目。

建议借助数字技术提速大湾区传统文化发展,

成立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推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然而在传统文化产业,仍存在对数字经济的理解、融入、应用滞后、片面,甚至断层的现象。

为此,曾小敏还提出《关于借助数字技术提速大湾区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她建议成立文化湾区核心竞争力研究工作联合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将新时代背景下大湾区文化的内涵作明确的梳理确认,将岭南文化的基因、大湾区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与世界文化接轨融合作系统的研究。

“传统文化的产业化运营原本经验就不足,团队配备也以作品创作为主,数字化升级更是缺乏明确的思路和成熟的经验。”曾小敏还建议,大湾区传统戏剧院团与数字经济的前沿领军机构携手成立“传统文化数字化应用实验室”,做到概念扎实落地、模式完整输出,全国范围内复制应用,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机构借助经济大趋势弯道超车。

与此同时,曾小敏还表示,可以成立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形成可以带走的文化集成,在任何空间呈现内容的新型展陈空间,甚至可以植入到现有的文化空间内,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各类空间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做全新尝试。

“现如今,我们迫切需要对应垂直领域的相关专业平台开放合作接口,助力所有优秀地方剧种共享数字经济红利,共同影响和优化年轻一代的文化生态环境。”曾小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