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客机C919正式获得第一笔订单 ,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与中国商飞签订了采购5架C919客机的合同,这也就标志着C919正式投入批量化生产阶段,现阶段C919还未获得欧美适航证,但背靠国内巨大的民航市场需求,C919将成为首款挑战波音737、空客A320的机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在C919之前我国就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差点拥有属于自己的大客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时代的眼泪”运10。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开始有了研制自主大客机的想法,而这个任务则交给了当时工业基础最好的上海三机部,到了1970年运10的设计工作正式展开,当时我国航空工业还相当落后,在运10之前也并没有研制过任何大客机的经验,因此在运10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大连借鉴了苏联、英国、美国大客机设计的成熟经验。

波音7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10在设计上借鉴了波音707

1972年运10的设计指标正式确定,采用类似于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波音707类似的布局设计,动力系统选用了4台过程涡扇-8(由于涡扇8研制工作不顺,最终采用了JT3D发动机)航程7000公里,航程7000公里,可携带100-120名乘客。随着设计指标的确定,运10的研制工作于1973年正式展开。

涡扇8研制进展不顺

1980年运10首飞成功,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民航工业来说这无异于是“奇迹”,随后运10的试飞工作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其中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七次飞抵拉萨,要知道高原拉萨航线可一直被誉为“死亡航线”,七次成功飞抵拉萨也说明了运10在设计上的成功。

运10经受住了死亡航线的考验

不过在试飞过程中运10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机体强度不足的问题,由于当时我国的材料工业还十分薄弱,百分百使用国产材料制作的运10在进行数百个小时的试飞后后机体隔框出现裂纹,而且由于材料工艺的不过关,运10整机大大超重,这也导致运10的航程和载客量大幅缩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10客机的驾驶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西方客机开始进入国内民航市场,我国民航客机稀缺的状况已经得到了解决,此时关于客机问题开始有了两种声音,一种主张直接向西方购买成品,另一方则坚持自主研发,但和西方产品相比,运10无论是性能、可靠性都没有任何竞争力,并且运受限于国内工业水平的限制,运10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最终我国选择了直接向西方购买先进客机而放弃了运10。

运10客机内部

客观的说这个决定确实没有太大问题,毕竟以我国当时的工业水平很难解决运10所面临的的问题,但最令人遗憾的并非运10的下马,而在于运10下马后整个运10研发团队的解散,以至于后来我国大飞机研制人才的彻底断档。

运10的梦如今由C919完成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看当年的运10不禁为之惋惜,生不逢时让他成为了“时代的眼泪”,但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在积累了足够强大的工业水平重新展开了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如今的C919无论是性能还是技术水平都足以与世界最顶尖的客机相媲美,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世界民航市场,我们的C将能与A、B一较高下。(本文由热爱军旅原创,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