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图源:《锦心似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话说的是,家里有一个老人可以让子女在他面前永远做孩子。而这位老人也会向定心石一样,让整个家庭人心安稳,也带领整个家朝正向发展。

可在《锦心似玉》中,这句话却要一分为二地看。

徐令宜的母亲徐老夫人,她在,可以让子女有机会尽孝,不必体会“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这是幸事。

但她拎不清的糊涂性格,却让整个家族都跟着受了“牵连”。

01

拎不清

所谓“拎不清”,就是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只按自己的想法胡乱去做。

做人,拎不清是大忌。

而徐老夫人做的最拎不清,也是最糊涂的一件事,是自己明明是正牌夫人出身,却力挺儿子的小妾乔姨娘当家。

元娘离去后,十一娘进门前的那一段就算了,毕竟家中无主母,徐老夫人年纪也大了。徐老夫人实在想要把家里托付给乔姨娘,虽然在理法上有欠缺,情感上还勉强说得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新主母十一娘进门之后,徐老夫人还质疑让乔姨娘代管,就很奇怪了。

诚然,徐老夫人一直怀疑让乔姨娘为妾,是元娘和十一娘一起设的局,所以她对十一娘心存芥蒂。

但问题是,心存芥蒂也不该不把家族脸面置于脑后。

家中已有正妻,却依然让小妾当家,实属礼法严格的人家所不容。

加上徐老夫人还有意让乔姨娘教养嫡子谆哥儿。难道她不知道,养在小妾膝下,和小妾亲近的孩子,长大后议亲也会受很大影响?

徐老夫人当了多年正妻,也在贵妇圈里混了多年,她对这一切怎么可能不知道。

可即便如此,她仍然可以为了自己对乔姨娘的偏爱,不把家族利益放在前,反而偏听偏信留下后患。

甚至,她还利用母亲的身份向家主徐令宜施压,找理由(因为徐令宜弟媳怀孕)“逼”走十一娘、让十一娘不许接触谆哥儿、让徐令宜多亲近乔姨娘、擅自原谅在施粥这件事情上犯下大错甚至差点让徐家万劫不复的乔姨娘。

徐老夫人就这样被个人情感支配,殊不知自己不止是一个母亲,一个长辈,更是家主的母亲,需要对整个家族负责。

她这样的态度真的很奇怪。要知道,徐家不是没有没落过,徐老夫人也不是没有经历过苦楚,可她还不长记性。

就像施粥,徐老夫人虽然顺了徐令宜的意思,剥夺了乔姨娘的掌家之权。

可这到底也算是息事宁人的做法,她本人并不从内心认同。

之后,她也和身边的人说,等十一娘出了问题还是需要乔姨娘再出面。

堤防才为家里立过功的人,甚至在别人还未犯错时,就想着后续夺权,为自己喜爱的乔姨娘铺路。

徐老夫人的这种格局,也是让人感觉一言难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没有造成恶果,就否认人做的恶事

徐老夫人糊涂,不只在于自己是正牌夫人出身,却力挺小妾当家,还在于她的“盲目善良”。

有两件事可以体现。

第一件事是施粥。

施粥是徐家上报了皇帝,并且表示一定会做好的事情。

可这事情却因为乔姨娘的奶娘心存贪念,用霉米充数,差点中了敌人的奸计,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犯下欺君之罪。

这件事情很严重吧?

整个家族都在存亡的时刻了。可这事情在十一娘的谋划之中,化险为夷之后,徐老夫人没有对立功的人表示称赞,反而总想着乔姨娘。

虽然像前面说的,徐老夫人也在徐令宜的示意下,把掌家之权从乔姨娘手上,交到了十一娘手上。

可这本事正室应该得到的,不算奖励。更别提徐老夫人这给的心不甘情不愿。她还相信乔姨娘是被小人耽误了,因此,她还等着之后十一娘犯错,再把这个权利夺回,重新还给乔姨娘。

第二件事谆哥儿。

表面上看来,徐老夫人对子嗣非常看重。甚至为了一个莫须有的预言,她还直接把徐府的当家主母十一娘“赶”到了庄子上去居住。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她,却在知道因乔姨娘的缘故,谆哥儿病了一次又一次,生命危在旦夕之后,仍然对这事轻轻放下,以这件事并没有造成恶劣后果为由,不对乔姨娘追责。

看到这里,我其实觉得挺好笑的。

没有造成恶果,就该否认恶人的行径,这种逻辑真的应该成立吗?

事实上,没有造成恶果,只是身在其中的那个主角(谆哥儿)运气好,和乔姨娘有没有坏心思,干没干坏事完全是两码事。

因此,这件事情应该一分为二地看。

谆哥儿运气好,也别在之后疏于防范。

而乔姨娘做错了事情,触及底线,也应该受到惩罚。

错就是错,对就是对。

做到赏罚分明,才能真的以正视听,侯府也能得到好的发展。否则所有事情只能是一团乱麻。

03

结语

有句话叫在其位谋其职。

徐老夫人身为徐家曾经的当家祖母,也是徐家现任当家人的母亲,她应该意识到他的一言一行都对整个家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她对整个家族都是需要负责的。

因此她不可以放任自己,由于个人的偏听偏信,而误了徐家的大事。

她应该有更大的格局,正在更高的角度看整个家族长远的发展。

这样才不会辜负“老夫人”的尊荣,才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时心软为之后埋下隐患,留下一生的遗憾,甚至悔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