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时常有一些武林中人为追求至高武学而痴迷修炼,时日一长,稍有不慎便会“走火入魔”,比如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姥、射雕英雄传中的欧阳锋等。

而在现实生活中,读博也是一场修行,在这场修行中读博人尊重科学、严于律己,不知不觉养成了一些“特殊”的习惯,从而表现出“非常人”的行事方法…

下面有请十位博士现身说法,告诉大家读书“读傻”是种什么体验?

第一位:@周铂

今天去超市买牛奶,我跟女朋友说牛奶A比牛奶B(A、B是两个牌子)好喝。女朋友表示喝不出区别,且觉得我肯定也喝不出来,觉得A更好只是主观上的偏见。于是她提议两种都买,做个单盲测试(她两种各倒一点儿,让我说哪个更好喝)。但牛奶都是2升装,我们觉得同时打开可能变质。

这时她又突发奇想,说先把一桶喝到见底,然后打开另一桶,这样就可以同时测试了。我觉得是个好主意,然而觉得这对先打开的那桶不公平,毕竟打开几天后可能就没刚打开时好喝了。她想了想说,那不如买两桶A和一桶B。先开A,在A快喝完时开B,同时测;然后在B快喝完时开A,再测一次。这样A和B就各有一次是新打开的了。

接着她又觉得,虽然这样实验条件平衡了,可我选对(即选择A)的概率还是挺高的 -- 瞎蒙也能猜对一次(期望值)。于是她又提议每次测试时测量多次,这样我们可以看看正确率是不是统计上高于机遇水平(即瞎蒙的正确率)。至此我们达成一致,买了两桶A和一桶B。

这里先后使用了单盲、实验条件平衡(counterbalance)和重复实验几种手段,结果应该还是很可靠的。希望我能证实自己的牛奶品味。

女朋友逼着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不买小包装,因为她不想真的被人认为读博读傻了:因为没有小包装。

另外,为什么不做双盲实验?

因为她说自己不会被影响……所以也不会影响我

第二位:@尚书右丞

元旦一大家子聚餐,某长辈在饭桌上掏出一根烟,看到我的眼神有点不对,假装闲聊的语气说“协和医院的教授研究发现吸烟跟肺癌并没有相关性”,我习惯性接话“我要看数据”(°ー°〃)

这个长辈在朋友圈转了这条段子我现在好方(⊙﹏⊙)

第三位:@ahahaha

实验室一师姐,我们去食堂会路过学校内的一个转盘,每天去吃饭的时候她都会贴着转盘走,甚至不惜把裤子弄脏,一天我终于忍住不问她为什么。。。

她说,师弟,你没学过切线最短吗?

听她说完后,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自从每天我跟她一样一前一后贴着走后,感觉生活都变了。一天一个小同学从后面说,你看那俩读傻了,你才傻呢,你懂我的世界吗。

第四位:@匿名用户

背景:生命科学女博士

1. 是这样的,每当我认识一个科研圈以外的人的时候,在我害羞地(对,我是装出来的)介绍完自己的职业和学历后,我都要给这个人谄媚地笑几下,再拼命地扯一些民生话题,以此来证明我很正常(加粗),很活泼(加粗)很健全(加粗)而且没有傻(加粗)。。。

嗯,这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2. 其他

(1) 给关键词加粗是我做PPT时的习惯(科研强迫症)

(2) 我妈说帮我把这块肉放冰箱里,我问她:放四度还是负二十 (其实就是冷藏室和冷冻室)

(3) 经常怀疑医生们的言论,比如医生和我说大蒜能杀幽门杆菌,我第一反应就是有没有文献支持

(4) 擦桌子用75%的乙醇

(5) 有次我同学给我说:这是表象。我内心充满了疑惑,表象是什么象,是亚洲象和非洲象之外发现的新物种吗?

第五位:@吃撑了

我和我老婆都是医学博士。我们是从本科到博士的同班同学,博士期间又差不多一起去了美国联合培养一年。

我们俩算是相敬如宾的类型。首先我不喜欢操心,所以家里面的事情,任何她想要做决定的问题,都由她,唯有她做不了的决定,我才来拍板。

所以我们很少因为生活的事情闹矛盾。唯独涉及专业问题就寸步不让。我们都是读书读傻的类型,抠数据、查文献、比证据等级,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就是相互赌气。前几年不是有个新闻说一对哲学夫妻因为哲学观点不同而离婚吗?我特能理解。学术观点不同几乎跟三观不合是一个量级的。

大的不和就不说了,就举一个小例子。

比如我的第一篇SCI文章是博士一年级接收的,3分多。骨科届的杂志上4分的不多。接收函发来以后,我老婆第一时间看了文章,然后说我引用文献有问题。有一个文献结论引用不准确。

这我能忍?那时候她的SCI还正在写呢。我心说你个连SCI都没有的渣渣还敢跳出来反驳我。直接文献原文PDF拍给她。我老婆很快给我拍回来,结论部分着重标记,又把我的文章拍回来,在我引用的地方也做了标记。

我才发现在全文里,结论部分是有一个However的,后面跟了一个限定条件。

这个文献引用在我论文的introduction里面,属于大背景介绍。写过论文的都知道,这不是论文的核心内容。通常来讲,不是那么经典的或者是密切相关的文献,我都只是浏览Abstract,而恰恰是这篇文献,Abstract里把那个限定条件省略了。

虽然我的文章内容的确不在这个限定条件里,但是按照严格的论文书写规范,这一限定条件是应该描述进去的。

赤裸裸的打脸啊,面子挂不住啊。我还经常给她指导论文呢,现在这脸又红又肿以后还怎么装逼啊。

然后我就开始耍无赖了。我说:同行评议都过审了,没有异议,这说白了就是个书写不规范的问题。编辑和专家都没说什么,你跟着起什么哄?

我老婆说:你这就是不严谨,态度问题。你自己文章的引用文献你都不通读全文,还引什么引?

一通争论之后,我俩就谁也不理谁了

直到第二天,我带她吃了一顿越南菜,才和好。

即便我现在不做医生了,但因为工作问题,需要经常查阅文献。我们俩学术观点的争论简直愈演愈烈。

从手术适应症到行业前瞻性发现,从医学伦理到医学史。

甚至跨专业。现在看来,我们争论的最逗比的一个问题是:到底是T-34那种廉价的和规模化的坦克还是M4谢尔曼那种泛用的和标准化的坦克更适合东线那种气候和地形的战场。。。。。。

关键是我们俩还都拿出了文献支持。

现在看来,真是特么的学傻了。

第六位:@念念

一女生找了个博士男朋友,两人去吃披萨,点了一个12寸的大号海鲜披萨饼。

过了一会儿服务员过来说,不好意思,12寸的base用完了,可不可以换成两个8寸的中号海鲜披萨,价格不变?

女生说ok,不料博士男友居然说等等:“12寸的披萨面积约113平方寸,而一个8寸披萨面积约50平方寸,两个就是只有100平方寸,少了11.5%以上,这么换我们吃亏啊!

女友崇拜地看着男友,不愧是博士!心算速度如此之快!男友心中得意却不表露,高冷地看着服务员。

服务员微笑着说:“先生,12寸的披萨是切为8份的,8寸的披萨是切为6份的,而披萨上的虾仁,培根,芝士等用料都是按照份数计算,也就是说两个8寸披萨一共12份,用料是比一个12寸切8份的披萨多出50%的,先生。ಠ‿ಠ ”

博士男友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小小的披萨店居然还隐藏着如此逻辑缜密的高手,但是身为博士的骄傲让他不能怯战!于是稍一思考就亮出了杀招:“噢?那么按照你的说法,一个8寸的披萨切6份,每份面积约为8.3寸²,而一个12寸的披萨切8份,每份面积则高达14.1寸²。前后两份的面积差别如此巨大,用料上却几乎相等?你们对12寸披萨如此偷工减料,难道等着被举报吗!”说完,博士男友带着一丝冷笑,高傲地看向服务员。

只见服务员面色不改,回答道:“先生,请您不要动不动就想搞个大新闻,我们的披萨用料都是货真价实,12寸披萨相对8寸披萨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用料确实少了40%左右,但是请您看菜单,12寸披萨定价为100元,平均每寸²价格约为0.9元,8寸披萨定价为75元,平均每寸²价格约为1.5元,也就是说12寸披萨相对8寸披萨的单位面积售价也少了40%左右,因此我们的披萨绝对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不存在缺斤少两偷工减料这种事。针对您本次点餐,只收取您一个12寸披萨的价格,因此无论从用料还是售价来说,两份8寸披萨都要比您原本需求的一份12寸披萨要实惠得多。请您理解,蟹蟹。”

第七位:@Gamit God

上天垂怜!

师门终于迎来第一个师妹,

单纯可爱,活泼俏皮。

师妹人很好,

经常给我送点水果啊,

请我出去吃顿饭啊,

看个电影啊,

偶尔也会说自己心情不好,

让我陪她出去溜达溜达。

如此持续了两个月,

有一天晚上喊我出去,

吃完饭溜达往回走的路上,

师妹变得有点神神秘秘的,

几次欲言又止。

我说:你今天咋啦,是不是有什么事?

有事你就明说,你可别指望我猜女生的心思啊,我可猜不出来,老费劲了。

师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像是做了什么决定似的,一本正经的对我说:

师兄,从开学你就一直很照顾我,跟你在一起很开心,我有些话想跟你说一下。

我说:很重要吗?你说你说,我先不玩手机了。

她说:其实在你之前我从来没有主动叫别人出去过,也很少跟别人说自己的心事,我经常往你机位跑,给你带点小点心,小水果,请你看个电影吃个饭,殷勤的我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虽然别人不说,但周围人都知道我什么意思,不过我看你一直无动于衷,不知道你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所以今天喊你出来出来准备跟你说一下,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师妹深深吸了一口气:其实我……

我大手一挥:不用说了,师妹,我懂,我都知道。

师妹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真的吗,那你怎么想?

我说:师妹你放心,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吃了你这么多好吃的,能不记的你的好么。你是不是要我帮你写出你数据算法的代码?

没问题!

虽然导师不让师兄们这么做!!

我不会跟他说的!!!

后来师妹再也没找过我。。。。

年底师门年终聚餐,大家都很开心,喝的不亦乐乎。我也喝的晕晕乎乎,到宿舍倒头躺下,盯着手机里的聚餐合影。

突然一惊,出了一身冷汗!

我突然记起来迎接新生的聚餐合影也没有小师妹。

这一张也没有!!!

难道根本就没有小师妹这个人存在?

难道是我苦思多年自己臆造出来的?

难道是师门多年没有妹子导致我们的思想开始不正常!

难道大家都臆造出来了小师妹??

我越想越心惊肉跳,是的!没错!怪不得小师妹每次去我机房,周围人都没什么反应。

怪不得师门两次聚餐都只有一个空的椅子,而没有人。

一定是这样!

一定是的!!

可是微信列表里明明有她啊,

我打开朋友圈,

只发现一条横线!

更加佐证了我的猜测。

是的!

原来小师妹每天都会发一两条动态,

现在没有了,只有一条横线!

我试着给师妹发了一条消息。

竟然回了!

我忐忑不安,心怀惴惴的说出来了我的猜测。

她只回了一句话:你他妈弱智啊,每次都是我负责给你们这群臭老爷们照的,你们照的连滤镜都不加,看着一张张丑脸,我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放!

后来我再发过去消息,

文字已经变红。

深夜,血红的字,格外显眼!

第八位:@DC-非凡大陆

你们就这么黑博士?我见到的博士可都是高素质高智商高能力的啊。

我记得我上学时候有一次暑假兼职打工,在资源环境学院干活。学校是农业大学,所以工作项目是去田地里授粉和采集种子样本等等。

实验室在5楼,当时我们急着去试验田,一群人匆忙之中把东西收拾好都搬到楼下的车里。当时一个读博士的师兄忽然大吼一声:不对!种子袋我们忘买了!!

我们这才想起来,慌乱之中我们没有准备种子袋!

种子袋是最重要的实验用具,没有那个,我们成千上万的种子样本就无处可存放,我们早该准备一万个左右的,太疏忽了。

博士师兄当机立断,冲回5楼实验室,打电话,下单,开票,一气呵成,没一会儿,运送种子袋的快递人员就到楼下了。

师兄在楼上探出窗户大喊:这里!这里!5层!快!

一万个种子袋就是100捆,足足有几十公斤,快递二话不说,提着种子袋一口气上了五楼。

整个过程5分钟不到,快刀斩乱麻。

接着,师兄招呼我们:快上来搬啊!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一群人跑到楼上,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没一会儿,一万个种子袋都搬进了楼下的车中。

车开了起来,随着飞速掠过的风景,我们向师兄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如果没有他的判断力和行动力,我们现在还像没头苍蝇一样着急呢,真不愧是在学校里持续学习20多年的尖子生,头脑的层次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以后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第九位:@太空精酿

昨天早上吃饭发生的真事儿

每天早上家里的节奏基本是这样的:媳妇儿必须赶一班车。于是早上我去做饭,她如厕出恭刷牙洗脸洗澡吹头化妆穿衣挑包挑鞋,然后吃饭。基本上吃饭有10分钟时间算不错了。

我早上经常闲庭信步看看各种最近航天进展的视频,昨天手贱点开了一个Space-X火箭发射和一级回收的视频。

媳妇终于整理完了,喝粥喝得手忙口乱的,我看她瞄了一眼这个视频,此时正好火箭倒计时了。

于是我兴致就起来了啊,讲美国火箭发射的T-minus口令系统,讲火箭点火时间点,讲为啥喷水,讲一级9个发动机怎么工作。

她那里在低头手忙口乱喝粥。

到了火箭一级分离回收的时候,达到高潮了,怎么切换几个发动机工作减速,怎么通过小型发动机控制姿态,怎么最后降落。

她那里还在低头手忙口乱喝粥。

“来不及了!” 媳妇儿扔下碗就要往外冲!

我立即拦住她,“你要看完啊,已经倒数第二次减速了,再有2分钟一级就降落了”

“那你快进啊!”媳妇儿已经手忙脚乱了。

“不行!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我一本正经。

“我得走了!”媳妇儿已经要暴走了!

然而我非要拉着她看完“就一分钟了,快了快了快了”

然而她面露微怒的表情,我本能地手一抖就让她跑了!

边跑还回头说:“晚上回来再看!”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在楼下她高跟鞋砸地的声音中,火箭一级终于降落了。

我也深藏功与名,仿佛这火箭是我做的一样。

第一反应竟然是想冲到阳台冲她喊“火箭成功落回来啦!”

但是,

等等等等

等等

等。。

我好像突然想起了,她临走回头时,那种关爱智障的眼神!

第十位:@程步一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朋友,好国学,精通《黄帝内经》和《易经》,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常常自言自语,有时会让不熟悉他的人吓一跳。

那年他博士在读,有次我身体不适,他知道后,很热心的开了副中药,让我去药房抓药。不过第二天他劝我还是别去了,因为这只是他第二次写药方,而第一次并不成功,室友在吃了他开的药之后上吐下泻,当晚就去看急症了。不过他辩解说这种事在中医上是正常的,实践若不足,看人下药往往很难。以前有位很有名的中医畅销书作家,去做讲座的时候当场给人开了一副中药,对方本来是小病,吃完差点挂了。

这位朋友在读硕士的时候,和我是校友。有次我买的一部二手单车在学校被盗,他说如果我相信他,他就有办法帮我把单车找回来,前提是我必须心诚。我说好,他去洗干净了手,拿出了三枚古铜钱,算了半天卦。最后他告诉我,卦象显示的是,我的单车现在在东南方,如果三天之内找不回来,那就永远找不回来了。我现在有时想起,觉得当年单车最终没有找回来,大概还是心不够诚吧。

顺便说一句,他博士读的是中医,硕士是哲学,而本科是计算机。

看完这些故事,小编顿时觉得这些博士太有才了,个个不仅科研功力深,相声讲的也挺好,不说了,小编也想读博了…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资料自知乎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