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德云社”的牌匾写错了?网上好多人留言,说“德”字可以省略心上的一横,但是没有多一横的写法。包括很多书法类的公众号也出来“纠正错误”。

说写错了的人可能只具备专业知识但没有艺术史知识,历史上写错字的碑和牌匾多了去了。

比如“大明湖畔的容嬷嬷”这处80后都知道的位于济南的旅游胜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字的左边多了一横变成了“目”。这要是被小学生学去写在卷子上是不是也要扣分了。

同样在济南,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趵突泉”,“突”字上面少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济南人,从小就听老人说,这两处错误的意思是“突”字上面的一点代表水,趵突泉的水流到了大明湖里,所以“明”多了一点。

其实,是不是这样刻意为之也没有人较真。

故意为之的错别字就更多了,比如泰山上有名的“虫二”碑,真实意思是“風月无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观鱼”鱼字的下面的四点变成了三点水,是康熙让鱼在水里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承载着记录和表达信息的作用,各个地区刚出现文字的时候都类似于画画,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古埃及文字和我们的甲骨文。只要大家获取到这幅画或者这一段字传达的信息,文字就完成了它的作用。至于书写是否规范绝不应该成为文字的硬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