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第一波攻击)。

关于西夏衰亡的历史,实际上存世记载极少。原因在于成吉思汗就是征伐西夏的时候驾崩的,事后对西夏展开报复,宫殿庙宇夷为平地。导致西夏本朝的遗存史料很少。更狠的是,当时和西夏交往的所有政权也都被蒙古灭了。所以史料缺失严重,许多情况都是后人分析的。

有如下几种可能:

1.所谓平夏铁鹞子,出自宋朝的记载。众所周知,宋朝野战中反骑不行,所以西夏的重骑兵给宋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蒙古骑兵很强,有专门应对重骑兵冲锋的曼古等战术,所以西夏的重骑兵对于蒙古来说,并无太大威胁。蒙古汗国成军时有138000人,全部为骑兵,应对一支3000人规模的骑兵并不困难。

2.西夏重骑兵鼎盛时期是在李元昊时代甚至更早,因为平夏这个称呼实际上是西夏建立之前,宋人对党项人的称呼。而后西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因为这支军队是世袭制的,所以经过近二百年的时间,战斗力很可能不能保证了,变骑兵仪仗队了,没有上场机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西夏曾与青藏高原上的藏族青唐政权进行过恶战,历史记载,西夏主力军遭遇过重大失利,过河时溺死无数。既然是过河,重骑兵肯定先沉底儿,打没了。

4.关于铁浮屠、铁鹞子这种记载,一律出自宋人笔记,而且作战形式完全相同,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清朝乾隆皇帝曾提出质疑,他认为这种所谓用铁链子栓成一排的骑兵野战方式根本不可能成立。首先,彻底牺牲了机动性。其次,冲锋过程中一旦死一匹马、一列骑兵全完。最重要的是,通过性能完全没有。举例——比如地上有个大坑,你让这帮拴成一横串儿的骑兵怎么绕过去?难道所有的战场都是赛道吗…所以乾隆认为这些铁浮屠、铁鹞子之类的东西完全是不懂骑兵的人杜撰出来的。本回答虽然不完全赞同乾隆皇帝的说法,但毕竟清人是懂骑兵的,肯定比本回答懂,所以本回答也没有资格驳斥乾隆皇帝的质疑。更重要的是清朝骑兵与蒙古骑兵类似,都是弓骑兵。弓骑兵民族质疑所谓的铁鹞子式马肉串儿打法,也许可以反证,这种拴在一起密集冲锋的重骑兵打法对于以灵活机动为主的满蒙弓骑兵来说根本不可行。所以乾隆皇帝的说法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当然仅仅是参考,对与错,留给老铁们自行判断吧。

(蒙古第二波攻击)

5.从蒙古征伐西夏的进军路线开看,蒙古大军主要是沿黄河而下,自北向南,或者迂回,一个一个攻克西夏的城堡、城池。所以,又有两种可能——

这场战争的主要战役是攻城战,而不是野战。西夏死守,骑兵用处不大。或者说只用骑兵完全抵御不了蒙古骑兵,只能守城。

从战马资源储备上看,因为西夏的主要产马地区,即河套、内蒙古高原一带的草场受到蒙古崛起的威胁,西夏可能已经没有稳定的马匹供应。且西夏也没有统治多少青海部分,西夏的核心地区是黄河流域。

没有马匹供应还玩儿啥骑兵?更别提重骑兵了,重骑兵可不是一般的马,那得是优中选优的高头大马。所以,最后的西夏王朝只能以城防为主。西夏防御蒙古和宋朝的打法很像,也能说明这种可能性。

换句话说,如果当时西夏骑兵真的遇啥杀啥,恐怕也就没蒙古啥事儿了不是?实际上他们当时很可能要啥没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