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央视推出了许多颇具特色的文化类综艺,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好评。其中,《中国诗词大会》连播六季,节目通过参赛选手同台竞技的模式,让观众了解丰富多彩的古诗歌文化,燃起对读诗以及作诗的热情,在网络上掀起一阵古诗词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来自四面八方,不限制年龄与身份,只要对诗词有浓厚的兴趣,并具备充足的诗歌储备量,便能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节目组设置的飞花令、诗词接龙等环节令比赛更加刺激精彩,专家对诗词的深入剖析也令观众了解到更多有关于诗词的创作背景与写作手法等。

不过,节目中出现数次选手频频答错简单问题的情况,部分问题甚至出现于小学教材。例如,出现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的杜甫的《绝句》竟也难倒了一批古诗词高手,这是为何呢?

小学二年级题目难倒诗词高手

此题出自《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第六场节目中,原题为:杜甫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什么季节?答案仅有三个选项,分别为春天、秋天和冬天。

回答此题的是场上的一位女选手,生于书香门第的她,自小便深受古诗词文化的熏陶,回答一道小学生水平的诗词题完全绰绰有余。不过,这道题考察的正是极少数人注意到的细节问题。

虽然此诗家喻户晓,人人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但若深究其鲜为人知的细节,还是会难倒一大片诗词爱好者。场上的这位选手也不例外,她犹豫了许久,仿佛此前从未思考过这首诗的背景处于哪个季节,或许是因为看到了“雪”字,最后盲选了“冬季”,遗憾地被淘汰了。

实际上,正确的答案是“春季”。一首小学二年级便会背的古诗,选手却答错了,导师蒙曼仿佛是意料之中,她谈笑风生的表示: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有不少观众与网友表示诧异,他们都陷入了与女选手相同的思维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窗含西岭千秋雪”描写诗人从窗户远眺,看见到山岭上积着长年不化的白雪。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除了冬季,哪个季节会有皑皑白雪?鉴于这一点,大部分人都选错了答案。

《绝句四首·其三》

诗词大会的题目来源于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也是杜甫最精彩的七绝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4年,席卷唐王朝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得以平定,而诗人也因此结束了东川的漂流生活。

在得知友人严武再次担任剑南节度使的好消息后,杜甫内心欣喜万分,跟随其回到成都草堂。彼时的他心情愉悦、身心舒畅,又处于一片生机黯然的景象之中,不觉寓情于景,挥毫写下这首著名的《绝句四首·其三》。

诗中描写的是杜甫所居住的成都草堂外的清新秀丽的自然美景。前两句的首字“两”与“一”相对,横纵相交,铺陈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紧接着,诗人又用“黄鹂”、“翠柳”、“白鹭”等色彩缤纷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清新、美好的氛围。

其中,“鸣”字是精髓,将黄鹂拟人化,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活泼机灵,无不彰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白鹭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给人一种奋发向上、自由自在的感觉。

从整体上来看,诗人将自己眼前美景由近及远、自上而下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虽不曾亲临此景,却能透过文字感受早春清新的氛围。很显然,通过诗歌的前两句便可知晓此诗的创作背景在春季,可为何后两句中却提到了陈年积雪?这莫非不是诗人自相矛盾吗?

西岭之雪

从字面上看,此诗确有存在自相矛盾的嫌疑,但若结合诗人所处的地点来看,“春天能看到白雪”的说法就顺理成章了。诗歌中的“西岭”乃是现如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地区的岷山。早春时节,严冬才刚刚过去,高山上覆盖的积雪厚重,不可能瞬间消退。

因此,西岭上积雪未化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基本的常识问题。此外,早春的空气清新、天气晴朗,户外可视度高,可以很明显地观望到西岭的顶峰还覆盖着白雪。因此,杜甫作此诗是符合常理的,并未脱离现实,也不掺杂任何虚假成分。

对于有不少观众因此诗质疑杜甫的常识与创作能力,导师蒙曼表示:说明他们并没有认真细致地琢磨与研究这首诗,总认为将其倒背如流便掌握全诗了,殊不知自己只是囫囵吞枣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杜甫年少之时便满怀报国志向,渴望有一天能为国家的崛起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然而,长期以来,他仕途不顺、曲折坎坷,又恰逢连年战乱,空有一腔报国热情的他沦为千万普通百姓中渺小的一员。

如今,战乱平定,他看到窗台上的残雪,突然联想到西岭的积雪,连多年顽雪都在早春来临之际慢慢消融,现实中的磨难与坎坷又怎会过不去呢?这一刻,常年漂泊不定、远离故乡的杜甫内心多了一丝对未来的希冀与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