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来势很猛的农家乐

十几年前,仿佛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风头正旺的餐饮业,猛然掉头,从城市酒楼分兵一支,扑向了农村。或者说,人们已经吃腻了城市酒店的精致,要寻找农村原生态的粗犷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人们的交际,沉溺于城里大小酒店,吃着精致高档的饭菜,喝着身份不明的名酒。再往前追索,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放开,率先兴旺的餐饮业,把人们的喝酒场景从家庭引导进路边林立的私人小餐馆。九十年代开始大面积出现豪华酒楼,把社会交际分开了层级。进入本世纪后,吃腻了酒店格式化饭菜的人们,好像一夜之间想到过去,想要走出城外吃野食了。

这时候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出,去城里打工挣钱。城里人要吃农村的饭菜,激起一部分农民的兴致,不去城里打工,简单整理下自己的房子,在家开馆子。就这样,不用化学调味料,做法原始古朴的家常菜,成了社会时尚。城里人成群结队开往农村,大吃特吃农民地里的蔬菜,水里的鱼虾,散养的鸡鸭。

算起来,人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交际应酬场景有了三次大的变化。八十年代走出家门进了路边店,九十年代从路边店走进大酒楼,本世纪初分兵去到农家乐,各用了十年左右。

如今农家乐不再是吃饭喝酒的地方

记得当初到农家乐吃饭,真的好新鲜,也是高规格的招待。是不是被当成贵客,就看是被安排在城里酒楼,还是拉你到偏远的农家乐。哪怕回到老家,亲友接待也是去农家乐,在那个场景下才显着重视。

那几年吃农家乐,还真的难忘。饭菜粗糙简单,和城里酒楼根本不一道劲,但是让人想到家的味道,儿时家的烟火气。以至于吃着的感受,满满带有乡情和亲情。有次吃到红烧大鲫鱼,居然肠肚鱼鳃都原封不动。搁着城里酒楼,一定是老板出面,道歉免单还不一定能拉倒,在农家乐只是一笑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家乐的种种问题也终于掩盖不住。硬件简陋,厨艺低劣,菜式简单粗暴。被吃刁了嘴的人们很快厌烦:玛德还不如自己做得好吃!不过毕竟有田园风光,薅菜捉鱼逮鸡,食客们能参与很多现场活动。而且农家乐大部分位置僻静,便于一些私密性交际活动。所以,可以不喜欢那里的饭菜质量,但也没有放弃农家乐的交集场景。

正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在改变,农家乐也随着不断作出调整,不再是单一吃喝内容了。有的以住宿为主,有的以玩乐为主,当然还有吃喝为主的。郑州西郊有个农家乐,建成了现代农业观赏园,能一次接待几百人的参观团,甚至仿制了一辆二战坦克,游客可开着园区游览。

这里的农家乐做成了餐饮明星标牌

来到苏州第二天,主人说中午去吃农家乐吧,于是去了农家乐。苏州地理特点,一多一少,水多山少。仅有的几座山,其实不像山,像坡。可能是山不多还不大的缘故吧,都很有名气。就说古城西南的天平山,太湖的国家级核心景区,“吴中第一山”。

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做旺山景区,一个被称作“江苏最美山村”——苏州旺山村的景区。这个山村,因为旺山,苏州比较大的连绵山区,被开发成自然景区,AAAAA级旅游风景区。怎么个好还不知道,进入农家乐餐饮区域就有明显感受,还一波一波地不断惊喜。

在我的印象中,农家乐的餐饮就是家常菜的代名词。在饮食文化高雅的苏州,有点想不到的是,农家乐居然如此兴旺。有当地朋友说,我们本地人不去吃,可挡不住外地人去吃。来苏州办事或者游玩,本地主人一般会带来农家乐,起码一次,就把这里带热闹了。所以到来入眼就是个客满的印象,车辆拥挤的没有空地,还都是本地牌照。

走进小院,江南农居格局,不见酒店模样。正房偏房,只是偏房屋顶做成平台,摆放露天餐台。整个餐饮区域,都是这样一家挨着一家的布局,没有高层或火柴盒式楼房。在平台上,尽揽四面自然景色,完全的山村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的饭菜上篇文章有过介绍,这里恕不多说,只说整体印象。值得啰嗦的是那道口蘑腰花,我叫口蘑腰片的菜。食材不说了,新鲜,人家是用老母鸡汤煨熟的,还是土鸡,这就难得了。我们见到很多酒店,如今基本没有这样做的,都是调料出味,不见这样真材实料。从这道菜看出苏州人骨子里的高雅,对吃的喝得毫不马虎。或许正因如此,这里的农家乐依然唱着AAAAA景区的主角,实在是苏州文化与经济实力的形象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