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今年的高考时间已经确定,也是传统的6月7、8日两天。

那么就意味着高考只剩下三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了,在前几天,很多高中都举行了100日誓师活动,用来激励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去冲刺高考。

在100日誓师中,很多师生确实展示出了必胜的决心,精神抖擞,口号震天响,气势磅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部分网友提出疑问,这样的高考100日誓师,对学生真的有用吗?

究竟是激励学生,还是形式主义呢?

作为工作十几年的一线教师,我想说的是:对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作用的,但对学渣毫无作用!

1、100日誓师有什么意义?

大家都知道,做很多事情都需要仪式感,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很多仪式感,这样才更有激励作用,对未来充满希望。

就像戒指本身其实并没有任何意义,但却是结婚并不可少的东西一样,它就是象征的一种仪式感。

高考,作为未成年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决定着很多人的命运,也许以后的道路甚至职业,就在高考中已经做出了区分。

学生从小学六年,到初中三年,又到高中三年,总共有12年的学习时间,是非常辛苦的,特别是对现在城市的学生,早出晚归,几乎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

白天上课,晚上作业,平时学校上课,周末校内补课,寒暑假也是衔接班,即使学霸也被竞赛和各种培训班占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高强度学习下,高三学子难免会产生一些懈怠。

为什么会有“鞭策”这个词语,就是让学生在懈怠的过程中,有人及时来抽打和激励,重新打好鸡血,负重前行。

而100日誓师活动,让学生充满紧迫感,知道高考离我们的更近了,这样会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平时的时间也会抓得更紧。

而且很多学校的100日誓师活动,不仅有对学生的要求,还有对老师的要求,和领导的讲话,这样几股力量汇集一起,更有利于学生冲刺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

2、100日誓师有作用吗?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但从我从教十几年的经验来看。

对中等生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这部分学生处于可上可下的水平,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不能提高成绩。

有的是心理方面的,有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有的是不够努力方面的,有的则是家庭方面的。

通过百日誓师,对中等生是一种刺激,希望进入更好的大学,所以会在接下来的100天,拼尽全力,去冲刺高考。

曾经就遇到很多只能考二本左右的学生,最后通过100天左右的冲刺,真能冲上一本线。

但是最优秀学生影响很小,因为这部分学生一直都很优秀,心里有坚定的目标,即使不通过100日誓师,他们也会朝着目标,努力学习。

优秀的天赋加上良好的努力,学霸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即使在100日誓师活动,对他们的刺激不是很大。

学霸参加了100日誓师活动后,也许会更加坚定他们的信念,为了目标继续努力前行。

但是学渣参加了100日誓师活动后,几乎毫无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学渣的基础较差,学习起来实在吃力,即使100日誓师活动之后,来了3分热情,但在几道难题之后,又会彻底熄灭。

二是学渣的目标较低,也许就是考个大专,甚至混个毕业证,平时上课睡觉的,最后100天里,依然睡觉,该抄作业的依然抄作业。

曾经亲眼见过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个差生非常喜欢打网络游戏,当天誓师活动非常感人,很多师生都留下了眼泪,发誓抓紧每一分钟时间学习,杜绝网络游戏。

活动结束,班主任信心满满地说,这次孩子们一定不会再进网吧,必然会全力冲刺高考!

当天晚上9点多在街上散步刚好碰到这个学生,问他去哪儿了,他来一句:最近学习压力有点大,去网吧打游戏,放松一下。

求班主任当时心理的阴影面积?

3、100日誓师能否取消?

关于100日誓师活动,目前也存在一些争议,究竟该不该取消的问题?

支持者:100日誓师活动,是一种仪式感,可以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前进,具有正能量的作用。

100日誓师活动也是一种传承,很多年来,各个学校都在搞这个活动,就像每周的升旗仪式一样,已经成了每个年级的必备项目。

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半功倍的道理大家都懂,而100日誓师活动,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在100天内,可以起到150天甚至200天的效果。

反对者:100日誓师活动就是形式主义,瞎折腾,让师生痛苦不堪。

首先,为了排练这次活动,费时又费力,为了节目的准备,各种道具,各种排练,各种花样,让师生非常烦恼。

曾经某学校为了组织这次活动,提前一周开始排练,每个班找3名同学,花了大量时间来练习。

最后正式活动那天,至少又是耽误2节课的时间,这样把良好的学习时间都浪费掉了。

难道最后喊两句口号,成绩就提高了,平时耽误的课程又由谁来埋单,说到底,成绩还是一步一步慢慢走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总结:100日誓师活动,确实是很多学校的传统保留节目,但个人觉得,可以传承下去,但应该目标清晰,观念统一,不应该搞太多花样,增加师生的负担。

本来一线的师生,每天忙于教学,已经非常疲惫,如果再把时间花这上面,就让人非常烦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