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隐居江西上饶时,曾在城西四十里的黄沙道旁建过一座书堂,在那里写下了不少关于黄沙岭风景的词作。借景抒情,表达了各个时期内心不同的感悟。

这些词现今存留下来的,总共有五首。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另有两首《生查子》,一首《浣溪沙》。还有一首,就是接下来将要提到的《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在夜间安静的环境下,通过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写下来的。而《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却是在白天,相对嘈杂的,甚至有点煞风景的环境下写成的。

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我们看到的辛弃疾是一个忧国忧民,正儿八经的大词人。但是在《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里,我们将看到一个性格有点诙谐,并且“嘴还有点损”的辛弃疾。

一、《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赏析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南宋·辛弃疾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词作大意:

看着黄沙岭上的雪景,内心却在酝酿着“二月春风似剪刀”般的诗句。此时书堂的外面,溪泉与山峦已然被大雪覆盖,连接成了一片白色。

在他的意识打造出来的诗画里,有一只孤寂的沙鸥,乘着“虚船”远去。那种玄妙的意境,给他带来无穷的回味。正当他沉浸其中时,却不料迎面杀过来一条落荒野狗。

在它的后面,还跟来了一名归家的村妇。等到野狗和村妇都走了,他又展开了联想。这一次,他是把目光投到了树林上,将远山上的“松”和近地的“竹”拟人化了。

看它们抱团生长,呈现出可爱的翠绿色。在它们的梢头上,还残留着白雪。那种姿态,简直可以和欺霜傲雪的梅花一较高下了。而他本人,正是这些苍松和翠竹。

他正洋洋得意,突然飞来一群乌鸦,停在松竹的树梢。一顿扑棱,顿时将残雪全部都摇落到地面上。简直“大煞风景”!于是,他有些无奈地叹道:乌鸦毕竟是乌鸦,一点诗意都不懂!

从词的下半阙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够看出来,这件事发生在冬天的一场大雪过后,因此诗的第二句说“溪山一片”,其实是指一片雪白。

在严寒的自然条件下,内心还是应当保持乐观的态度。所以他的心里盼望着春天能早一点到来,他已经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开始就着雪景,酝酿“春风剪裁”的诗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他想象出来的诗意世界里,每一天都上演着《庄子》寓言中的故事。“轻鸥自乘虚船去”中的“虚船”,典出《庄子·山木》。典故中,鲁侯是鲁国的国君,他为治理国家而烦恼。

他对一位名叫市南宜僚的楚国能士说:我勤修王道,敬奉鬼神。在治国方面已经竭尽了全力,但是依然不能避免祸患,我感到非常痛苦。

于是市南宜僚建议他“忘身忘国”,到“建德之国”去生活。鲁侯担心道路险阻,没有朋友,也没有干粮,无法到达,市南宜僚就给他讲了“方舟济河”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有两艘船并列前行,忽然对面开来一只空船,撞上了并行的两艘船。并行的船上,没有一个人发怒。

但是那只空船上如果有一个人的话,并行船上的乘客,必定会再三警告对方不要靠近。最后撞上了,就一定会骂人。

于是市南宜僚说:无论那只撞向自己的船上有人还是无人,都把它当成没有人一样看待,那么就不会与人争执了。没有争执,谁会来加害你呢?

辛弃疾把这则典故用到了词中,因为他在他的思想的世界里,他一面扮演志向远大,孤独寂寞的鸥鸟;一面又努力把那些对他的诽谤与伤害看成“虚船”。

他下定决心要向庄子学习,虚怀若谷,逍遥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然而,偏偏还有不识趣的“野狗”出来搅乱。

好不容易等到野狗、村妇都离开了,他再放眼远松近竹,想着它们的志向和气节。想着它们在残雪的点缀下,一点也不输傲雪寒梅,这不正像他自己一样吗?

尽管他自己十多年来,屡次遭到诽谤、多次被罢免,但是他的品性就和苍松、翠竹一样,从来都没有向严酷的环境低过头。

可是,每一次当他想平静的时候,那些象征着他敌人的可恶的野狗、乌鸦们,都不想让他平静下来,故意要从他的眼前跑过、飞过。

二、辛弃疾那个暴脾气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偏重写景,抒发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以及对民生的关怀。而《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写景是假的,喻人是真的。同时它想要表达的情感,也有一点点复杂。

假如在完全不了解作者生平处境的情况下,再忽略掉了《庄子》中这则典故。那么仅从字面上来理解,《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是很诙谐的。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穷酸文人。他在大冬天,或者因为没钱买炭,或者是为了造作赋词,强行通过联翩浮想,将大雪覆盖下的黄沙岭,变成了一幅春天的山水画。

结果还没有欣赏够,对面忽然跑来一条野狗,再走来一个村妇,把所有的感觉都弄没了。等到这一人、一狗过去后,穷酸的文人又开始继续浮想联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想:自己虽然落魄,但是就像苍松、翠竹一样无畏风刀霜剑,自己就是这么有骨气!他正高兴着呢,突然不知道从哪儿冒出一群不识相的乌鸦,落到苍松翠竹的梢头上。爪子一顿乱刨,竹梢上的残雪就扑簌簌地全掉下来了。

其实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心中主要是想骂人。他自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底被削职隐居带湖后。一开始还能当武夷山宫官,也就是说没有实职了,但是能领个干俸。

于是在那个时候,他写了大家熟知的那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一首词里面,辛弃疾全程心情都非常愉快。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被罢免,他并不知道,他后来还要连着被贬五、六次。

当时他喜欢读陶渊明的诗,热爱田园生活。所以在一个夏秋之交的夜晚,跑到黄沙道上看风景,听青蛙们在“稻花香里说丰年”。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是虚写,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去写自己亲眼见到的东西。写得脚底生风,轻快无比。

但是在他创作《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时,黄沙岭的风景已经看厌了。他当时不知是第几次被贬官了,特别是在第五次被贬时,直接把他的干奉都贬没了!

这个时候的他,心态早就已经爆炸了,于是创作风格也有了一些变化。为了安慰自己,他开始喜欢上了《庄子》。

连遭打击之后,他用《庄子》中的一些典故,劝自己接受一些道家的思想,逍遥自在,远离祸患。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依他的个性,根本做不到超然物外。这一点,以前我们讨论辛弃疾的“戒酒词”时就说过。

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辛弃疾在带湖的房子被火烧了,也不知道是否与他贪杯有关。总之,他发誓要戒酒,结果只是从春天戒酒,到秋天就开戒,继续喝上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现,朝中那些看不惯他的台谏官员,又又又又又把他给告了!并且南宋小朝廷的皇帝还不分青红皂白,又把他像剥洋葱似地,一层一层地剥成了平头老百姓。

于是他一怒之下,就开了酒戒。但是开了酒戒,也只是喝酒麻痹自己而已,所以后来他选择多读几遍《庄子》。要知道,从前他都是读《离骚》的。

在《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里面,他本来正打算“修道”养生的。结果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落。总之看起来,他又是被人家给告了。

就好像他在词里说的那样,一会儿来一条野狗,一会儿又来个村妇。再过一会儿,又来了一群乌鸦,没完没了。于是“虚船”的事马上就不想了,反手就填了一首词,臭骂他们一顿。

结语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里的风景,像第一句中的“句里春风正剪裁”和第三句中“轻鸥自趁虚船去”显然都是“虚景”。

所以真实描写到黄沙道上风景的地方,只有“溪山一片”,“松共竹,翠成堆”。严格来说,景物描写过于粗犷,并没有什么特色。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的重点是在借景说事,论写风景美好,自然还是要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