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45分钟里,我用沙漏计时看书,期间,打开手机回复信息三次,顺便浏览朋友圈3次,起身冲咖啡一次,吃了若干颗草莓,给宠物擦眼睛铲屎一次.....所以,可想而知,这45分钟的专属读书时间,效率有多底下。但事实上,如果不是我对自己的行为做刻意记录,可能我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注意力是怎样被外界干扰分散的?也觉察不到我自己其实根本不想坐下来读书,所以才会像屁股底下坐了蒺藜一样,翻来覆去。

21世纪什么最重要?答案只有一个:专注力

有人可能会说是“时间”,其实并非如此。在单位时间内依靠高度集中的专注力,才有可能产出生产力。否则,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也仍然毫无效率。

每个人都受到专注力的侵扰,但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有能力拥有高度集中的专注力。最近看了一本华章心理新出版的书,一开始就被书名吸引了:《驯服你的脑中野兽:提高专注力的45个超实用技巧》,我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之所以我总是感觉疲惫,并非是因为工作有多么多,任务有多么繁重,而是因为专注力太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口气翻完了这本书,我发现这真是一本宝藏。说说我的感受。一直以来我都对“术”的东西比较排斥,比如专注力,哪有什么技巧?靠的就是严格的自律,说白了,是一种意志力,所以我认为,扯那些方法是无用的。而这本书的作者很有意思,他大概完全get我们这种逆反人格的人的心理,所以对于“术”这件事,他一开始避而不谈,转向一个出人意料,但又是每个人都不排斥的话题——“吃”为切入点,来讲述专注力。我想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想不到“吃什么、怎么吃”的话题,会和“专注力”扯上关系。于是,不知不觉中,就轻松的被作者的“钩子”拽着,读完了这本书——抵消阅读者的“防御”和“偏见”,作者做了示范性的表达。

鉴于这是一本非常实用且生动有趣的书籍,而且所涉及的主题“专注力”,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我打算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它。这篇文章会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 1个真相
  • 45个方法
  • 3个特点

01 :一个真相

简单粗暴直接上结论:每一个人都会受到专注力问题的困扰,天才也不例外。所以不要再费劲妄想去和“专注力”斗争,我们真正应该做功的方向是全面掌握“专注力”的特点,顺应它,操控它。

我非常喜欢一个词叫做“庖丁解牛”,事实上,这个道理适用于各处。当我们对一件事物有足够的熟悉和认知,再操作什么就会如庖丁解牛一般行云流水,不费吹灰之力。类似的表达,还有“磨刀不误砍柴工”,无数事实证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试想,如果我们对专注力没有准确、全面的认知,就像我之前那样,误以为只能费尽一切心力与之斗争,那么可能穷尽一生,我的努力也都是在“斗争”中渡过,然后因为斗争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最终产生一系列副作用:比如衰竭、自责、内耗

所以,深刻的认知和臣服,能帮我们节约大部分时间。

当我看完本书的第一章,就开心地笑了起来,哈哈哈,连达芬奇这个公认的“万能之人”,也是个拖延症,他的一生留下了1万多手稿,然而真正完成的却不超过20件,单一个蒙娜丽莎,他就画了16年。

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源于想象,当我发现原来天才也和我一样面临相同的问题时,我瞬间就安定了。

不过,确实会有少数高效能人生,他们的生产率是普通人的400%。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人的基因基础虽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天才都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技巧。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拥有专注力的人很少,但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专注力。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专注力”比喻为“野兽”,而将我们自己比喻为“驯服野兽的驯兽师”,简单说,野兽≈本能,而驯兽师≈理性。这个比喻,对于看过《象与骑象人》的读者来说都不陌生,基本上是类似的比喻。所以也很好理解。

从宏观的方向说,我们终其一生,都不过是在整合自己分裂的内心。就像感性与理性,野兽和驯兽师一样,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有着分裂的两派,区别仅在于每个人分裂的程度不同。简单说,一个人越分裂,内心就越痛苦,内耗越多。反之,则越幸福,人生的效率越高

而本能那一部分,往往力气更大,很多时候会令理性的我们感到巨大的无力感。所以,终其一生,我们都要学习如何用理性操纵(驯化)本能。

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02 :45个方法

这本书的名字里就包含了“45个方法”这样的字眼,不得不说,这非常吸引眼球。但是看完这本书你会知道,作者其实是一个融合器,他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而且是在熟知了深刻原理——“道”的基础上,列出了这最有效果的45种方法。

可能很多人看到45种方法,第一反应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原来真的有这么多“特效药”,忧的是,这么多方法一时间难以掌握,恐怕会有选择性障碍。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45个方法并不是“平等”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技巧非常简单,基本上你看一下就能get,重点是之后的刻意提醒自己,举个例子,喝咖啡需要在起床后90分钟后,这与我之前的习惯很不一样,但是当我知道了这个“90分钟”背后的科学依据后,现在我能很轻松的做到——看,这个改变是非常容易的。而那些需要稍微练习并形成习惯的,也就是能真正改变你专注力的部分,其实是少数,比如一些表格。它们需要稍微花一些功夫,但其实本质上是一种思路,一旦你掌握这个思路,就会得心应手。

鉴于文章的篇幅有限,我无法将45种方法一一陈列介绍,将其列出,抛砖引玉,同时选取其中最感兴趣的一种介绍:回报感觉计划

这是一组表格。其实也是一个清单管理的范畴。类似的清单,我们既可以应用于每天(短计划),也可以应用于长计划,比如一个月、一周、一学期等等。之所以选择这个计划表,是因为它本身也是我自己在实践当中应用,并取得了很好效果的一种方法。这组表格分为两部分:

  • 基本设定表
  • 实践设定表

① 基本设定表

  • Q1:目标——从“不能集中注意力”的任务中选取对自己最重要的一种,记录下来
  • Q2:重要度检查——说出完成上述任务最重要的理由(为什么)
  • Q3:具象想象——从Q1中的目标转换成更加具体的、更容易被记住的内容
  • Q4:反向规划——从最终目标倒推,将Q1中的目标分解为几个短期目标
  • Q5:每日任务设定——从Q4短期目标中选出离截止日期最近的短期目标,思考要完成短期目标时,每天要完成什么任务。

如果单纯阅读以上文字,可能会感觉枯燥。结合我自己使用清单管理的经验,在此,讲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 不要看,而是要一边看,一边做:此刻你需要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摆在手机旁,然后尝试按照以上步骤,列出一个自己的清单,只有做出这个动作,你才能真正掌握清单管理的精髓
  • 清单管理的本质:将目标具体化的过程。

我们的目标制定常常是模糊的(虽然很多时候自以为清晰),这个模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写出来,只是在脑子里想了一下;二是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解剖”。我们对待自己的清单,其实就像解剖尸体一样,需要一点点将其切开,先将头、四肢、躯体部分解离,然后再针对每一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解剖。

虽然我的比喻有点恶心,但本质就是这样。我们通过解剖计划,以及加入具体的想象(比如设想自己完成某个小节点之后的愉快感),达到让目标清晰化、精准化、以及能够产生实际动力的效果。

大脑就像一个“大S子”,我们需要不断哄着它,骗着它,给它美好的想象,才能让它干活,同时,我们还需要给它具体的执行目标,比如告诉它,“擦桌子,用抹布擦,先用湿布,再用干布,15分钟完成哦”,而不是“去,你该搞卫生了”。

所以,让我们提炼出关键词:具象化&具体化

实践设定表

  • Q1:每日任务选择——从基本设定表中的每日任务中,选出3~5个“当天必须着手去做的事情”,或者“最长也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事情”。
  • Q2:对比目标与障碍——写出完成每日任务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即障碍因素。
  • Q3:克服障碍的对策——思考并写出Q2中的问题对策。
  • Q4:提问——将Q1中的每日任务转化成以下格式:【自己的名字】在【时间】在【地点】执行【每日任务】吗?
  • Q5:现实想象——尽可能真实地在脑海中描绘出完成Q4的提问任务之前的过程。
  • Q6:固定式视觉提示——把能让你联想到Q4的提问的东西,放在你能看到的地方。

如果说“表1 基本设定表”是“粗”的,那么“表2 实践设定表”就是“细”的,可以看出,它是表1的plus版。比之更细致,更精准。而这两个表的基本原理大致是相同的。所以,仍然需要你实践,而不是“用眼睛看”。

在这里使用了很多心理层面的原理,比如“心理对比”这项技术,就是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但要想象目标实现后的美好感觉,还要思考实现过程当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人们对这个技巧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数据表明,心理对比能够提高人们完成目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分析妨碍目标的障碍因素,能够提高目标达成度,心理对比的效果惊人,使用这一对比以后,目标达成度可以提高200%~320%

其实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我们不断动用理性思维,战胜本能和感性思维的过程。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哪里有情绪的大脑,哪里就有智慧的大脑”。

在这部分,有两个相对难于理解的“点”(Q4和Q6),用实际案例解释一下。

Q4提到:用这种格式【自己的名字】在【时间】在【地点】执行【每日任务】吗?转化每日任务。比如,每日任务是“每天跑2千米”,那么我们改成这种提问的格式,就是:唐糖每天下午7点在健身房跑2千米吗?

把任务变为提问的形式,是基于一种叫做“问题-行为效应”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表明,疑问句比陈述句更具影响力,一项基于51篇相关文献的原分析指出:“比起陈述句,疑问句更有改变行动的力量,其作用在6个月后仍会持续”。

Q6中提到“把能让你联想到Q4的提问的东西,放在你能看到的地方”。举个例子:我想提示自己提升专注力,那么我该使用什么具象化的内容来提示自己呢?我选择了一张便利贴,在上面贴了一个钟表的图案,并且把这个便利贴贴到了我的笔记本边缘上。这样,在我有时候忍不住会浏览别的网页时,一看见这个便利贴,就会提示自己注意,把无关网页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特点

这本书的特点非常明显,我随便列举几个。

  • 阅读轻松有趣
  • 科学性和严谨性:所有技术背后都有长时间的科学实验数据作为支撑
  • 书单功能以及背后的逻辑

第1条非常容易理解,关于科学性和严谨性这一部分,通读全书,你会发现这本书里所有建议、方法其背后,都有科学研究作为理论支撑,在这本书里,作者在风轻云淡之间会提到很多的信度和效度的数据。这些关于统计学的相关数据,让这本科普读物显得非常严谨。

在市面上,类似主题的读物很多,但是我们如何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考证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否则我们就有可能落入他人的圈套,那些吸引眼球支持我们动用感性思维的读物,也许更能引发动共鸣,但是它们并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我们。

关于第3个特点,其实并非是这本书独有的,我们看任何一本书时,都可以将它作为一个引子或钩子,看到其背后的内容,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将这一本书的部分作为抛砖引玉的切入点,然后去市场上寻找相关内容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图示。比如,本书中提到了“正念”对于提高专注力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如果我们想对正念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就可以去阅读相关读物,这样,我们的知识体系就可以轻松搭建了

如果对于专注力这个话题感兴趣或者自己在专注力问题上有困扰,不妨读一读这本书,阅读体验非常良好,而且给出的方法都非常实用。你不会感觉到提高专注力有多么困难,恰恰相反你会发现如果使用了这些小技巧,那么在提高专注力的过程当中,会变得非常轻松有趣,提升专注力,并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动力学取向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的签约作者,同时也是一名致力于心理学知识传播的终生成长者。如果喜欢,请关注我,欢迎点赞,评论,打赏,各种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