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发现一个真相,那就是孩子越大越难管!

真的是孩子越来越难管吗?

还是作为父母,我们的养育方法本身就不对?

读了《挑战:孩子》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反思。突然发现,孩子身上的那些问题,似乎都找到了原因。

教育孩子我们都需要懂一点心理学

作为父母,我们总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一些所谓的为“孩子好”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究竟是好是坏,并不是我们说了算,而应该是孩子说了算,心理学告诉我们,这些行为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为孩子好背后其实是过度的挑剔

女儿衣服或者被子没有叠好,我会摊开了重新整理一遍,一边整理一边会告诉孩子怎样去叠是正确的。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总是会提醒她,哪个字太宽了,哪个字写歪了。

她上线上英语课的时候,我会提醒她,你再考虑考虑,是不是选这个。

这些行为看似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每次告诉她应该怎么叠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你叠吧。每次告诉她你这个字写得太大了,她下一个字可能会故意地写得更大。每次上英语课做题的时候,她会不停地问我,妈妈是不是选择个。

我在想我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但是孩子变了吗?没有。

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认为,一旦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建议,孩子不会变得越来越好,只会觉得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很少有孩子会奋勇直追,做得更好。大部分的孩子会避免被打击,直接选择放弃。

比如我女儿,说再多,她都不会重新开始折一遍衣服或者擦掉重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需要的鼓励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你真的会鼓励孩子吗?看了《孩子:挑战》之后,我发现,我其实压根不会鼓励孩子。

德雷克斯指出鼓励的第一重含义就是,不要打击或者过度保护,避免孩子气馁。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恰恰两种错误做法都做了,要么就是打击,要么就是过度保护。

比如挑剔孩子,告诉孩子怎么去做,这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还有一部分父母,总是会对孩子说:这个你太小了,不懂;这个你太小了,危险;这个你太小了,不能玩。

而我恰恰打击和过度保护都做过。上周女儿要吃纸杯蛋糕,做好了蛋糕液需要倒入纸杯的时候,女儿想要自己尝试。看着她笨手笨脚又慢的样子,让她尝试了一下,我就拿回了蛋糕液,告诉她,你太慢了,等你长大再做吧。

仔细想想,可能每个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不安全、因为孩子太慢、因为孩子添乱,我们习惯用“等你长大了”来搪塞孩子。

孩子只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依赖妈妈。

面对孩子犯错除了制止似乎无计可施

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们习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是思考背后原因。

我女儿每次上线上英语课的时候,没有一刻是安静的。读完一句就会东倒西歪,要么拉着妈妈的胳膊,要么冲我做鬼脸。

生气的同时只能吼她两句,让她安静。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而行为就像是冰山一角,表露在外。真正的原因深藏水下。

反思之后,突然发现,孩子如此好动,可能只是为了追求妈妈的关注。从此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孩子上课之后时不时地离开,这些行为的确在减少。

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在找到归属感的过程中,会有四个错误目标,寻求过度关注、权利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

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目标

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认为,只有自己成为焦点的时候,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

为了成为父母的焦点,孩子会采取各种手段。

今天的环境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或者是爷爷奶奶带大,父母总是整日忙于工作的家庭,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但是父母同样需要学会观察掌控全局,如果孩子需要帮助和指导不是顺其自然,而是孩子不停的索取,父母必须不得已不断地做出回应,孩子可能是在寻求“过度关注”。

权利之争

如果父母拒绝给孩子过度的关注之后,孩子就会进入到“权利之争”。在与父母的争执中,孩子会从拒绝父母的正当要求中获得满足感。

通常表现为,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父母的要求,最终父母和孩子陷入争执中,或者以父母大打出手来告终。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让孩子收玩具,孩子不动,你再喊,依然不动,父母发怒,孩子要么反抗,要么依然不动。当孩子用自己的行为拒绝父母的时候,父母的火气蹭蹭蹭上涨,最终以打骂结束。

孩子并没有屈服,一旦我们发火斥责,其实是我们已经无能为力的表现,会增加孩子的价值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喜欢恃强凌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复

一旦权利之争,孩子失败。会让孩子陷入第三个错误目标,进行报复。

一旦我们斥责孩子或者打一顿,孩子并不会甘心,有的孩子会计划报复父母。

这样的行为在生活中也非常的多见,尤其是在很多二胎家庭。老大和老二吵架,父母斥责老大,父母一转身老大就会开始报复老二,过一会,老二会再次哭起来。

孩子想要报复同样是因为没有在家庭找到归属感,他需要通过伤害别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惩罚没有用,一旦开始惩罚孩子,会让亲子关系进入到无限的权利之争,甚至让孩子产生报复的心理。

自暴自弃

一个彻底气馁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没用的,这种无助感会夸大孩子的弱点。孩子会利用这一点避免去做那些自己认为会失败的事情。

让孩子做的事情总是十分勉强,甚至自己笨手笨脚。一旦父母责怪,孩子立马会选择放弃。

以上四个错误目标,是孩子行为的根本原因。了解心理学基础知识,是我们行动的基础。

生活中如何面对孩子的挑战

学会分析孩子的错误目标。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孩子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想要的是过度关注,我们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不要轻易地妥协。

如果孩子容易进入权利之争,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避免和孩子进行争执。

如何孩子是在进行报复,了解了孩子的目的,就不要被孩子容易激怒。

如果孩子是在自暴自弃,他需要的不是被评价什么都做不好,而是真正的鼓励。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生病,吃了药就能好。这样的行为纠正或许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方法。

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孩子错误行为只是表象,学会发现冰山下面的原因才是更重要的。多学点心理学知识,真的很有必要。而这本《孩子:挑战》适合所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