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晓敏青春说的第442篇原创文章

这两天,一条“你妈一个月赚多少钱?”的新闻炸圈了。

事件中,一位天津的老师呵斥了自己的学生,没想到这段呵斥却被录下来传到了网上。

在录音中,她信誓旦旦地对学生说:

“以往送到我班里的学生,要么家长是当官的,要不就是家里条件特别好,事业单位的。你妈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啊?你爸爸一个月挣多少钱啊?别怪我瞧不起你。

我告诉你,某某的妈妈一年挣的钱都比你妈妈五十年挣的多,你们素质是一样的吗?你们能一样吗?你反思一下你们家长有多少素质?”

这段录音,引起了轩然大波。她也因一时口舌之快被吊销了教师资格证。

一直以来,我都很尊敬老师,在全国培养了很多的老师“徒弟”。

他们承受着超常的教学压力,面对各种考核,我理解老师们的不容易。所以以往,在各种声讨教师的声音中,我都会坚定不移地站在老师这边。

但,这次例外。这段录音,既暴露了这个老师的自大和无知,也让我们深刻警醒老师的教育素养。

有钱=有素质?#

老实说,刚听这段录音时,我非常惊讶,不可想象,这样的话居然出自一位“为人师表”的人之口。

特别是这几句让我打了个寒战:

“某某的妈妈一年挣的钱都比你妈五十年挣的多,你们素质是一样的吗?你们反思一下你们的家长,有多少素质?”

这个老师在向学生传递:赚钱多等于素质高。富人的孩子比穷人的孩子品性更好。

事实真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年前,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还未成年,打过群架、被劳教收容、然后和友人在宾馆轮奸女孩,至今仍关在牢房;

6年前,成龙的儿子因为容留他人吸毒而被判刑,断送了整个演艺生涯,从此不在任何影视剧露面;

2年前,葵花药业老总关彦斌持刀砍前妻,将其重伤成植物人被判刑11个月,整个集团就此蒙尘,市值大受影响。

以上故事中的主人翁,无一不是家财万贯,却酿下了犯罪的大错。

其实,只要你用心去翻,像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有钱,从不能和素质好划上等号。

被一元化价值观困住的人 #

这段录音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我的一个来访者:琳。

她把钱当成了一切,这也成为她日后生活不幸的根源。

和琳一样,这位老师把金钱与权势放在了最高的位置上,成为衡量他人价值的重要准则。这样的认知让自身变得狭隘,也让自己陷入了一元化金钱观的陷阱里。

我曾在微博上收到过一个孩子的来信:

他出生在农村,从小就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立志要出去干一番大事业。

为了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学习,一路过来,考上了重点初中,又考上了重点高中。

可是,在高考时,英语考试发挥得很不理想,仅仅被一所985大学的重点专业录取,与理想中的清华北大失之交臂,这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

农村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全村的人都在他庆贺,但他去迷茫不知所措,每天都郁郁寡欢,脑中一片空白。

对这个孩子来说,只有考上北大清华这类顶尖学府,才能证明他的能力和价值。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努力和过程,如果没有很好的结果呈现,就是无用的。

这个最该为自己庆贺的孩子,被“一元价值论”深深地困住而不自知。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求助的孩子:

父母都是学霸,生意上也很成功,但仰望着成功的父母,她却感到紧张和害怕。她害怕自己穷尽所有的努力,也追赶不上父母的步伐。

以至于,她很焦虑,不敢行动,对于读书、学习、思考未来等,有明显的抗拒心理。

即便父母为她报了最贵的补习班,也愿意花时间陪伴她学习,她仍然一筹莫展。

李开复先生曾经说过:

“中国学生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一元化价值观’引导下把文凭当作学习的目标,把成绩当成学习的衡量标准。”

一元化价值观意味着单一和狭隘,容易走极端。

这种观念,嘲弄了大部分活在“中间”的人,否定了过程的收获,降低了人们对自身的认同。

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中成长起来的人:

要么不甘心自我平庸,一定要与体系里最顶尖的人去比较,然后输个遍体鳞伤;

要么不敢行动,不敢去付出努力,害怕被血淋淋的现实击垮。

拥抱多元改变命运 #

草率地用金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素养其实是在暗示孩子:龙生龙,凤生凤。

因为你家经济条件不行,所以你也注定不行。这样的教育,并不能让孩子出色,反而会让孩子感到痛苦。

在选择人生方向时,被“一元价值观”困住的孩子和很多青少年一样,首先关注到的

是前途、输赢,

却不是他们探寻自己价值的过程。

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也不曾思考过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成功的定义并不是一元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指标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钱、权,可以是创造力和影响力,可以是能获得他人的信任,给他人带来幸福。

这个时代的我们,也需要去接受一个更多元,更丰富的世界。

一个能在世界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孩子,往往更自洽,也更有探索世界的动力和改变命运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最后 #

早在2000年前,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办私学的人——孔子就打破了官学对学生的限制。

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虚心向学,孔子都对他们进行教育。

他提出的有教无类,也影响了中国世世代代的教育理念。

希望,这个理念不会在我们这一代失传。

希望,每个老师在传授给孩子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能带给孩子健康的世界观,让他们不被出生、经历所困住,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END-

◎ 今日话题

回顾过去的养育过程,我们是否也不自觉地在向孩子灌输“一元成绩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反馈。

作者/ 诸晓敏

图片/ 部分来源于 www.pexels.com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