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升初之事说不得?

02:香港“上车”业主与地产商的利益小船

03:没有事情可以凌驾于国策之上

04:小升初奔波的家长与香港的“上车”业主

05:未来的小学生会更重视“内功”的修炼

01

前几天看到一篇不错的科普,关于广州小升初一些“票”的解释,于是转发到了头条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如所料,评论里旗帜鲜明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人表示心领神会,“ 懂的 都懂”;另一部分人表示大开眼界。这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割裂的现状,尽管是同龄人,但家庭之间早已形成分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讨论的声音外,还有人要我闭嘴。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相关人士”,心想:一来我又没指名道姓说啥,二来这又不是我原创的,不过是转载罢了,区老师何德何能有这个影响力?后来聊下去,发现是家长,没错,就是被

这些“票”折磨得有点深受其害的家长。

这就值得展开讲了。

前段时间,我在 《虽难但值得,小升初民办100%摇号的三点阻力》 里讨论过小升初摇号的阻力问题,三点阻力分别来自于既得利益者的负隅顽抗,教育部门的施政力度,家长观念的改变。

前两点是相关联的,这里不再重复,倒是想就着和那位让我闭嘴的家长的讨论里,再谈谈家长观念的问题。

02

2019年12月,原本我应该在香港红馆看陈奕迅的演唱会,因为黑暴,泡汤了。

如果要用一个字总结过去两年的香港,那一定是“乱”。除了政治因素外,房价奇高也被认为是另外一个造成社会撕裂的重要原因。

这样一个人所共知的炸弹,为什么政府熟视无睹?

因为显而易见地,房地产商作为高房价的获益者,明里暗里都会阻止房价下跌,利用媒体,占据道德高地,谈论自由市场是惯用伎俩。“两制”下的香港,加上被资本挟持的社会,政府无能为力。

热衷于抗议的西式思维下的民众,为什么不起来反抗罪魁祸首——地产商?因为民众本身没有共识。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在“上车”(香港人喜欢把购买第一套房叫做上车)前,会极尽所能吐槽房价,但“上车”后,几乎肯定成了地产商忠实的信徒。因为倾其所有“上车”后,房子几乎就成了他们的唯一资产,房价崩了,血本无归,搁谁也受不了。

于是他们的利益就和地产商的利益绑定了,大家同坐一条船。他们发出来的声音变成了:年轻人买不起房是因为不够努力,香港生活成本高你大可以移民,政府填海建房污染环境……他们不自觉地成了地产商的帮凶。

这个问题,暂时没法破解。

资本逐利的本质决定了,在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不加限制,它一定会想方设法吞噬更多,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固化,社会流动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所幸,我国可以控制,并一定会控制。

03

香港的问题和我们要谈的教育有什么关系?

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不用担心能不能上学的问题,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大家手里有余粮了,如何让我的孩子接受比别人更好的教育,成了越来越多人重点

考虑的问题。

有需求就有市场,课外辅导、民办中小学应运而生。

能禁止吗?

不能。过往大家都穷得叮当响,大学生都没几个,有书读就不错了,还挑学校,还挑老师?计划经济时代,按需供给,最多就是过年吃顿饺子,而现在,你爱吃啥吃啥,天天鲍参翅肚也没问题。

有人有余力对教育有要求,有人提供合规合法的服务,并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水准,也算是因材施教,也算是各得其所,没毛病。

但是,你天天吃鲍参翅肚也好,享受优质民办教育资源也罢,要合情合理,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以抢占广大民众的资源为前提,更不能站在国家发展路线的对立面。

你可以说,我凭本事读得好学校,为什么不行?

对岸的灯塔国行,在那里,精英阶层和普通百姓完全是平行世界,接受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而在我国,很遗憾,不行。

原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里写着,我 兔 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给广大家庭提供上升空间和通道,义务教育的公平必须保证,这和精准扶贫如出一辙。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搞“教育军备竞赛”,利用钱和人脉谋得优质的资源,他们的孩子则会相对集中在某一所或几所学校里,最终形成西方社会形式的精英群体。

而其他进不去这个群体的孩子呢?是他们不努力学习咎由自取吗?是他们的家长一点都不重视教育吗?或许有,但不尽然。更多的可能是父母还在为生活奔波忙碌,根本无暇分身子女教育,也可能是他们没有渠道去了解如何才能跻身精英群体,更可能是即便知道了怎么做,碍于门槛太高,迈不过去。

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在整体氛围不好的普通学校里接受教育,一边接受着一个班只有5个学生能考上高中的事实,一边还要被贴上不努力的标签。

所以,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能不加节制地让其肆意生长,教育部门必须做点什么——事实上也一直在做,不然我们现在吐槽的所谓高价学费,如果真任由市场调节,区区几万一年根本不是事儿,分分钟给你翻几倍。

所以两个大招来了,民办100%摇号以及中考名额分配(指标到校)不设最低分数限制。

04

尽管明面上讲的是100%摇号,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缓冲期一定存在,缓冲期内,各既得利益群体还会负隅顽抗。各种小升初群的家长还在努力争取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回答两个问题。

这几年还能有操作空间吗?——有。

能够操作的空间有多少?——越来越少。

这两个问题决定了,受摇号影响最大的,肯定是那些成绩优秀又不够拔尖,家庭条件不错又称不上富裕的家庭。

摆在这批家长面前的选择是,如果继续跟上,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都会越来越辛苦,而且很可能没有回报,最后还是得拼运气摇号;如果不跟上就此打住,似乎又不甘心。

看到这里,大家想想香港问题里,那些“上车”业主的表现。

这批家长和这部分业主处境类似。新政实施前,他们能够挤上精英群体的车,新政实施后,他们很可能徒劳无功。

倘若是你,第一反应会将矛头指向谁?不是让他们陷入这个处境的既得利益集团,而是政策颁布者,还有我这种支持者。

所以这位家长言辞激烈,他们已经和学校站在同一条船上,正如和香港地产商站在同一条船上的业主。

事实上,我非常理解这些家长们的心情,确实是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无论是钱还是时间,而这些付出现在可能将成为无用功。

但努力的不仅仅你们,你们努力,也不能让别人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

05

小升初努力择校,无非就是担心公办学校不行。如果你担心公办学校的师资,那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是杞人忧天了,导致差距的最大原因只能是生源。

各初中趋向更加均衡已是不可逆的大势。而且大部分学校依然是会按成绩分班的,未来所有初中都能出尖子。

没法择校,你就不让孩子补课培优了吗?

没法择校,你就不考KET,PET了吗?

没法择校,你就不鸡娃了吗?

小学的所有努力,仅仅是为了择校到一个好初中?然后就啥也不管了?这就是你们对孩子的终极期待?

如果不是,那么把择校的精力和金钱节省下来后,可以带孩子学想学的,学开拓思维的,学对未来有益的,还可以跑遍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去开拓视野,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必过早为升学压力而烦恼。

至于清华北大摇号,分配工作摇号的讽刺,义务教育是什么意思懂吗?

未来的学生,将更重视“内功”的修炼,而不是为了简历的漂亮。

而这些内功,不会如择校一般在小升初之时换回对应的报酬,但终其一生都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