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每个人的终点都是走向衰老。身体机能衰退,工作能力下降,能够为自己提供的人生舞台急剧缩减,身边最值得信任的人只剩下儿女,此时的老人该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

小萌的妈妈,今年64了,原本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小萌不放心,将其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小萌的收入不错,家里有保姆基本不需要她妈帮忙做什么?

可她妈妈总喜欢插手家里的事情,小萌出门穿什么,家里的保姆做饭的时候浪费水等,小萌不在家的时候,就疯狂给她打电话。

对此,小萌心里很不舒服,她理解妈妈一个人把她养大不容易,但她已经成年了,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妈妈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打电话,给她说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她很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小萌怼了妈妈一句:“我工作很累,你烦不烦。”妈妈瞬间变脸,闹着要回老家。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总觉得自己老了儿女开始讨厌自己。

其实,小萌不是讨厌自己的妈妈,虽然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儿女不孝的例子,但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子女都还算孝顺,不会对父母不管不顾。

成年人有自己的担忧和压力,父母帮不上忙,还整天唠唠叨叨有时候真的让人很心烦。

扪心自问,把谁放到那种境况下,能保证做到百分之百完美?人都是凡胎肉体,要面对这世俗红尘中的琐碎。

所以,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只是劝诫年轻人要孝顺,老人自己要能看开。

首先,老人必须明白和承认自己已经老了,处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衰老,什么事情都要插一手,以证明自己依旧年轻且有用。可如此一来就会给儿女增添很多麻烦,占据儿女本就不富裕的时间精力。

人会对衰老有恐惧心理,但不管你害怕或不害怕,这一天迟早回来,与其战战兢兢,不如坦然面对。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心情生活会平顺很多。

在该颐养天年的阶段,请学会冷眼看待儿女的生活。两代人无论怎么共情,也很难真正地互相理解,时代在急剧变化,你以为的经验可能已经完全不适合当今的状况了。

学会薄情,放任自由是为人父母对儿女最后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不要太玻璃心。

按说,看过人生百态、经历过世事沧桑的老年人应该走向豁达,但事实上,很多老人越老越脆弱、越孩子气,儿女丁点不顺自己的意,便如临天塌。

这种心理成因,其实和我们的孩童时代非常相似,因为自身力量较小,儿女是唯一的依靠,所以对方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但老人毕竟和孩子不同,看过那么多云卷云舒,也该悟得点什么?有人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人至年老,要学会舍弃,那些不该人心的事就别让它入心了。

再者,保持身体健康。

年老最怕的就是生病,不仅自己受罪,还会拖累儿女。

拥有一副好身体,晚年生活也会相对安逸。注意饮食、保持锻炼,对自己负责,也对儿女负责,这大概是人生最后一程,能够为别人做的最后的奉献了。

最后,懂得取悦自己。

相信很多人身边都有那种,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但对儿孙花钱却很大方的老人。当然,我们不能直接评判此类事的对错,毕竟老人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和习惯。

但不被本体接受的给予,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压力。子孙自己的人生应该由他们自己去创建,不管好或坏,都是他们必须要走的路,而你需要做的只是让自己快乐,照顾好自己。

如果年老的父母克扣自己,通常只会让儿女觉得愧疚,极端情况下会培育出白眼狼。

因为人的潜意识都渴望自己控制人生,超出范围的给予,实际上是在破坏别人对生命的掌控度,切莫好心办坏事。

人生最后一程,最重要的课题是学会告别、舍弃、放下。

我们从一直出生就在拼命索取,索取爱、财富、名声、地位,当感受过这一切繁华,就是时候体面退场了,若死乞白赖什么都不愿撒手,可不招人嫌弃吗?

佛法说,放下即自在。一个懂得放下的人,老年生活一定不会太差。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参考资料:《Psychology and 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