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时惊艳全国的《唐宫夜宴》主创团队,带着新节目“重现江湖”啦!

河南卫视的元宵晚会推出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节奇妙夜”,这次“小宫女们”真的跑进了河南博物院,录制《唐宫夜宴》前传,让网友再次过了把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节期间,《唐宫夜宴》火爆出圈!“这才是真正的让国宝活起来!”14位唐宫小姐姐也成了热搜“钉子户”。

让人一秒穿越回大唐,这是一档什么神仙节目?

《唐宫夜宴》以夜宴的乐师为主角,展现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到整理妆容,最后到演奏的过程。

14位宫女小姐姐时而严肃庄重,时而嬉笑打闹,宛如从博物馆中“走出来”的“唐宫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着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肉嘟嘟的宫女们来啦~

光影浮现之下,整个舞台幻化成了一个博物馆

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唐宫夜宴》中的细节考究,以及那些隐藏的唐朝生活风尚吧。

做个唐朝小胖妞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

《唐宫夜宴》里宫女的形象基本上参考了出土的女乐俑、唐三彩及敦煌壁画。

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河南博物馆藏

唐朝女性十分流行齐胸襦裙,就是将下裙从腰部一直提到腋下,加大裙摆,再搭配披帛或一种名为“半臂”的短袖罩衫,更显风韵。

宫中则流行轻薄的大袖衫,另外,女穿男装在当时也是一种时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仕女俑

为了体现丰腴的唐俑形象,节目中演员身穿塞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棉花,眼角画上两道月牙形妆容——那是曾风靡于唐代的“斜红”。

繁复的发饰加上唐三彩色样的纱衣,将大唐盛世年间宫中人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唐代仕女画中,这样的穿搭屡见不鲜,比如《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人头梳高大发髻,有戴大朵团花的,还有装饰金步摇头冠的。

妆罢,额间还要贴上精致花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再如《捣练图》中,仕女们身形较为丰满,长眉细目,樱桃小口,身穿窄袖襦衫,用各色丝绦齐胸系长裙,肩搭帔帛,头饰有金银各色牙梳、钗。

唐 张萱 捣练图 (宋摹本)

这样的服饰穿搭,即使今日看来也相当时尚。

不过,唐代的女性审美还是有变化的,并不是一直崇尚丰腴,只有身份高贵的女性才能丰腴得起来。

“皇帝体验卡”在线收

夜宴中,宫女们或立或蹲,各不相同,手捧唐代的乐器,摆出奏乐的姿势。她们时而认真排练,活泼可爱;时而对着一汪池水梳妆打扮,娇憨可鞠。

怪不得皇帝都喜欢歌舞奏乐,有网友大呼:“朕甚悦!赏”、“想要当场登基”。

欣赏舞乐,既陶冶情操还能被逗得哈哈大笑的,你绝不是第一个:

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浓,据地摇头睕目左右顾盼,帝大笑。(《唐书·祝钦明传》)

唐 佚名 宫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作为文化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唐代可以说是“古代舞蹈艺术的巅峰时期”。

盛行于魏、晋的“以舞相属”,在唐代仍然流行,也就是在宴会中由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的一种交谊舞。

“古人多歌舞饮酒,唐太宗每歌,属群臣,长沙王亦小举袖,曰:‘国小,不足以回旋。’”(刘颁《中山诗话》)

诗词文化DNA动了

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学生时代我们背诵的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当看到《唐宫夜宴》的舞蹈,忽然明白了那首诗、那句词。感叹原来诗词中的画面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份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千年星空月夜,一夕画上相逢。此时此刻,唯有诗词才能如此恰当地表达内心的赞叹,让我们的用唐诗宋词发个弹幕,重新感受诗词文化的别样魅力吧!

女乐官的故事

《唐宫夜宴》讲述的是正值青春的女乐官在赴宴起舞的路上发生的趣事,将不为人知的可爱、顽皮形象、性格特点与禁锢之下的宫廷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唐代,宫妓是专门为宫廷服务的人,她们大多来自乐户,也有少量选自民间良家女子,在大的节日活动或者庆典活动中表演节目。

唐玄宗时期,教坊和梨园兴盛,专门为皇室提供了许多宫妓,她们大都能歌善舞,精通乐器,为朝廷宴会表演助兴。

唐代的乐舞发达,歌舞节目众多,“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辛苦的排练及演出都能获得不错的反响。

她们的地位比宫女地位要高一些,有自己的家庭,每季由宫廷供给粮米,同时还可得到很多赏赐。她们平时生活比较自由,年老后可以出宫归家,但她们也常常被赏赐给大臣。

本文内容摘编自《中国大通史》《中国古代舞谱》《华夏节令——传承传统节日》《唐诗宋词难点解读》,以及“ 杭州书画社”“印客美学”“日本设计小站”等公众号。

关于《唐宫夜宴》以及唐朝的文化生活就先聊到这里。错过了大年三十的精彩演出?没关系!大家可以在B站上搜索“河南共青团”或“河南卫视”UP主,在线观赏“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这是全国首次博物院实拍的综艺晚会,也是《唐宫夜宴》的升级版噢。

《中国大通史》

本书是汇集我国史学界权威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一部新通史。全书以中国历史时序排列,分为史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辽、宋、西夏、金、元、明、清(1644—1840)、清(1840—1911)、中华民国共15卷。

“真正鲜活的历史在基层”,本书一改以往通史强调政治、经济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重视关 照包括衣食住行、习俗风尚、闲暇娱乐等在内的社会生活,并将其作为中国历史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史为鉴,开拓创新。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将为当前改革发展事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参考和启示。

本书所展现的是一群今天活跃在史学一线的专业工作者对于中国通史的见解与认识,浓缩 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史学界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长安复原图》

为了地道还原西安的古风遗韵,我们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及最新考古成果,对大汉长安及盛唐长安两个时期的城市布局、主要建筑风貌进行高度复原。

我们将这些复原成果手绘下来,制成了一套精美的《长安复原图》,这套复原图由西安博物院权威机构监制,并邀请到多名历史研究及考古专家撰文、审核。

复原图展示了大汉、盛唐时期长安城发生重大事件及珍贵出土文物,绝大部分图片由制作者手绘而成,呈现了长安曾经的辉煌样貌及民俗风情。

《华夏节令——传承传统节日》

本书将传统历法基本常识和传统汉服文化相结合,以展现华夏文明的节日文化。全书以“春、夏、秋、冬”的岁时流转为主线,逐月介绍主要节日的历史由来、特色节俗、今日过法及相关诗词,详细阐述传统历法的基本常识,了解前人是如何把握大自然的运行节奏,同时帮助读者更主动地面对社会的变迁,勾勒中国传统节日的整体面貌以及今日传承弘扬的思考。此外,本书收录节日活动策划指南和汉服教育、汉服汉文化复兴理论思考等内容,深化读者对华夏文明的认识。

《中国古代舞谱》

中国舞蹈文化历史悠久,许多宝贵的舞蹈资料散落已存在历代文献中,为了研究传承我国古代的舞蹈文化,北京舞蹈学院彭松教授和冯碧华教授,梳理了大量古代文献史料,辑录整理了本书,并将其破译为拉班舞谱介绍出来,利于现代舞蹈工作者和国际舞蹈届对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了解和利用。

本书是一部宝贵的舞蹈史料,对于研究中国舞蹈历史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特别是运用现代舞谱来记录整理,对于中国古代舞蹈的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艺术价。

《唐宋诗词难点解读》

本书选取百余首经典唐宋诗词,用“思辨性阅读”的方式,针对大众阅读理解上的误读谬说进行解读。作者从揭示诗词语言的特殊规律入手,按照诗词的词法、句法、章法、解读方略等依次推进,旁征博引,加以辨析,从而培养读者“思辨式”的阅读习惯。

全书按照篇目特点与阅读理解的难度排序,由易入难,适合初高中学生、诗词爱好者进行阅读能力训练,让诗词不只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次。每篇诗词解读后附作者的语译,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在理解原文含义的同时,领略诗词的意蕴与意趣。

版权合作/投稿请发送至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