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募格学术,已获授权

东北辽宁某个农村是我的老家,祖祖辈辈都在那里。 90年代之初,村上还有小工厂,随着2000年前后的国企改制,工人下岗,那些工厂也就不复存在了,厂里的工人也变回了农民。 现在回想,由于那时的农村还没有受到时代变迁、工业进步和信息传播的巨大冲击,所以1995-2003这段时间可能是我儿时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在18岁上大学之前,我从没出过辽宁,后来到省外上了大学,随后考了研究生,进而攻读了博士,去年博士毕业,最终选择留在北京工作。年底双方父母发动所有亲戚以及我俩所有同学、朋友、老师,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凑够了首付,为我俩在北六环外的昌平县城买了一套小两居,我俩从此背上了巨额房贷,但不管怎样,也算在北京有了落脚地儿。细水长流,日子慢过,老人儿常言语“孩子,好好读书,可别像你爸妈似的,挣点钱太不容易……”。

经过努力,我也算是通过读书从农村走了出来。讲真,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在信息、平台以及学习环境不对等的情况下,通过努力读书进而考上大学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这过程当中的坚持,非常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至少有两点可以借鉴,一是努力不可或缺,但要知道好的起点、好的环境也非常重要;二是长远目标必须树立,必须具有十年磨一剑、把冷板凳坐热的精神。

自打上了大学以后,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从以前的寒、暑假在家,到现在只有不到一半的寒、暑假在家,“时间都去哪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就老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实每次回家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尤其家里出现变故,或者是回家过年。我曾经说“深情最是故里,是的,当你走远了,心里总是装着盼念与彷徨,是的,记忆里的红砖青瓦,雨从檐落……”,但文字和记忆里的美好终究抵不过时代变迁对农村风土人情、礼俗秩序的巨大冲击。目前看来,由于物质生活质量的迅速提升,人们的思想普遍处于真空状态,传统文化对于情感道德的约束力已经变得非常弱小,甚至是完全丧失。人性淡漠、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之于我内心深处,深感虽无力改变现状,但也想留下只言片语,记录这十年我所在家乡的巨变。相信,这只是现阶段中国所有农村的一个缩影。

01.

金榜题名的衡量标准

有人说,一个孩子就是三个家庭的全部,言过其实,但也大体符合。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在辽宁受到严格执行,据我统计,我们村至少有60%的80后是独生子女,这也造成近年来周围村庄的小学大多数被合并到镇上,部分村与村合并后的小学还有的在坚守,但即使是合并后的小学,一个班只有10几个孩子也是非常普遍的。相信过不了几年,村里的学校就会完全消失,乡村土路上满是放学孩子的景象也将不复存在。

有时候经常听街坊邻居讲,“上高中要是考不上本科,或者上高中考上本科最后找不到好工作上了也白上,你看A家谁儿子,上了三年大学,最后去干什么什么……,这学还不如不上,花了家里好几万,B家孩子,没上学,一年到沈阳干活也挣不少钱……”。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老家,衡量孩子的教育投入是否值得,大体有两条标准:一是孩子考上的大学是否是“本科”,二是孩子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工作,或者说是否获得了一项生存的技能。如果某个孩子毕业后回到县里干个体经营,这可能就会沦为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视这种为教育投资失败。可现实并非如此,受过高等教育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是存在差别的,无论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还是解决事情的能力和办法,甚至是待人接物的方式,总会有些许差别。如果以这些作为自身的资本,变现能力无疑会受到村里人的质疑,很容易会被当作“读书无用”的反面教材。

我也分析过这种原因,可能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老家人的老思想在作怪,认为上了大学就该分配体制内的工作,不论好坏,不论上升空间大小,哪怕每月只有1000元的工资,只要是国企,是铁饭碗,那就是好工作;二是当下外出到大城市打工的人增多,即使他没有挣到太多的钱,但他看到周围没怎么上过学的人,挣到的钱也不少,甚至都超过了白领。这两种观点合力形成了唯金钱论的价值取向,最终形成的 “读书无用”也就自然而然了。而实际上受过高等教育所获得的“外延效应”,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包括他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汇聚,对其今后的自身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目前,这种衡量标准在村里已形成多年,上学的孩子耳濡目染,也逐渐深入内心,认为这套标准就是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一把标尺。

02.

洞房花烛的繁重负担

在农村老家,最值得家里高兴的两件事,无非是家里孩子考上大学,再就是家里孩子娶妻生子。本来是人生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件事,应是喜庆高兴,但现在老家这边娶媳妇彩礼动辄就是17、8万、县里买房加装修40万、小轿车10万、外加“金镯子-金项链-金戒指”(三金)的压力下,相信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家庭,就算是有点家底,但一下子拿出60-70万元对整个家庭来说,压力还是非常非常大的,为孩子举债娶妻也就成为必然。

前几天一则新闻,“新郎在新婚之夜锤杀新娘,原因竟是新娘彩礼要高了,超过了新郎家的承受范围……”。在老家,如果谁家有一个儿子超过23岁,还没有谈对象,那这个年基本上是过不好了。前几天从火车站打车回家,司机正好和我一样大,一路上聊了很多。当谈到当下农村娶媳妇关于彩礼、房子的问题上,他非常无奈,而且现在老家年轻人的离婚率也较高。早些时候,孩子还是两人的牵绊,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双方都有顾及;而现在,血缘纽带之上的亲情、爱情、孩子这三者在年轻人婚姻中所占的权重已经越来越低,只要双方觉得不合适,离婚会成为必选项。普遍认识到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日子从甜到苦难以为继

以前结婚,父母最多在农村给孩子盖个房子,有的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婆媳还得住对门,共用的东西很多,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很多,但日子都是越过越好,从苦到甜。现如今,完全是相反的状态,新婚的小两口拿着15万左右的彩礼作为生活本金,房子、车子、票子一应俱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今天看见谁开好车,明天看谁去哪里旅游,处处都在攀比。开始生活的日子总是美好的,掩盖了很多矛盾,如果两个人结婚的年龄较小,花钱没有节制,那么一两年后再要一个孩子,这十几万的彩礼几年后就会消耗殆尽。比较重要的是,老家的年轻人在思想上蔑视传统,瞧不上以前父辈走的那条老路,实际上父母也不想让孩子像自己一样,继续从事传统下地务农的辛苦工作,哪怕是赚再多的钱。而老家的年轻人又缺乏谋生的技能,只能做一些力气活。既不想走以前父辈的老路又没有谋生技能的双重矛盾下,潇洒优质的生活终究会落到柴米油盐上。曾国藩曾说“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简,难于登天”。确实,生活品质上的巨大落差,也势必会对双方心理产生巨大冲击。所以古人有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子女的教育,这是一生的功课。

(2)爱情对号入座

在农村老家,相亲时会谈好条件,比如:彩礼是15万还是18万,县里买不买房子,三金给不给。如果这些都答应满足女方要求,那么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两人的相处。那么一个实际的问题是,这个女孩有可能根本就不管这个男孩是否合适自己,只是看到这个男孩家庭能否满足她的物质要求,爱情、家庭、人生规划则完全不考虑,只看眼前的利益,爱情完全用物质来衡量,婚姻物质化明显。只要能满足女孩开的条件,管你是张三,还是李四。

以前老家这边,父母包办婚姻的很多,开始过日子肯定也不富裕,但离婚的却很少,主要是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认为既然嫁给了这个男人,那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且婚姻之于个人或双方父母而言,都是脸面的事,所以能凑活过的,一般不离婚。经过半年或一年的准备,一般婚后都有了孩子,这是整个家庭的延续。父母之间的是爱情和亲情,而孩子是联系整个家庭中爱情和亲情纽带上的关键节点,父母对整个家庭的责任,包括对配偶的忠诚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都感到责任重大。而现在这种对家庭的责任,对配偶的忠诚则完全被物质化的婚姻所淡化。远房亲戚家的孩子谈了一个女朋友,恋爱过程中,两人爱的死去活来,不到半年女孩怀孕,男孩家里紧锣密鼓的张罗结婚,最后婚结了,孩子也生了,一年后两个人危机四伏,吵吵闹闹打了半年,最后以离婚收场,孩子也被女方带走,家里攒的大部分积蓄也被这段不如意的婚姻所耗尽。事情远没有结束,在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后,男孩经人介绍又谈了女朋友,四个月女孩怀孕,家里又是忙东忙西的张罗双方结婚,现在婚结了,孩子也生了,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

老家这边,双方都是刚从未成年迈向成年,认识的时间较短,甚至还不到一年,对方的脾气秉性,为人处世还不是非常了解的情况下,就已经结婚。婚后双方身上的缺点逐渐显现,心里落差较大,再加上通讯时代沟通极其便捷,给了各路心怀鬼胎之人可乘之机,但有句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蛋”。眼下各种微信聊天群五花八门,在方便沟通的同时,也成为了少数婚后年轻男女情感寄托的一种工具,以此来寻求刺激,于是道德法律约束下的婚姻忠诚度,在老家这边实际上已经变得很弱。

我的一个朋友,在老家基层派出所工作。听他讲,去年县里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手持水果刀将一对男女当场捅死,其中这个女人是犯罪嫌疑人的妻子,死亡男子一个月前通过微信附近人功能添加了这个有夫之妇,进而与这个女人产生了不正当的两性关系,而丈夫在知道事情真相后,女人不仅不思悔改,还变本加厉,进而导致惨剧的发生。

这种事情在老家农村很多,隔壁村老王、老李家的两个儿媳,前两年通过聊QQ,最后和网友私奔。给这两个家庭留下的看得见的是年幼的孩子,看不见的是心灵上的创伤,往往伤害更深。上初中时,大我一届的一个女孩,容貌较好,五年前嫁入离我家两公里以外的一个村,婚后生活还算幸福,男人打工补贴家用,但村里也是风言风语,传言这个媳妇和同村另一个男人有染,但男人并没有拿到证据。一个偶然的机会,男人将这对男女抓奸在床,当场用刀把这个男人捅伤,幸好送医及时,才捡回了一条性命,而这个男人在回家和父母道别之后,在家人和亲属的陪同下到镇上派出所自首。

03.

官本位的思想严重

在老家,如果你没钱,一般的亲戚都会敬而远之;但如果你有钱,哪怕是贪污腐败,违法弄来的钱,人们也会认为你有能力,大有一种“英雄不问出处”的意思。笑贫不笑娼,是最好的解释。现如今,如果谁家孩子在县里的公安局或者辖区派出所、交警队、工商局等体制内的单位谋得一职,哪怕是给上述单位开车的临时工,那么这家的孩子娶媳妇就不是问题了,因为你已经成为了村里人口中的成功人士,会被树立为典型。无论是父母,还是老人都会不自觉的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好好学习,以后你也像你某某大哥一样当大官……,潜台词是当官即发财,进而成为村民眼中的佼佼者、人上人。因为村里人都知道两件事,一是在老家办什么事都需要人情和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寸步难行;二是如果谁家的孩子到了县里某局工作,基本上抽烟、喝酒、五谷杂粮不再需要花钱。

在邻里街坊聊天时,这家孩子的父母也会很“自豪”的说到:我家小二儿(乳名)家里的羊肉都吃不完,这不又给我拿了三桶豆油,10斤羊肉,都是别人送的……。在老家农村,如果谁家有丧事喜事,这些体制内工作的人,绝对会成为座上宾,甚至这一桌他具有核心的话语权,所有人都在巴结他,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在这些单位里的人,他们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因为这里面拥有一个错综复杂的圈子。比如,教育局领导的孩子在交警队工作,而交警队领导的孩子在工商局工作,工商局领导的孩子在教育局工作,一个闭路就这样形成。

所以说,在老家,只要你在一环上有关系,就等同你在每一环上都有关系。如果你想进这样的圈子,那么付出的成本是非常大的。据传言,县医院一个护士岗位20万,一个交警队或者公安局岗位不是你公务员考试笔试第一就能进去的,因为还有面试,此处自己想象吧,不做过多分析。这样的岗位在村里人看来,他比任何岗位都好,因为他们手中握有执法权。而权力变现在村里人眼中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而他们内心深处又非常讨厌这种不公平,但只要与本家没有利益矛盾,这种不公平是允许存在的,甚至是非常享受这种不公平带来的红利。比如,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交通运输检查、消防安全检查、案件侦办诉讼等等。这些仅是冰山一角,相信老家在农村的同学也会有所耳闻。

04.

老家农村剧变的原因

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曾说:“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的远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是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生我养我、充满欢乐的故土,经过最近十年的剧变,那些我记忆里的风俗人情、传统信仰早已不复存在。

有人说,“自己无法舍弃城市里的生活,又希望老家的人继续保持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好让你回家可以继续闻到乡土的气息?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你在质疑别人的同时,你自己又为传统的保留做了多少事情?”,我想,追求生活质量与保留传统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出现这种剧变,正是因为老家农村以前都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对工业进步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及自身需求变化准备严重不足,彻底打破了传统中以亲情和血缘为纽带的价值基础,原来根植于内心的社会秩序以及价值体系在现有价值观的长时间冲击下呈加速破碎趋势。

所以,要想改变现有老家农村的价值取向,恢复往日的风清气爽,没有任何捷径可寻。必须要让老家的农民真正富起来,依靠政府和民间力量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