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智取威虎山》最初的版本创作于1958年。到了1960年代,这部剧在不断打磨和关怀下,成为了八部“样板戏”之首。1968年,《智取威虎山》被确定成为八个“样板戏”电影计划中的第一部,之后,主演电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也由此成了几代观众“杨子荣”的代名词。这部剧不仅在中国戏曲史上浓墨重彩,在观众心中也是不可磨灭的经典。
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演出热度不减,至今依然是当年样板戏中最受观众和市场欢迎的一部。而随着前几年徐克导演、张涵予主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热映,这个革命历史题材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智取威虎山》这部上海京剧院的看家之作,简直 “忙翻”了。仅3月和4月,就有多场重要的演出安排。
其中,3月6日在保利上海城市剧院的演出,将成为今年上海“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的第一部登台亮相的戏曲演出。3月20日,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再度启幕,《智取威虎山》将作为开幕大戏,演出两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年,《智取威虎山》所到之处始终受到观众欢迎。很多相关话题的视频也在网上成为热点,一段上海京剧院的青年名家傅希如扮演杨子荣在幕后换装的短视频,甚至达到了1200多万的点击,留言者不断。前几年,上海京剧院推出了青春版《智取威虎山》,经常去高校演出,更是受到非常多大学生的喜爱。在刚刚过去的牛年春晚上,傅希如又带着“林海雪原”登上了央视舞台。而在接下来的东方名家名剧月开幕演出里,主演《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也依旧是傅希如。
自从2009年开始接过这个经典作品和角色,傅希如十几年间演出这个戏不断,在全国各地都有巡演,足迹遍及中国,而他对杨子荣这个角色也可以说烂熟于心。
演了11年《智取威虎山》,傅希如很大的感受是观众的更迭变化,“这么多年演下来,可以说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观众,最大的感受是,当年的演出都是以怀旧的老观众为主,他们对剧情烂熟于胸,对这个剧有着特殊情感,有时候还会跟着台上演员一起唱,唱着唱着眼泪就掉下来。而如今,有了越来越多中青年观众走进剧场看这个戏,他们大多没有看过这个戏,对故事也不熟悉,但常常被剧中的情节所吸引,而且会随着剧中的人物而担心而忧虑而兴奋。
“我觉得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因为我们毕竟也要走出以前的一个光环,迈向新的时代,这个戏只有经受住新时代的观众的考验,他才能真正地站住脚。”傅希如由衷感叹说:“从我这些年的演出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部戏又重新圈了一波新的粉丝。”
《智取威虎山》为什么能穿越时代,始终吸引一代又一代观众喜欢?
傅希如觉得,首先这部作品是真正的经典,在情节性、艺术性、观赏性上都是非常棒的,是京剧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从艺术性来看,这部剧的节奏非常紧凑,融合了交响乐大乐队,音乐性比传统戏曲更加丰富,既保留了传统的那些韵味唱腔,又融入了时代感、节奏感。从情节来看又非常抓人,讲了杨子荣打入到威虎山内部,取得匪首座山雕的信任,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是一个无间道的故事,大家到现在都非常乐此不疲在翻拍各种无间道的故事。再有就是它的观赏性非常强,所有观众都会不由自主,为剧中的孤胆英雄捏一把汗,想看他能否成功完成任务,可以说是全程无尿点的一个戏。”
事实上,作为一个已经千锤百炼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演出,从唱腔、服装、道具、灯光、舞美、动作,甚至眼神都基本没怎么变过。傅希如说,唯一变的,只是演绎自身内心一种理解和体会感悟。
作为上海京剧院的看家戏之一,智取威虎山至今已经沿袭了五代演员,其中除了最广为人知的童祥苓,之后还有耿其昌、何澍、李军、蓝天、傅希如等各个年龄段的老生演员。
如今,傅希如和蓝天是最经常演出这部戏的演员。而因为《智取威虎山》,傅希如笑称,自己收获了很多新粉丝。在抖音这些视频平台的相关视频后面,甚至有女观众留言直呼“要嫁你”,虽是玩笑,也表达了很多新观众对英雄主义的一种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了很多年杨子荣,傅希如说,自己演出的感受也有了不一样,尤其是自己实地考察了很多革命圣地,看了很多革命烈士战斗过的地方,自己的认识也会有所改变,以前只觉得这些英雄人物都是高不可及的,但后来发现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不可能没有恐惧,没有彷徨,没有迷茫,但正因为是一个人,所以他用革命的智慧,革命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战胜了这些人性的缺点和缺陷,才弥足珍贵,才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所以从情感上和人性上来说,我的表演更进了一步,不像以前那么符号化、表面化和脸谱化,我觉得这个是挺重要的。比如有些唱腔,以前觉得只要唱到字正腔圆,高音多漂亮了,完成技巧没有问题就ok了,但后来我会更多注入感情去唱,不再单纯是洪亮的饱满的一往直前的那种唱法,这样虽然可能少了些掌声,但我觉得对观众内心的冲击和交流,可能会更多些。”
傅希如说,“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其实就是多了‘走心’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