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时候只有三万多人,后来鼎盛时期上各地响应的其他各路人马,可能达到二十万或者更多。不过其直属兵力大约只有七八万人,其他部队并不怎么能指挥,加上他自己名声太臭,所以最后玩不过康熙,只能兵败收场。

吴三桂在造反时,其所属部队共有322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三桂也算是国人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了,当然,他是属于遗臭万年那种类型的,在明朝末年吴三桂投靠了满清,引清军入关。此后和李自成和南明交战时,他也是带兵奋战,为清朝夺取中原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吴三桂还亲手绞杀了永历,表明了自己忠于清朝的决心,因此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坐镇云贵。

吴三桂虽然后来起兵造反,不过这并非是他朝三暮四,而是被康熙逼反的。实际上早年吴三桂知道自己作为异姓王,很容易遭到猜忌,所以一直主动提出削减自己的权力。

比如说在康熙四年,吴三桂就上奏说云贵一带反清势力大多被消灭,主动提出削减云贵一带部队数量。

此后他所属的部队被陆续裁撤到53个佐领,按照每个佐领200人算,就是10600人。此外吴三桂下属还有绿营兵四镇十营,共计21600人。这样他实际下属的总兵力就是32200人。在吴三桂的带头下,尚可喜和耿精忠也主动裁撤不少部队,都只剩下万把人左右。

也正是因为三藩手下兵马不多,所以康熙才下决心强行削藩。因为那会他真的觉得吴三桂他们已经闹不出什么幺蛾子了。

吴三桂起兵以后,部队陆续扩张到八万左右,响应者则是更多。

本来正常削藩,应该循序渐进,比如慢慢削减吴三桂的权力,或者是在北京修建王府,把吴三桂单独召回北京,和其部下分开。

但是由于认为三藩的兵力有限,即使有变,依靠八旗军也足以应对。康熙削藩时只考虑了如何彻底清除三藩的影响,下令不仅吴三桂等人要离开云南,其部属也要全部返回辽东。

此时从吴三桂投降满清算起,已经有29年之久。即使是从吴三桂坐镇云南算起,也有了14年。吴三桂的部下早就在云南购置房产田地,娶妻生子,安家落户。康熙此举等于夺走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自然引起吴三桂手下的极大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已经没有了退路。因为即使他肯奉诏削藩,那么他的部下肯定也早晚会有人因为此事闹出事了,那时候吴三桂也难逃干系。除了造反以外,吴三桂已经无路可走。

因此吴三桂实际上是被康熙逼反的。

然而入关以后八旗子弟生活日益腐化,战斗力锐减。吴三桂起兵以后,南下的八旗军尽管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差不多是吴三桂两倍之多,但是还是被吴三桂打了一个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吴三桂得以顺利夺取了湖南等地,一路上招兵买马,扩充到了七八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康熙对吴三桂这么无情,也让那些原本已经调到其他地方的吴三桂旧部,比如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人纷纷起兵叛乱,以图自保。这么一来,三藩之乱各地叛军的总数差不多有二三十万人之众,声势大张。

但是吴三桂实力有限,各地叛军又缺乏配合,最终兵败。

三藩之乱虽然声势浩大,但是三藩之中的尚可喜开始也不愿意跟着吴三桂起兵,继续忠于清朝,在广州据城死守,牵制了吴三桂不少兵力。直到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后来叛乱,吴三桂才解除后顾之忧。

耿精忠倒是起兵响应了吴三桂,但是他和占据台湾的郑经之间矛盾重重,两人厮杀不断,也一直没法给吴三桂太多有力支持。而其他各路叛军也大多只是借助吴三桂的声势起兵,但是实际上拥兵自重,并不服从吴三桂调遣。

因此吴三桂真正能依赖的,主要还是自己那七八万人,实力非常有限。

而清政府毕竟控制了天下大部分地方,其总体实力远优于三藩,所以还是慢慢稳住了阵脚。不过讽刺的是,虽然清军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吴三桂活着的时候各路人马还是逡巡不前,直到吴三桂死后才彻底将叛乱平息。

如果多尔衮直到自己后世子孙面对自己的手下败将居然是这种鸟样,估计得被气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