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古代诗人笔下,是绚烂的风景,是希望的载体,是崭新的开始。春天,在他们眼中,似乎代表着一切美好。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古来今往写春的诗词,多以春花、春雨、春草、春风为主题。所呈现塑造的意境格调,也是婉约柔美的,一如江南的烟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翻阅诗词,无意间看到黄庭坚一首写春的词,只觉豪纵非凡。词见下图:

黄庭坚晚年被诬陷在《神宗实录》中诽谤国家,所以被贬谪至西南地区。这首词,就是贬谪期间写的。

首句“瑶草”在典籍中指仙草,此处是武陵溪两岸的草,因为春风吹拂,迅速长成,远远望去,碧绿一片,仿佛仙草随着春风,从十洲三岛,来到了武陵溪岸。

清澈的溪水,上面漂浮着、倒映着无数桃花,花瓣追逐流水而去。岸边的桃花树上,有黄鹂在鸣叫着春天。

桃花,武陵。不禁让人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很明显,黄庭坚正是用此典故,来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心中渴慕桃花源那理性的空间。

而眼前的武陵溪,让黄庭坚暂时忘记了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四句,虽然清丽,但也只是平常,到了第五句开始,格调陡然一变,恍如李白梦游天姥一般。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黄庭坚不禁放声吟啸:我想穿过花丛去寻找一条路,这条路能够直接踏入白云深处,那遥不可及的山顶。站在山巅之上,一览众山皆小,一吐浩然之气,化作那耀目的霓虹。

这里的浩气,是黄庭坚对世俗的不忿,对朝堂勾心斗角的无奈吧!

王维有一名句:“空翠湿人衣”。有液体才能湿,然而王维却说色彩能够湿润人的衣衫,那山中的空翠,仿佛像溪水一样潺潺,像山雨一样飘洒,极有意境。黄庭坚此句是化用了王维之句。

一个“恐”字,则体现了黄庭坚的无奈。花深露重,恐怕无法穿过,到达那白云深处啊,到达那桃花源啊。庙堂艰险,恐怕无法全身而退。

黄庭坚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最后他还是受到官场小人的刁难,客死异乡。

下阙体现了黄庭坚的孤高。独自坐在玉石之上,倚靠在玉枕弹琴。金徽是指黄金装饰的琴徽,这里指代古琴。

可惜没有知音,曾经的谪仙人李白,不知去往何处,无人伴我饮酒。黄庭坚此时不禁将李白当做成自己的知己。李白和黄庭坚一样,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一方面,李白有着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可当政治上没有成就时,他又转向出世的道家思想。

灵芝仙草,可以看做是道家清静无为的隐逸生活,朱唇丹脸,指武陵溪边艳丽的春花,同时也暗喻尘世的功名利禄。“长啸”句则是表达无需为功名而忧愁担心。

最后的醉舞下山,明月相伴,是多么的飘逸潇洒。这首词,既有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旷达,又有李白诗酒豪纵。黄庭坚不愧是苏轼的弟子,不愧与苏轼齐名。

不过,话又说回来,黄庭坚虽然是苏轼的弟子,但宋朝文人很多师弟子之间,并没有传道受业的关系,多是在仕途上、文坛上提携之恩。

像苏轼之前,欧阳修是文坛宗师。苏轼因为欧阳修的夸赞,在文坛声名鹊起。苏轼成为北宋文坛领袖之后,又对秦观黄庭坚等人多有推崇,并在仕途上对他们有所帮助,从而使他们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庭坚年轻的时候,还没见过苏轼,但一直非常仰慕,并且寄了几首诗给苏轼,表达心中的这种情感。苏轼收到后,极为推崇黄庭坚的诗文,二人由此成为文友,经常诗词唱和。

虽然没见过面,苏轼经历乌台诗案的时候,黄庭坚依旧站出来为其说话,从而受到处罚。公元1086年,也就是黄庭坚写诗给苏轼的第八年,二人见了面,互引为知己。

苏轼欣赏黄庭坚的才华,视其为挚友,时人并称二人“苏黄”,可黄庭坚并未因此倨傲,依旧保持最初那份对苏轼的仰慕,执弟子之礼。

二人最终谱写了北宋文坛一段师生佳话,令人后世无数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