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年(1725年)九月,雍正皇帝下旨将年羹尧押送至北京进行会审,经过三个月的审判,朝廷议政大臣给年羹尧开列了九十二条大罪。随着92条大罪的宣布,年羹尧的仕途走到了尽头,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曾经风光无限的年大将军被雍正赐予狱中自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谈论年羹尧的身后事之前,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他的仕途。

年少有为,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

年羹尧出生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由于他的父亲年遐龄在朝为官,所以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年羹尧颇有才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1岁的年羹尧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之职,期间曾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累迁至内阁学士。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仅30岁的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一职,成为封疆大吏。对于康熙皇帝的格外赏识和破格提拔,年羹尧感激涕零,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

到任四川后,年羹尧亲自做出了表率,他迅速了解了四川整个省的情况并提出了很有利的措施。年羹尧以身作则,拒绝收礼,康熙皇帝对他在四川的所作所为非常赞赏并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始终固守,做一好官”。

此后的十余年间,年羹尧多次参与平定西藏、青海地区的叛乱,尤其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入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皇帝升任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之事,统领军政和民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羹尧被授予川陕总督一职,成为西部边陲要员,真真正正的封疆大吏,实权人物。

可以说在康熙一朝,年羹尧办事干练,深受康熙的赏识,如果他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必定是一位青史留名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朝权势过盛,恃宠而骄,最终凄惨收场

雍正继位之初,年羹尧的权势更加煊赫。雍正对其更加倚重,和隆科多并称为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句话明明白白地宣示了年羹尧在西北的地位。这封上谕一出,年羹尧可以正大光明的总揽西部的一切事务,他的实际的权势地位更是在抚远大将军延信和其他总督之上。同时雍正还命云、贵、川三地的地方官员听命于年羹尧,可以说年羹尧基本上已经是大清朝半个天下的主子了。

同年十月,青海发生了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坐镇西宁指挥平叛。在年羹尧的指挥下,清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叛乱平定,从此“年大将军”的威名震慑西陲,享誉朝野。青海叛乱的平定使雍正非常高兴,因此晋升年羹尧为一等公,此外,再赏给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袭;其父年遐龄则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

除了西北军事,朝中的政事年羹尧也可以直接参与,雍正甚至在朝中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都会与年羹尧交流意见。青海叛乱的平定,雍正更是将年羹尧视为“恩人”,为了把对年羹尧的评价传得更加久远,雍正曾说:“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可以说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宠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年羹尧受到的恩宠也是古来人臣罕能匹配的。雍正皇帝甚至想要和年羹尧做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然而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年羹尧开始慢慢变得志得意满,不断做出一些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终遭到雍正的警觉和记恨,导致家破人亡。

权势煊赫的年羹尧不懂得收敛,所作所为遭到了群臣的不满和皇帝的记恨。在边疆之时,蒙古王公和额驸见到他必须跪拜。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进京时所作所为更加超越本分,他先是让直隶总督和陕西巡抚跪道相迎;到京时,在郊外迎接他的官员除王公以外全部下跪相迎,年羹尧安然地坐在马上经过,看都不看这些官员一眼,王公大臣们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甚至在雍正的面前他的态度也十分骄横,毫无人臣之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雍正王朝》中也一个片段讲述的就是年羹尧恃宠而骄的事情:“雍正曾派十位大内侍卫去西北参与平定叛乱,刚到西北之时,十名大内侍卫看不起年羹尧,不料年羹尧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十人被震慑住了。凯旋在面见雍正时,由于天气炎热,雍正命十名大内侍卫卸下铠甲,凉快凉快,十名大内侍卫“喳”了一声后无动于衷,后来年羹尧发话后这十名大内侍卫才卸下铠甲。而此时雍正的眼神已经发生变化了”。

这一段生动地表现出了年羹尧在雍正面前的骄横态度。年羹尧进京不久,雍正奖赏军功,京中传言这是接受了年羹尧的请求。又说整治阿灵阿(皇八子胤禩集团的成员)等人,也是听了年羹尧的话,这些话大大刺伤了雍正的自尊心。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开始公开化。年羹尧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一事,雍正说这是年羹尧任用私人、乱结朋党的做法,不予准奏。

当年二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表称贺,但是他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雍正帝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不是一个粗心的人,这次故意把字写错,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接下来雍正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解除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一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所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年羹尧失势后,朝中大臣也看清了形势,纷纷上书弹劾年羹尧。当年九月雍正帝下旨将年羹尧押至北京接受审判。在议政王大臣三个月的审理下,给年羹尧开列了九十二款大罪,这九十二款大罪中应服极刑和斩立决的就有三十多条。

念及年羹尧曾经的功劳以及曾经的大名,雍正皇帝赐其狱中自裁。曾经风光无限的年大将军就这样去世了,而他的家人也因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其父年遐龄,被革职夺官,一年后去世,按照一等公的标准进行下葬;

其兄年希尧,被罢官抄家,不过几个月后又被启用,任左都御史之职,乾隆三年病逝;

其子年富,因年龄最大被斩首,诸子中凡年岁15以上者皆戍边;

其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皆坐斩,亲属给披甲为奴;

在年羹尧死后的第二年即雍正五年,雍正皇帝还是赦免了年羹尧那些被发配边疆的子孙,年羹尧一案也算是彻底划上了一个句号。

纵观年羹尧的一生,前半生兢兢业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连康熙皇帝都很赏识他。可是随着他的官越做越大,本人也变得越来越跋扈,最终咎由自取,弄得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