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这是专业行走四年前云南怒江之行的第18篇图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塌方与滚石

从六库/瓦窑出口下了杭瑞高速,首次驾车行走在前往怒江的道路上,见到滇西的这些大山大河,禁不住总担心头顶会不会塌方,眼前会不会滚石。一句话,心里有点小小的紧张。

原省道S228,今国道G219旁边,怒江江水的颜色,一定会让第一次见到它的人内心震撼,这种蓝色是你未曾见过的颜色,洋气点的名字叫蒂芙尼蓝。

在我们的印象中,蓝色一般属于大海,没想到它竟然出现在怒江。怒江是一条大江,江两岸的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更是高山。既然是高山,自然免不了有塌方和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太陡峭,塌方的地方,有的还塌出了“艺术味道”,除了有色彩的变化外,还有细细碎碎的沙子。而提到落石,怒江最著名的自然落石,就是福贡县民族中学里的那块“飞来石”。

前世与今生

时间是四年前的2017年2月9日15时53分,我们到达了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那块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的“飞来石”,就位于福贡县民族中学南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来石下面,有两块石头上写有字,瘦高的石头上写着“飞来石”三个大字,矮胖的石头上记录着“飞来石”的前世今生,全文摘录如下:

飞来石,又叫“夫妻石”,高7米,位于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民族中学校园内,距州府六库84公里,距福贡县城45公里,紧靠瓦贡公路西面,矗临怒江。

1983年3月19日凌晨2时30分,一块巨石悄然飞至,傲然屹立于一块近80平方米的扁型磐石上。当时,磐石上建有一幢民族中学三合小院校舍,巨石飞落立于院中,除北边小平房屋檐与飞石紧靠稍有损坏外,周围建筑毫发无损。卧居教师皆被惊醒,起身观之,“飞来之石”竟矗立院内,惊骇之余庆幸安然。

对“飞来”之石自然奇观,当地怒族赋予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对逃婚的怒族青年不幸失散,男青年化为磐石在怒江边盼望恋人归来,被困在碧罗雪山上的女青年也化为巨石冲破种种束缚投入到“情人”的怀里,结束了苦恋之情,成就了“铁石情缘”。因此,当地村民则把“飞来石”称为“夫妻石”。

不幸与万幸

这样的飞来石,其实并非独此一块,实际上在国内许多地方都有,比如:安徽黄山的飞来石、广西兴安的飞来石、广东东莞观音山的飞来石、河南嵖岈山的飞来石、山东泰山的飞来石、湖北大悟铁寨的飞来石、河南洛阳天池山的飞来石、湖南长沙岳麓山的飞来石、湖南衡山香炉峰的飞来石、安徽天柱山的飞来石、广东梅州市大埔县的飞来石……

然而别处的飞来石,大多是千年前、万年前,甚至亿万年前就“飞来”的,只有怒江福贡民族中学的这块飞来石,它飞来的时间很短,还不到40年,算是最年轻的,且还有见证人。

纳西族教师牛存楷,是福贡县民族中学的创建者。1983年,他正担任学校校长,亲历了这块“飞来石”从天而降的惊险过程。

那天凌晨,轰隆隆的巨响从学校东面碧罗雪山高处传来,这宏大的巨响如沉雷从天上滚滚而来,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刺鼻的怪味。

突然宿舍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我飞快地跑出来一看,100平方米的石头房院坝中间,突然出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离我们住的这排房子只有1米多的距离,似乎紧贴着对面的那排宿舍。

牛存楷回忆说,他当时惊恐地想,石头会不会压着住在对面那排宿舍里的老师们?万幸的是,巨石没有压着房子,被巨石堵住了房门的几个女老师,随后从后窗爬出来得以逃生。

如果飞来石再偏离1米的距离,或横倒下来,周围宿舍里的10名教师就难以逃生了。

奇峰出奇石

为了写这篇文章,看了不少关于怒江飞来石的介绍,许多人都说无法解释飞来石怎么滚下来的,其实过程也很简单:

这块巨大的圆锥形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以后,先是重重地砸在公路上,接着借助惯性,又从公路弹了大约7米多高,然后才掉入学校三合院的正中央。

只是一切都很巧,这块巨石仿佛长了眼睛一样,正正地落在院坝的中央,嵌入地面1米多深,巨石的上部一侧,插入北侧宿舍的房檐约40厘米。

这个三合院,原本就建在一块20多米高的巨石之上,如今又“飞”来了一块7米高的大石头,两块石头合在了一起,这也就是当地村民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夫妻石”的原因。

今天,飞来石的石身上后人题有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奇峰出奇石,险情出险景;巧难又巧合,绝缘配绝姻。

奇迹与奇迹

在飞来石北侧,就是福贡县民族中学。这所中学创建于1970年,始称碧江县红旗中学,1974年改称为碧江县第一中学,是碧江县的第一所完全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1年,学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碧江县民族中学”,成为云南19所民族重点中学之一。1986年,碧江县建制撤销后,学校划归福贡县管辖,才改名为福贡县民族中学。

福贡县民族中学南侧的飞来石令人称奇,其实福贡中学本身也是个怒江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学校比飞来石早了12年,它是在打了几万个炮眼炸平乱石窝,苦干了7年之后建成的。

牛存楷说,1970年他被派来创办这所中学时,没有校舍,只有七八间茅草房,师生们都住在茅草房里,而最初上课的教室,则是在今天飞来石下那个巨大磐石下的岩洞。

“崇德明理,勤俭笃行”,大门左侧墙上的八个字,应该是学校的校训,而大门右侧宣传画上的四名少女,大概就代表着从这里走出的几千名毕业生吧。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行走秦岭十余载,边走、边拍、边写,自创“行走体”散文,网络阅读九千万,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