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太宗皇太极的后宫之中,有着三位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后妃,并且是一位姑姑带着自己的两位亲侄女共同侍奉着皇太极。在这姑侄三人中,姑姑是皇太极的皇后哲哲,而她的两位侄女则是一对亲姐妹,姐姐是皇太极最为宠爱的关雎宫宸妃海兰珠,妹妹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上的孝庄太后了,在皇太极时期她是永福宫庄妃。

尽管海兰珠与孝庄是亲姐妹,然而在不少影视、文学作品中,却有着许多两人和不相睦,甚至相互争宠和排挤的桥段。

那么历史上两人的关系真的不和么?而作为姐姐的海兰珠真的是仗着皇太极的宠爱,不断地欺凌妹妹孝庄么?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解读和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太极先后迎娶了哲哲、孝庄与海兰珠,其实本质目的是一样的。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后金政权就与蒙古科尔沁等部落通过不断的政治联姻,逐渐建立起了“同盟”关系,即大家众所周知的“满蒙同盟”。

当然,这一时期努尔哈赤所推行的“满蒙联姻”和“满蒙同盟”,仅仅是针对于科尔沁、喀喇沁等部落,除了是要维系自己的侧翼安全,使之能够更好地全力抵御明朝军队的进攻,并且为攻灭叶赫、统一整个女真部落奠定坚实的后方基础外,同时也是要不断的分化、瓦解蒙古察哈尔部落首领林丹汗对于整个漠南蒙古名义上的统治,并借此对其进行打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迎娶了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哲哲为侧福晋,并在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的时候将其扶正。哲哲就此成为了继皇太极的结发妻子、额亦度之女钮祜禄氏,以及豪格生母乌拉那拉氏之后,皇太极的第三任正室福晋。

两年之后的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哲哲怀孕。于是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的安排下,又迎娶了哲哲的亲侄女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为侧福晋。而孝庄嫁给皇太极的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就是要成为自己姑姑哲哲的“替补”,继续维系着后金政权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联盟关系。

就这样,在皇太极的府上,出现了“姑侄二人共侍一夫”的“奇特”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跟着,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经过推举成功登上汗位,成为新一任的后金大汗。而哲哲也顺利成为后金政权的大福晋,孝庄则为侧福晋,这对姑侄也就此成为了皇太极后宫中地位最高的两位女人。

然而,不论是哲哲,还是孝庄,她们都只是为皇太极诞育下了女儿,并没有生下儿子,这就让非常想要一位具有蒙古科尔沁部落血统皇子的皇太极非常的着急。

于是,在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皇太极再一次找到科尔沁部落,就这样哲哲的侄女,也就是孝庄的亲姐姐,并且当时已经26岁的海兰珠,正式嫁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之所以要先后迎娶三位出身于科尔沁蒙古部落的后妃,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尽管在皇太极统治的前中期,后金的国力不断增强,势力进一步强大,但是与明朝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并且他除了要面对大明王朝外,包括东边的朝鲜、西边的察哈尔,都是他所要面对的对手和敌人。所以,此时的皇太极依然十分需要蒙古诸部的帮助与支持,无论是维系政局的稳定和后金政权的侧翼安全,还是为日后入关作战积蓄盟友力量,都使得皇太极十分看重“满蒙同盟”关系。而作为与后金政权最早结盟的科尔沁部落,则成为了皇太极的重点拉拢和安抚对象。

其次,前文中也说到了,哲哲和孝庄都没有为皇太极生下儿子,这才再次迎娶了已经26岁的海兰珠,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够具有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血统,这样不仅可以继续维系“满蒙同盟”的关系,同时也能更好的得到蒙古诸部的支持。

再次,这就不得不说到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家族出身了。

无论是哲哲、孝庄,还是海兰珠,她们都是姓博尔济吉特氏,而“博尔济吉特氏”,又作“孛儿只斤氏”,这就说明她们的整个家族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虽然不像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那样,出身于“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但依旧是草原上公认的“王族血统”。

所以,皇太极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密集的联姻,其实也有着“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成分,目的就是要借助于此,抬升自己在蒙古诸部之中的声望和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改元称帝,并册封了自己的“五宫后妃”。

其中,哲哲毫无悬念地被封为了中宫皇后,继续担任“后宫之主”。海兰珠被封为了关雎宫宸妃,排在“五宫后妃”的第二位。至于孝庄,则是被封为了永福宫庄妃,排在了“五宫后妃”的最后一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原本最晚嫁给皇太极的海兰珠,地位却排在了孝庄之上,因而有不少人猜测,这是海兰珠极力排挤孝庄的结果。而在诸如《孝庄秘史》等一系列的影视、文学作品中,也不断强调海兰珠对于孝庄的打压与迫害。只不过,历史上的真相,却并非如此。

姑侄三人,有着共同的家族、民族目标,心齐是必然的。

有说法称,孝庄之所以在“五宫后妃”中排在最后一位,就是海兰珠在皇太极面前排挤、诋毁孝庄的结果。

可事实上,答案并非如此,皇太极之所以要将在很早时候就嫁给自己的孝庄排在末位,实际上这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

先来说说哲哲,她在皇太极就任后金大汗后,一直就是后金的大福晋,在后宫之中的地位更是无人可及,而皇太极也对她敬重有加。所以,哲哲位居中宫皇后,统领后宫,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再来说说海兰珠,她之所以能够被封为关雎宫宸妃,排在“五宫后妃”中的第二位,完全是深得皇太极宠爱的结果,也正是因为如此,皇太极被人冠以一代“情种皇帝”的名号。当然,皇太极让海兰珠坐镇东宫,实际上也是希望将来由海兰珠所生的皇子来继承皇位,这一点在海兰珠为皇太极诞育皇子后尤为明显。

至于另外两位,即麟趾宫贵妃娜木钟以及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她们之前是林丹汗的福晋,在林丹汗去世后归降了皇太极。于是,皇太极为了对前来归降的察哈尔旧部进行拉拢和安抚,同时更好的对其进行管控,进而也不能对这两位林丹汗的“遗孀”有所怠慢,所以才没有将这二人排在“五宫后妃”中的末位。

至于孝庄,此时的她年纪最小,并且尚未为皇太极诞育皇子,所以被“牺牲”也就成为了在所难免的事情,这一切都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绝非海兰珠的从中挑唆。

至于孝庄与海兰珠之间的关系,也绝非影视作品中所演绎的那样,她们两人非但没有那么多尖锐的矛盾,这一点也是从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

第一,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孝庄是出力不少。

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皇太极表明了自己希望再次迎娶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后妃的想法,而这个时候的哲哲和孝庄,都向皇太极极力推荐了海兰珠。当然,她们这样做的目的还是因为她们也看出了皇太极对于科尔沁部落的重视,因而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才向皇太极推荐了海兰珠。

由此可见,哲哲、孝庄、海兰珠先后嫁给皇太极,她们是非常清楚自己身上的任务的,就是要维系蒙古科尔沁部落在朝堂上的权势和地位,并且要为皇太极诞育一位具有科尔沁血统的继承人,这样便可长久的维护科尔沁部落的利益。

所以,对于海兰珠来说,确实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去排挤孝庄,况且此时的她已经得到了皇太极的“独宠”,孝庄也不足以威胁到她在后宫中的地位。

第二,海兰珠并非像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她的心胸并不狭隘。

在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祭文中,曾这样写道:

“皇帝谕祭关雎宫宸妃。尔副位椒庭,助宣壶教,自居宫掖,礼遇有加。方期克享遐龄,不意中道奄逝,朕怀悯恻。念芳型之不远,忆淑德而增悲,是用备陈祭物,以荐馨香。仍命喇嘛僧道,礼佛奉经,灵其不昧,尚克祗承。祭毕。”

从其中的“尔副位椒庭,助宣壶教,自居宫掖,礼遇有加”中,我们不难看出,海兰珠虽然是深得皇太极的宠爱,但是也很好的处理了与后宫其他后妃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独霸”皇太极。而在皇太极的皇子中,六子高赛、七子常舒,都是出生于皇太极迎娶了海兰珠之后,况且这两位皇子的生母,都并非是地位高贵的“五宫后妃”,仅仅是地位非常低的庶妃。

至于孝庄,也是在海兰珠待产期间怀孕,并且是在海兰珠所生的皇子去世后的第三天,诞育了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如果说海兰珠真的有意排挤孝庄,是不可能有机会让顺治临幸她的,毕竟按照沈阳故宫中的布局,皇太极的“五宫后妃”是住在一个院子里的,皇太极晚上去哪位后妃的房中就寝,其他四人都是知道的。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海兰珠并没有对孝庄以及皇太极的其他后妃都是没有特别强烈的“敌意”的,因而也就不会出现影视、文学作品中的那些构陷、排挤孝庄的态度和行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德六年(1641年),海兰珠去世,皇太极为其上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意思就是将海兰珠当成是自己的原配,这也算是给予了海兰珠最后的宠爱。

而到了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顺治皇帝福临登基后,已然成为了皇太后的孝庄,也没有对海兰珠有过任何形式的诋毁,她本人和顺治皇帝也已然给予了海兰珠极高的礼遇。这无疑也说明,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样不堪。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海兰珠并没有仗着皇太极对于自己的宠爱,而极力地排挤、打压自己的亲妹妹孝庄,相反,海兰珠、孝庄以及她们的姑姑哲哲,都是带着共同的家族和民族“使命”嫁给了皇太极,而为了共同的责任与目标,她们也只会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其他人,不会因此而“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