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教育”是体现深圳教育特色的一个细分领域。但公益教育的开展形式,不应仅仅停留在常规项目上,而应有所创新,结合深圳学子的成长特点与现实条件,充分发挥公益的教育作用,更深入地体现公益的成效和价值。

“公益教育、公益活动不能仅仅是‘走走过场’,而是要让孩子们完整地参与一个全周期的公益活动!”深圳德朗睿思国际学校副校长蔡照光长期致力于公益教育事业,针对深圳中小学公益活动的现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2月28日下午,由蔡照光一行及深圳市内公益志愿者发起的“四和院北岗村公益图书馆”项目,吸引数十名深圳中小学生及家长参与,通过参观、捐赠、互助和调研多种方式,开始协同体验和运作“公益背景、公益行为、公益成果”一个完整周期的公益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岗村公益图书馆助力深圳孩子“全周期”参与公益事业

“四和院北岗村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地处深圳北部一个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位置,当地居住了许多海外归侨,景貌和深圳市繁荣、现代化的面貌不同”,蔡照光道出了选择这一地理位置开展公益教育的用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捐赠,我们提供公益服务的对象是谁,这个对象不能模糊。”蔡照光表示,通过对北岗村自然风光和当地居民生活状况、归侨家庭教育状况的了解,深圳学子可以更直观地认知到实施公益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公益行为是如何有的放矢的。

“四和院北岗村公益图书馆”项目,旨在打造流动图书馆,通过捐赠和赠与的方式将经典书籍、精品书籍从深圳市内繁华地区,流向教育资源相对较弱的非中心地区,流向并不富裕的归侨家庭。此批公益书籍均是来源于深圳市内高净值家庭的捐赠。“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捐书捐物’,我们要发动孩子们精准地了解自己的捐赠对象,真切地看到自己捐出的书,最终都真正地流向了哪里,落到了哪些家庭的手里,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撰写相关的公益调研报告——他们可以从这种体验、考察和生活条件的反差中,更加熟悉公益事业的运作流程,更细致地理解公益的流程和分工,更深刻地了解公益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益教育需避免“刷简历、刷积分”式的作秀

蔡照光表示,对学生来说,做“身边的”、“社区的”、“力所能及的”、“与自己有关的”的公益是最合适的,也是学校,社会,老师倡导的公益准则内容之一。

“千万别做糟蹋钱的‘高大上’、舍近求远的‘非洲无厘头’、“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无关的打酱油’、‘不发自内心的只为包装自己作秀’等等这些违背公益初衷的项目。”参与公益图书馆项目活动的学生家长刘叶棠表示。

在日常公益中寻找形式崭新,并具有可操作性方案的切口,远比“刷简历、刷积分”的公益作秀靠谱,这已经成为许多深圳家长、教师的共识。

据蔡照光介绍,近年来,深圳陆续推出了一批颇具新颖色彩的公益教育项目及课程,涵盖各行各业:“比如,学视文学社——记录中学生观察社和认识社会的公益出版项目;防网瘾电竞话剧——走进校园普及防网瘾科普公益项目;还有大梅沙诗歌影像纪录片项目等等。”这些公益课程既体现了深圳的城市特色、科技特色和创意设计特色,又能真正满足公益的效率以及学生的个人成长。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