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朋友圈里同学们晒来了扬州瘦西湖万花园湖上梅林的美景照片,只见近万株梅花,遍布湖畔,身处梅林,放眼望去,浪漫唯美的春梅,碧波荡漾的湖水,融合在这个春天里,再现清代扬州“平冈艳雪”的盛景,真是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真是太美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我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不逢家乡扬州的春日已然数载了,很多年都将这一段最美的流光抛却,只能翻开脑海中的记忆:瘦西湖畔的柳树,廿四桥边的红药,蜀冈峰上的绿茶,甚至是母校扬州中学的草坪的清新香气,无一不牵动着我脑海中最温馨的神经。

来扬州不能不吃的特色菜盐水鹅,肉质厚实不肥,咸度适中。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史上,扬州的崛起,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

按照南朝刘宋时期的文学家鲍照(416年—466年)的《芜城赋》记载了扬州的昔日之盛:“车挂轊,人架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孽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也就是当时的扬州已经是一个四方辐辏的通都大邑,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而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连接,则使得扬州成为了中国东西南北交汇的十字中心点。

扬州的繁荣,隋炀帝(569年—618年4月11日)有着积极的贡献。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历史上一直褒贬不一,却与扬州有着绕不过去的情绪。他36岁当皇帝,在位14年,数次亲临扬州。修大运河,改造邗沟,将长江与黄河两个流域文明通过水道连接起来。

因此,隋炀帝他给继之而兴的唐朝和此后的中华帝国,打通了纵贯东西南北的血脉——大运河。作为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与江淮流域的中心点,扬州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刀工考究的文思豆腐,你会非常怀念这份软嫩清醇的豆腐羹。

隋炀帝给大唐留下了一个鲜活的扬州。自贞观至开元、天宝,扬州的工商、航运和农业日趋发达,新罗、高丽、日本等国常住客商达数千人。扬州港“帆樯如林、商贾如织”,被誉为东方四大商港之一。扬州以一种引领朝代风流的空前繁荣,成为大唐盛世数一数二的国际化大都市,更有“扬一益二”的美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扬州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中国历史上的对外贸易交流,最初都是沿着丝绸之路进行的,因为是陆路,规模有限。到了唐朝的时候,海上交通开始发达起来,我国的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大盛,扬州是水路运输的重要枢纽,要想把海外的货物运到内地去,扬州是必经之路。

糯米莲藕片,有桂花的香味,偏甜的一个冷盘。

颇为有趣的是,这位雄才大略的隋炀帝还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剑桥中国隋唐史》对杨广的评价甚高,说他“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

隋炀帝一首《春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迷倒了多少隋炀帝的诗歌粉丝。据传,唐太宗读他的诗后对魏征说:“今吾读杨广诗,亦有千头与万绪。”

隋炀帝在文学上确实就是正统的诗人,诗风底蕴淳朴。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云:“陈隋文哀,帝王有作,与众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是一种良好的风气。

尤其隋炀帝的诗中热爱扬州风光之情,赞颂扬州美景之功,当书之,当记之。

扬州炒饭,一盘顶三盘。

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唐代扬州诗人,孤篇盖全唐之作《春江花月夜》的作者。诗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背下。

闻一多先生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其实,在张若虚之前,隋炀帝也写过两首《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平不动”,“满正开”显示江面平坦宁静时,江边的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将月去”,“带星来”则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写景的壮阔中寓意了时间的流逝。

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春江花月胜景图,缓缓展现,风致婉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扬州街边小吃店的肉包和烧麦,美味又便利

如果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张若虚描写春江花月夜是受到本篇启示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隋炀帝杨广这首诗在描绘春江花月夜花开景色这方面,具有开先河之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而且启发了张若虚的灵感,让他升华出:“海上明月”的优美诗句,而“潮水”这一意象又启示张若虚在诗中开拓出一个更为阔大的春江意境。

2013年9月《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舞台剧在扬州瘦西湖万花园上演以来,深受大家的喜爱。该剧以瘦西湖水和园林景观为天然舞台,借助国内最先进的声、光、电及多媒体技术,再现隋炀帝开挖大运河的壮观景象和“春江花月夜”、“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中意境。

隋炀帝对扬州地理位置的特性十分了解。赋诗《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隋炀帝杨广十分形象地讲出了扬州拥有“襟江、控河、距海”的三大地理优势。“襟江”指的是靠近长江,“控河”指的是位处大运河的东西南北十字交叉点,“距海”指的是隋唐时期的扬州是一座滨海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

由此看来,隋炀帝不仅是美学政治家,更是一位地理学家。试想,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储备,隋炀帝是不可能发现和开发扬州,就没有扬州作为盛唐富甲天下的国中第一大城市。

扬州极品狮子头。火龙果一般大小,混合了梅干菜,马蹄,小火炖足6小时而成,口感松软,入口酥化,肥瘦适度,营养丰富。

在扬州,狮子头其实不叫狮子头,叫“斩肉”。据说当时斩肉是纪念隋炀帝的葵花岗一游而得名“葵花斩肉”。史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龙舟和千艘船只,沿着大运河南下扬州。隋炀帝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便吩咐御厨将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扬州名厨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隋炀帝品尝后,十分高兴,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菜肴倾倒朝野。

到了唐朝才因为超级美食家郇国公韦陟(697—761年)的原因,名字变成了狮子头,那也是“斩肉”这毛毛躁躁而又圆滚滚的造型所赐了。

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扬州尝尝,你来到扬州会发现,这边的石狮也都是这样圆头圆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