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7岁的史玉柱,辞去在安徽省统计局的工作,南下深圳,凭东拼西凑来的4000块钱,仅用2个月就赚进10万,4个月就赚了1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片狂热又略带着海腥味儿的南国大地,激发了史玉柱异于常人的豪赌天性。

到深圳后几天,这个文弱书生就找到《计算机世界》,要刊登一则8400元的天价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先发广告后付钱。

如今看来,这更像一个不靠谱儿的段子,然而,这是真的。M-6401是史玉柱耗费9个月心血开发的一套桌面软件。

发出广告13天后,史玉柱就收到3笔总计15820元的汇款。两个月后,他就赚进了10万块。他把这笔钱原封不动再次砸到广告上,仅4个月后,史玉柱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1990年,史玉柱开发出了M-6402,从深圳去珠海,成立“巨人”技术公司。就在这一年,史玉柱联合来自五湖四海的200多位经销商,编织出了中国电脑行业最大的连锁销售网。

1991年,巨人汉卡销量霸顶同类产品,为公司带来纯利1000多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巨人公司升级为巨人集团,注册资本超1亿元。巨人的年度经销商大会,是全国最大的电脑行业盛典。史玉柱又陆续开发了中文手写电脑、巨人防病毒卡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巨人成为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羊。

那一年,史玉柱风光无限,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广东省十大优秀科技企业家”。

这个只有30岁的年轻人,瞬间成为了全国知识青年追捧的时代偶像,一度被誉为“中国的比尔·盖茨”。

就在这一年,史玉柱的事业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也是在这一年,史玉柱决定建造一座巨人.大厦。而这座巨人.大厦,最终成了史玉柱不堪回首的伤心地。

巨人.大厦起初的规划是38层,这对于资产规模超1亿,流动资金数百万的巨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一系列不理智地推波助澜中,巨人.大厦的规划一改再改,最终决定加盖到70层,并且前往资本市场卖楼花融资,总共圈进了1.2亿巨资。

让史玉柱始料未及的是,1993年,康柏、惠普、IBM等国际电脑品牌大举入境,中国电脑市场风云突变。激烈的竞争,庞大的销售网络,以及日益紧张的现金流,压得史玉柱喘不动气。于是,史玉柱将目光投到了业已成熟的保健品行业。

史玉柱判断,保健品进入门槛低,来钱快,狂砸广告就能做大做强,而这一点,恰是自己的强项。

史玉柱亲自挂帅,成立三大指挥中心,下设八大分部,准备在保健品市场上打一场硬仗。

1995年5月,史玉柱下达“总攻令”,密集推出12个品种30个新品,在全国上百家媒体进行密集广告轰炸。巨人的子公司也从30几家,急速膨胀到228家,光是负责为客户办理提货手续的财务人员就多达2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攻令”下达15天后,巨人订货金突破15亿。就连一向谨慎的《人民日报》也半月连发了4篇报道。史玉柱隐约感觉自己又回到了3年前的巅峰时刻。

但是很不幸,仅仅过了不到一年,在这种天然豪赌与急功近利的大混战中,史玉柱逐渐失去了对巨人.大军的掌控力。各部门各层级协调能力低下,干部管理能力跟不上,趁机揩油的,私吞公司利益的恶性事件不断上演。

面对混乱的局面,史玉柱显得手足无措,绞尽脑汁,最后想到一个点子——组织全国各公司中层干部齐聚广东,一起参观了广东高明市的重刑犯监狱。

但是,巨人的危机并未就此打住。

1996年9月,让史玉柱殚精竭虑的巨人.大厦,终于浮出地面。一些买了楼花的债权人陆续前来找史玉柱要房子。他们极其惊讶地发现,耗时3年之久的巨人.大厦,竟然只完成了地下部分!如此吓人的场面,一传十,十传百,像飓风一样席卷深圳每个角落。所有人都涌进巨人集团讨债。

恰在此时,又发生了两件事,将巨人危机进一步推上了高潮。

第一件事,1996年10月,巨人集团在销售儿童营养液时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娃哈哈,被娃哈哈起诉并败诉,向娃哈哈赔偿200万,并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公开道歉。

第二件事,1997年1月,如日中天的标王秦池酒被爆勾兑四川酒,全国哗然。借着这股躁动劲儿,传媒力量移师南下,又对准了巨人,并由此牵引出了数不清的坊间消息。

这些真假参半的报道,让巨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瞬间崩塌。讨债者络绎不绝,骨干团队分崩离析,各大银行冷眼旁观,昔日供巨人为财神爷的媒体口诛笔伐。

终于,1998年巨人“解体”,史玉柱身无分文,欠下一屁股债,惶惶然离开珠海。

多年以后,史玉柱反省当年,总结了4点,值得后来人认真审视。

第一、盲目追求发展速度。

第二、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

第三、决策机制跟不上企业发展。

第四、没把主业的技术创新放到首位。

而第四点,才是重中之重。

我是@今日瞎说解读职场风云,看商海沉浮,喜欢加关注[玫瑰]